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經》卷中說:魯舍那佛坐於千葉蓮花中,化為千葉釋迦牟尼佛,各住千葉世界。其中,每壹葉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化作百億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上。
佛陀釋迦牟尼在修成正果之前,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古印度北部(今尼泊爾)迦毗羅衛王國的王子。為了擺脫輪回之苦,拯救苦難眾生,他毅然放棄繼承皇位和安逸的皇室生活,出家為僧,尋求人生真諦。
經過多年修行,他在菩提樹下打坐7天7夜,克服了各種邪惡的誘惑,終於成佛。後來佛教壹直視菩提樹為聖樹。遵循佛陀的教導可以通向菩提,所以修行菩提是佛教徒的崇高理念。
擴展數據:
根據《大智慧論》卷五十三,菩提可分為五種:
1.發起菩提,是指十信菩薩發起苦播,其心是菩提果的因緣。
2、福心菩提,即住十處、十行、十向的菩薩,壹切波羅蜜,降伏煩惱,降伏其心。
3、明心菩提,即升到地上的菩薩覺悟到各種法度的實相終究是清凈的,也就是所謂的般若波羅蜜多相。
4.上菩提時,第八不動處、第九德處、第十法雲第等三等菩薩,從般若波羅蜜多中得方便,不執著般若波羅蜜多,故稱菩提。
5、無上菩提,即妙覺等覺,證為多羅阿姨三菩提,即佛果智慧。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大智慧理論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壹花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