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東北秧歌舞蹈的基本節奏

東北秧歌舞蹈的基本節奏

東北秧歌舞蹈的基本節奏

東北秧歌是人們非常喜歡的民間舞蹈,動作比較簡單。跟我壹起看看東北秧歌的基本節奏吧,希望有幫助!

東北秧歌舞蹈的基本節奏

A.壓跟:不同腳的壓跟。如正步、小步、大八字步、弓步等。壓跟時,後半段用lift heel拍腳,前腳掌觸地,雙膝站立。球拍前半拍,快速把腳放在腳後跟上,擡起腳後跟的時間較短,落地的時間相對較長。

b、膝關節屈伸:膝關節運動的不同特點。用力屈伸時,膝蓋屈伸迅速且有彈性;膝關節的屈伸在軟屈伸時要有內在的柔韌感,音樂翻拍的身體重心是向下的;伸直膝蓋時保持膝蓋伸直,以顯示動作的特點。

c上半身節奏:東北秧歌的身體節奏主要是左右搖擺和前後扭動。擺動身體是在身體的左右兩側交替擡起胸部和腰部,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擺動。前後扭轉是以腰部為軸,以肩部為主體,在身體左右兩側交替前後扭轉。肩膀和上半身扭成壹個整體,胯部不要扭。如果肩膀交替前後圓,右肩帶動上、後方上弧線到前方,左肩下弧線到後方。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移動自己的重心。走路的時候重心是不斷移動的,也就是坐著或者站著,他可以隨時移動重心。當人體的中心移動時,重心也會隨之移動。另壹方面,當重心移動時,中心也會移動,從而保持平衡。舞蹈也是如此,幾乎所有的舞蹈都離不開重心的移動,舞蹈中的步伐就是最典型的重心移動。在民間舞中,所有的舞步,如朝鮮舞的平步,膠州的滾步,花鼓燈的風柳步,都是獨特的重心動作。在東北秧歌中,最能體現重心轉移的最有特色的壹步就是“踢步”。

東北秧歌的動感風格可以概括為“保持波瀾不驚”,舞蹈中的勁、美、猛為這壹舞蹈增色不少。東北秧歌的“浪”體現在身體的動態規律上;“根”表現在“突而穩”的踢步,“踢步”的節奏感特別強。單個踢步壹拍有三種不同的變化,踢腿的瞬間是壹個非常快的用力過程。這個過程就像是快速吸氣,落地時好像是突然呼吸,但很快就變成了沈重的嘆息般的重心移動。在這三個變化中,踢出的瞬間體現了“根”、“巧”、“潑辣”、“爽”、“脆”的特點,落地和重心的移動充分體現了穩、美、浪的動態風格特點。於是,踢不僅顯示“根”,也顯示“浪”。“波浪”讓人想起弧線。東北秧歌的重心運動其實是壹個小弧線,前踢的重心運動是壹個向下的弧線;做後踢和側踢時,重心移動的感覺是向上的弧線。連接這些弧線的就是“波浪”的弧形運動。

從“踢”的慢動焦點來看,“慢動”本身就給人壹種連續的、非常連貫的視覺形象,充分展現了成熟漢族女性委婉、細膩、溫柔、羞澀、含蓄的曲線美。所謂的“美”就在這個時候顯露出來了。《雙花》中的“雙顫步”有自己的特點。“雙顫步”重心的移動是壹個向上的弧線,它的節奏比較均勻,重心移動後踢腿所用的時間基本相等。另外,音樂使用快板,給人壹種輕松愉快的感覺。“裹花”中的“突步”是典型的快速移動重心的壹步。因為重心移動的速度非常快,整個風格化為激昂的氣氛,體現了東北秧歌中“雄渾”和“潑辣”的風格。東北秧歌的訓練點是自下而上的連鎖反應的協調。組成這個連鎖反應的三個主要環節是腳下的腳步,身上的動作,手上的毛巾花。手腳不能協調動作是普通人的通病,而這恰恰是掌握動感節奏風格最基本的要求。面對壹個初學者,要想動作協調,必須分析清楚三者之間的關系。特別指出三者之間的相似之處,以便於記憶,使學者更快掌握協調動作的竅門。三者的動作有點有線。動態法和巾花有三個過程,即“快速吸氣,停止呼吸,化為嘆息”。在花繞中,花繞就像是在快速吸氣,繞完的瞬間就是停止呼吸的瞬間。當從手腕到另壹朵花纏繞的弧線化為嘆息,動態規律也有分和。動態定律就像壹個鐘擺。當它到達弧的終點時,就會“停下來”,立即回到動作過程(即“線”)。踢腿、動法、繞花並行進行,動法、繞花的“點”與踢腿重心的移動同步,所以三者協調壹致。

“踢步”之所以顯得“穩”“根”,是因為速度快。如果沒有“穩跌”和“慢動”來緩沖對比,恐怕這個特點不會特別突出。比如古典舞裏的“要先左後右,要上要下”變成了東北秧歌裏的“要快先慢”或者“要不穩”。所以“踢”的“根”和重心的移動特別“穩”。

壹般來說,舞蹈中的慢板是不容易掌握的。“浪”在東北秧歌的柔板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想跳好慢板,首先要“浪起來”。這時候就要從動作的過程和動作連接開始了。只有做好動作流程,才能跳好慢板。配合細膩的動作過程,不容易抓住節拍。東北秧歌的重心移動是壹個不可或缺的過程,這是“波浪上升”的基礎。它起著掌握節拍、填充音樂的作用,從前到腳趾的動作過程、速度、幅度都受其影響和控制。重心移動越慢越細膩,路線越長,弧度越大,身體上的“波浪”就越清晰,同時整體動作也變得更加有力、堅韌、有文化、有內涵。

看民間舞最享受的是其動作所蘊含的魅力,其中包含著強烈的地域特色。在非常熟練地跳舞的時候,風格和魅力都不自覺地流露出來,這是壹種非常巧妙和自然的流露。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努力弄清楚其中的奧秘。只有掌握了這種精妙,呈現的舞蹈才不會平庸,才不會成為壹系列不值得壹看的“動作”。同理,要想掌握東北秧歌的風格和特點,就得掌握它的奧妙。這個的美妙之處在於重心在妳腳下移動。在我看來,解決好“踢”的問題,轉移重心,才是掌握東北秧歌動態風格的最好方法。

1,東北秧歌舞蹈風格研究

東北秧歌是中國東北地區流行的壹種民間歌舞形式。相傳康熙三十年,黑龍江寧安縣有記載“元代上,壹個好事者打秧歌”“秧歌”,壹個童子打三四個婦人,三四個人打軍,各持兩根圓木,硬生生打對方,打壹個以馬鐙(傘燈)為龍頭的糊販。

東北秧歌形式幽默,風格獨特。廣袤的黑土地賦予了它古樸豪放的靈性和風情,集潑辣、幽默、詼諧、溫婉、穩重於壹體,生動展現了東北人民熱情樸實、剛柔並濟的性格特征。穩浪、浪、梗、梗、踩板、扭腰,是東北秧歌的最大特點。同時,五顏六色的帕花結合秧歌本身的節奏,使舞蹈更具韻味,生動地展現了東北秧歌的擂、俏、靜、穩等特點。在原有心態的制約下,調整姿態、節奏、韻律、步法,積極表達內心情感,是東北秧歌的主要特點。

1.1東北秧歌的形體特征

東北秧歌在表演過程中對姿勢有壹定的要求,比如身體必須微微前傾,下巴要後縮,以保證每個動作幹凈利落,這樣才能表現出女性身體的三彎,更好地表達情緒的變化。每壹個動作都要包含豐富的情感。因此,東北秧歌的表演要準確把握東北女性的心理活動;東北男人要強調“逗”,即灑脫好玩,釋放男性陽剛之氣。東北秧歌很多時候也叫“扭秧歌”。根據這個詞匯,秧歌表演中最重要的是扭腰,充分表現了東北人民奔放、快樂、熱情、幽默的個性特征。

1.2東北秧歌的節奏特征

通過分析發現,東北秧歌的傳統節奏是2/4拍尾數,夾雜少量的1/4拍和4/4拍。而且拍子的重音不壹定存在於每壹小節的第壹拍,偶爾會出現在小節的中間或最後部分。這意味著東北秧歌的節奏變化很大,尤其是點音符的大量使用,使得表演中的節奏非常豐富。它廣泛應用於慢速或中速音樂中。受這種節奏特征的影響,東北秧歌的舞蹈動作特征呈現出“立腳穩,腳快”的特點,旋律與韻味協調壹致,具有非常獨特的味道。

1.3東北秧歌的步法特征

東北秧歌的基本步法有前後踢、扣籃、側踢、抖跳等。在踢腿過程中,表演者膝蓋的全身動作必須是有彈性的,很短,要求踢腿幅度小,速度快,雙腿集中交換,身體穩定,踢腿時保持姿勢不變,即上身微微前傾,腰胯適當擡起。這壹系列特征與東北地區的踩高蹺活動密切相關,而回縮、運動、力度的強烈反差也能表現出東北人心理活動的起伏。

1.4東北秧歌的動態特征

東北秧歌的動態規律通常分為前後動態規律、上下動態規律和循環動態規律。這三個動態規律是緊密聯系的,每兩個動態規律要通過腰部下弧的緩慢運動連接起來,從而形成壹個快速穩定的舞蹈。有人總結說,東北秧歌最基本的動態規律是走、穩、鼓。首先是“走”,指步伐平穩,行走過程中保持膝蓋放松,後位腳踝微微上勾。落地時控制力度,產生強烈的感覺,步伐大小不受約束;二是“穩相”,特指靜止的動作,但強調靜止,指的是穩相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動作前後銜接的相對狀態,強調延續和開始;第三種是“鼓相”,主要由連續鼓組成,稱為鼓、鼓相、翻身。它需要在每個層次上小心處理,以保持整潔、連貫和進步。

2.東北秧歌表演形式的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傳統的東北秧歌進行了很大的創新和改造,前後最大的不同是現代秧歌的動作幅度更大。動作幅度的增加大大提高了舞蹈的表現力,尤其是在舞臺上展示的時候。新鮮元素的融入,促使東北秧歌更好地展現舞者的內心,整體提升了觀賞性和藝術性。比如在重心轉移的過程中,要加大原有步伐的動作幅度,表演者要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盡可能最大化動作幅度,進壹步體現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和東北人的熱情奔放。

3.結論

基本秧歌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了東北人民的審美心理和藝術情趣,是情感、信仰和文化的綜合體。通過本文的分析,東北秧歌的主要特征是“逗”和“鬧騰”。舞蹈演員在表演前要充分了解這些特點,感受東北人民的生活氛圍,從而表現東北秧歌的文化內涵。

  • 上一篇:西漢的休養生息政策是怎樣的?
  • 下一篇:中國傳統養生的歷史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誰是代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