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醫生沒有行醫資格,國家不承認持道士證行醫是非法的。
道醫發展的根本特征是援道、助道。展現了醫道同源、醫道壹體、醫道互補的道教醫學傳統,洗去了道教醫學在修身濟世、造福百姓方面的情懷。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道教醫生,如張道陵、孫思邈、杜光庭和張伯端。代表作很多,如廣成先生的《玉函經》、《石爻爾雅》、《韓藝通》、《海藥本草》等。
道教醫學的應用領域:
所謂醫道同源,是指傳統醫學和道教都源於古代原始宗教的人文關懷(即對人的生、老、病、死、苦的自覺關註和關懷)。當它是,伏羲畫卦,開創了易經。黃帝祖述《內經》,神農寫《本草》,開啟了中華民族的“三墳”研究。
“三墳”之學不僅是中國道教的起源,也是傳統醫學的起源。當時伏羲、黃帝、神農不僅是中華民族祖先部落的首領,也是部落宗教隊伍的首領。他們以“觀天文以觀時變”的誌向,“觀人性以化天下”的悲情和偉大的人文關懷來教授三墳之學。
雖然文字不是直接來自它們,但心靈感應和口述來自它們。其中《本草》以臟腑氣血修養補天,《內經》以內經(隧道)直接追求自然,《周易》以“窮盡壹切,使生命統壹”為哲學旨趣,昭示了以法修身養性、實現生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