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食無肉,不如居無竹。”歷代文人都有渲染,連婦孺都朗朗上口。另壹個說:“吃了沒飯,不如吃了沒湯。”我不知道幾何?可能吃米飯喝湯是日常生活的壹部分,說多了就顯得俗氣了。但是,喝酒有酒喝,吃的不僅僅是菜,還有湯。所以,擅長養生的可以不喝湯吃,擅長烹飪的不能煲湯。
湯是廣州飲食文化的壹大特色。廣東人,甚至整個嶺南人,都擅長養生湯。原因有二。第壹,那裏的天氣悶熱多汗,消耗大量能量,流失大量水分。第二,由於陽氣外泄,臨床表現多為氣虛,或表陽不固,或裏寒陰盛,借助溫補湯糾正是合理的。廣東人煲湯講究老火原味。除了基本的材料,他們只加鹽,有時還會加入生姜來去除腥味。去做吧。不加任何調料,要的是原味,原湯營養豐富。
當我們走進粵菜館,點壹份老火湯,可以從湯裏吃到冬蟲夏草、玉竹、枸杞、陳皮、甜杏仁等藥材。在信奉“以形補形”的廣東媽媽眼裏,孩子體育課扭傷腳踝,必須喝壹碗黃豆豬腳湯才能補好,而枸杞就是豬腳湯最美的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