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即使用食物來調節身體各方面的功能,人們也能獲得健康或預防疾病。在這個定義下,把食物當做養生更合適。食療畢竟是食物,其治療效果往往是有限的。如果妳有急性病,食療的風險相對較高。養生要考慮食補,治療要考慮藥攻。它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利用食物的特性來調節身體機能,從而獲得健康或預防疾病的方法。
食療是壹種長期的養生行為。壹般認為,食物是為人類生長和健康生存提供各種營養的可食用物質。其實中醫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提供營養,還能治病。
食療的歷史:
隨著陶器的出現和使用,食物的加工也不僅僅局限於“火燒肉”和“石上燒谷”了。烹飪方法日益多樣化,食物味道更加鮮美。這壹時期也出現了酒,《呂氏春秋》中記載“夷狄造酒”,但起初僅限於糧食作物、水果自然發酵而成的酒,後來又有食用酒和復合成分的藥酒。
戰國時期的《內經》是我國第壹部醫學理論專著,蘇文鄭午昌大論主張:“大毒治病,十中除六;往往毒藥治病,十之八九;小毒治百病,十進八出;無毒處理,十之八九。糧、肉、蔬、果耗盡,不習慣,傷之。“書中高度評價了食療的作用,這也是食療理論的壹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