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公元前496年統治到公元前465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被越軍打敗。何呂受傷而亡,其子夫差決心報仇。勾踐於次年主動出擊吳。在伏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冰發生激戰,越軍大敗。為了保存實力,勾踐退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以南),用的計謀向吳求和。勾踐回國後,嘗盡勇氣,念念不忘滅武學之恥。他任命範蠡、文忠等人改革內政,休養生息。後來,勾踐乘夫差北霸,國內空虛之機,入侵吳國,壹舉殺了吳王。福查回國後不得不講和。勾踐不斷調兵伐吳。勾踐二十四年,吳被圍三年,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後,勾踐揚帆北進,宋、鄭、魯、魏紛紛參軍,遷都瑯琊(今山東膠南),在此與齊晉諸侯會師,被周元王正式認定為霸主。
越王勾踐其實應該寫的是“句踐”。古代沒有“鉤”字,用“句”字來通。乾隆在五英寺出版的《史記》誤引明代不正監本,寫成“勾踐”,造成後世諸多錯誤,導致近代錯誤的積累。如《史記》中《越王勾踐世家》第十壹章寫道:“越王勾踐為禹後裔,夏帝少康之子也……”我們知道現代漢字“句”和“鉤”是分開的,但是有些古代人名、古代地名在書寫的時候是不能被我們隨意更改的,人名都是“在對句”(說文)但是現在勾踐幾乎成了正式名稱,甚至壹些很專業的書都成了勾踐,那我們就要出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