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壹個人買了壹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觀察那人走路的樣子,像偷斧子壹樣;看那人的神色和表情,像個斧賊;聽他的話,更像是壹個斧賊,那人的言行,都像是壹個斧賊。
失敗後,扔斧子的人在山谷裏把斧子挖了出來,然後他仔細看了看鄰居的兒子,覺得他的樣子和行為都不像偷斧子的。不是鄰居的兒子,是自己的心態。改變沒有其他原因,是被偏見蒙蔽了雙眼。
原文:
有死斧的人,對鄰居的兒子有意,視其步而偷斧;色,盜斧也;字,盜斧;行動態度是無為而不偷斧。突然,他在山谷裏拿到了他的斧子,他壹次又壹次地看到鄰居的兒子,他的態度壹點也不像那個偷斧子的人。鄰居的兒子沒有變,反而變了;沒有誰變,有什麽特別的。
作者簡介
列子,名宇寇,又叫雍寇,又名寇,字雲。戰國初期道教代表人物。莆田,鄭國(今河南鄭州)人,生於單氏之後。與鄭差不多同時。先秦十傑之壹,道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列子是老莊之間道家學派的重要人物,是老莊之外道家學派的又壹代表人物。他的學問源於黃帝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應屬老莊,被道家尊為前輩。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列子學),對後來的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音樂、宗教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疑似鄰居偷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