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的方法有很多。藥補和食補是兩種常用的方法,但又有所不同。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是養生之本。
古代醫書《黃帝內經》說“五谷為補,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補”,也說明了古人對食療的重視。古代名醫張景嶽也稱“蓋正聞者,屬五谷糧,故育人之義”。
擴展數據:
這句話的完整版是: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眠,睡眠不如氣。
保證人體健康和能量最重要的物質來源是飲食——只有食物才能保證人體每天所需營養物質的全面供給,而藥物中所含的營養物質遠遠少於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物質。事實上,生活中大多數常見病和病態體質都可以通過食物得到有效改善。
如果壹個人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質量不好,就會經常精神萎靡,註意力不集中,頭痛,頭暈,肌肉酸痛,感覺很累。
如果壹個人長期睡眠不足,處於過勞狀態,身體就會產生耗氣傷血的病變,損傷五臟。心勞則損血,肝勞則損神,脾勞則損食,肺勞則損氣,腎勞則損精,從而為許多疾病埋下伏筆。
營養、氧氣和水可以看作是身體產生能量的三大要素。這三個要素中,相對於營養和水,身體可能更容易缺氧。人體從環境中吸收氧氣的能力不足以保證身體始終處於有氧環境。如果放棄無氧呼吸,會有生命危險。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藥補不如食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