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猴子的人趕緊說:“早上吃四個,晚上吃三個怎麽樣?”猴子們聽到這些都很高興。他們覺得早上吃的比晚上多,贏了。
其實橡子總數沒變,只是分配方式變了,猴子們化怒為喜。追求名利和現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屬性,卻不知道事物本身是有同壹性的。最後像猴子壹樣,情不自禁的被薄情和善變蒙蔽了雙眼。
擴展數據
在這個故事中,養猴子的老人是規則的制定者,猴子是追隨者。原有飲食供給的限制,肯定會讓猴子感到失望和恐慌。選擇“朝三暮四”,就是選擇保住眼前利益。
列子把養猴子的老頭比作“聖人”,把猴子比作“愚人”。聖賢以其智慧管理愚人,以各種手段滿足愚人的表面需求。乍壹看,愚者為自己贏得的利益更多,但實際上,聖人所掌握的利益和權力,以及想要達到的具體目標,並沒有因為表面的讓步而受到絲毫損害。
從下面幾個欄目的評論來看,人的決定是受很多心理因素影響的。有時候我們做的決定看似理性,其實都是受當下“滿足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