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的病因觀?先天不足:體質虛弱,容易衰老。獲得性障礙:進食障礙(過度饑餓和偏食)、飲酒過量、作息紊亂、過度勞累、情緒障礙、自身疾病、藥物濫用、運動因素、環境因素等。臟腑功能失調:五臟虛,肝郁,痰阻血瘀。
2?原則和方法
2.1?未病先防,未老先養?中醫治未病的思想重要嗎?理論?其中壹篇《蘇文·四氣調神》指出:“聖人未死而醫其病,未晚也,夫病而治其藥,亂而治其後也?”廣義而言,中醫養生防老的所有方法都是為了防病、保健、延年益壽。人的生命過程有幾個階段:出生、成熟、老年、老年。養老和抗衰老要從青年和中年開始實施。
2.2?好好生活,培養自己的誌向?《黃帝內經》中明確指出“佛法以陰陽為基礎,和諧以數理為基礎”,“起居有規律,飲食適度,不妄動,則形與神合,百歲而至壽終。”中醫抗衰老強調的是健康的飲食,適當的生活,舒適的心態,穩定的睡眠,以及符合四季的保健方法。
2.2.1?心理健康?《黃帝內經》主張“藏神於內,安病於外”、“淡泊空”、“閑而無欲”,強調“七情”(情誌、憂、哀、恐)不可過度激動,心神要藏於內,貪、戒要少,百病不生。“事實證明,只有少想少要,才能把精神留在裏面。”《尊生八記》還提倡欣賞字畫、文房四寶、各種花卉、觀光、爬山等活動陶冶精神,這真的是今天嗎?旅行?爬山有益身心健康觀點的理論來源仍給我們以方法論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