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成立後,委托上海體育學院迅速進行五禽戲的發掘、整理和研究。並整理出版了《健身氣功·五禽戲》,2003年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健身氣功五禽戲”的動作是按照三國誌中虎、鹿、熊、猿、鳥的順序排列的,動作的數量在陶弘景的《養生錄》中有所記載。每劇兩個動作,十個* * *,分別模仿虎的兇猛、鹿的從容、猴的靈巧、鳥的輕盈,力求含蓄。
亳州五禽戲:
至今五禽戲已經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在的故鄉安徽亳州,現在流傳的主要是董和劉的五禽戲。
董繼承了54個動作(虎戲13,鹿戲9,熊戲9,猿戲10,鳥戲13)。
另外還有三種練習,分別是互練、互練、猴打和笨熊打、鶴打和簡化/輕松五鳥打(每打三招,***15式)。其中虎、鹿、熊、猿的第三樂章為調息,鳥戲的第三樂章為飛鶴),其動作較為簡單飄逸。
劉的《從古籍看華佗五禽戲新探》不僅有徒手套路,還有器械套路——五禽戲劍。
其中華佗五禽戲赤手空拳40個動作(每戲8式);華佗《五禽戲劍》是劉在傳統五禽戲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練習五禽戲的親身經歷,深入挖掘五禽戲史料,廣泛收集技藝精華,經過不斷的研究和修改而創作的。***44式(虎玩8式、鹿玩8式、熊玩8式、猿玩10式、鳥玩10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