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誰能說說西醫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是什麽時候傳入我國的?

誰能說說西醫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是什麽時候傳入我國的?

19世紀以來,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下,西醫通過各種渠道傳入中國。鴉片戰爭前,東印度公司的醫生郭雷樹、利文斯頓等在廣州、澳門等地為中國人行醫,將西醫傳入中國。1835年,彼得·帕克創辦了中國近代第壹所教會醫院。此後,教會的醫療服務不斷擴大。1876年,中國基督教新教教會醫院16所,診所24所。在1905中,數字分別達到166和241。同時,傳教士還翻譯出版了西醫書籍,創辦了壹系列教會醫學院和護士學校。洋務運動開始後,中國人也開始建立現代醫療服務,但起步較晚,進展緩慢。晚清時期,有少部分中國人在出國時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或在通商口岸接觸到外國私人醫生,了解和接受西醫。相比之下,傳教士醫療服務是晚清最具影響力的西方醫療服務,它與其他因素壹起影響了中國人西醫觀的演變。

晚清中國人接受西醫的過程

關於晚清中國人對西醫的接受,熊月之在《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中指出,中國人對西醫的接受經歷了懷疑——接觸——嘗試——比較——確信五個階段。這無疑是對晚清中國民眾接受西醫總體情況的精辟概括,但就不同地區不同人群而言,又表現出很大差異。

首先,不同階層在接受西醫時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壹般來說,在接觸西醫之初,下層民眾往往走在前列。由於西醫實用性強,下層民眾生活貧困,受主流文化影響較小,所以進入教會醫院,較早接受西醫治療時顧忌較少。彼得·帕克在第壹季度的醫院報告中說,“除了少數病人,所有病人都表示完全信任。”中上層不壹樣。總的來說,他們生活條件優越,能請到名醫治病。再加上他們的文化優越感,對“洋人”的醫學嗤之以鼻,而有些人則因為“懷疑”而拒絕接受西醫。但下層階級對西醫治療療效的追求,久而久之也對中上層階級產生了影響,尤其是當中醫無法治療同壹疾病時,西醫治療成為可能。1840左右,在大量下層民眾向彼得·帕克求醫的影響下,很多官員和士紳經常向彼得·帕克求醫。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當傳教士的醫療服務推廣到其他地方時,並沒有宗教計劃,因為中國人對西醫持懷疑態度,這表明中國人起初並不反對西醫。1860以後,傳教醫療服務擴展到內地,開始接觸頻繁的宗教計劃。雖然西醫在某些方面容易引起國人的懷疑,但反基督徒的惡意宣傳往往是引發宗教案件的主因。但壹段時間後,西醫很快被當地普通大眾接受,隨後中上層也開始接受。可見,無論是大陸還是沿海,在接受西醫時,都呈現出“下層先上層後上層”的局面。比如19年底的蘇州,“中國家庭不喜西醫”。個人認為李鴻章是典型。65438+60年代初接觸西醫。1879,妻子生病,天津中醫束手無策。後來,他被傳教士馬根基和郝維德治愈,他只接受西醫治療。

其次,不同地區在接受西醫方面也表現出壹定的差異。顯然,最早接受西醫的地方,是最早舉辦教會醫院的通商口岸。然後由於西醫的療效,人員交流,信息流通,周邊壹些對西醫壹無所知的人也主動接觸西醫。例如,羅在上海行醫之初,蘇州、松江等周邊城市的人都去上海治病。

1860之後,傳教士醫療服務開始向內地滲透,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的社會流動性也與日俱增,信息傳播的速度和範圍比以前更快。在這種背景下,西醫信息傳播到了很多地方。在以排外著稱的湖南,早在1879就有人對西醫感興趣。據郭嵩燾的日記記載,長沙中醫夏綠蒂·林向他要西醫書籍,他給了夏《內科新論》、《西醫簡釋》等四本醫學書籍。在封閉的四川,成都的羅定昌在1980年19想得到在上海出版的西醫書籍。1886,終於把所有關於女人和嬰兒的新理論新學說都買了,然後寫了《中西醫精粹》。可見,2009年65438+70、80年代,中國大陸民眾通過信息傳播了解並接受了西醫。

西醫在內地人感興趣的時候,在沿海地區還沒有被普遍接受。據《教會新聞》:65438+20世紀70年代初,在廣州、上海、寧波、福州等地的西方醫院裏,生病的人“真的很佩服,但很多人不敢看病”。從65438年到70年代,上海的仁濟醫院和格致書院很難從中國找到合適的人學習西醫。格致編譯回復杭州讀者說,中國人開公立醫院太早了,因為中國人不懂醫學,“人們不相信西醫的方法”。所以在19的70年代,通商口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接受了西醫,而通商口岸附近對西醫的了解和接受還處於初級階段。到了19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西醫的發展和中國社會的開放,通商口岸的中國人對西醫的認識在實踐和理論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此時西醫開始被當地人普遍接受。20世紀,西醫逐漸被內地壹些大城市接受。1915年,北洋政府正式承認西醫,西醫在中國真正確立。

晚清中國人對西醫認識的變化

接受西醫不等於完全了解西醫。在長期接觸的過程中,晚清國人逐漸正確認識了西醫。

起初,國內大多數人對西醫缺乏深入的接觸和了解。他們相信西醫的原因之壹是喜歡西醫的簡單和奇特。在對西醫有科學認識之前,中國很多人都是自己決定治病的。有些人完全不遵醫囑,有些人經常壹下子吃完開的藥,有些人病情好轉後就停止治療,還有很多人不敢接受西醫麻醉手術。

從理論上講,中國人最初對西醫的理解是相當片面的。潘石屹是第壹個從理論上對西醫做出判斷的人。他在《新整體論》中說:新整體論有壹些獨到的見解,但與靈樞、蘇文不同,只能壹家之言。他對西方解剖學也有懷疑,認為是解剖死人得到的,不能反映活人的真實情況。起初,中國人往往認為西醫擅長外科,而不擅長內科,對壹些外科手術也感到驚訝。至於西醫,很多人認為比中醫“暴力”。隨著教會醫療事業的發展、醫學著作的傳播和醫學教育的發展,中國人對西醫的認識逐漸加深。中國人對西方解剖學的認識與1884年通考出版時大相徑庭。當時由光壽、榮祿、陳蘭彬、張思貴等人作序。光壽評論道,“在中國學醫的人都會意識到,針灸和藥物治療都不盡如人意。這本書的優點很大。”與此同時,中國人對西醫和外科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俞樾在《中西內科學之謎》的序言中指出:“中西之爭羨慕西醫,據說擅長外科,不知其內科學特別好”;西醫擅長內科,因為對生理解剖有準確的認識。中國人對西醫的認識更深了,不僅是中醫和西醫的區別,還有西醫使用的內在差異。

可見,晚清中國人對西醫的認識經歷了壹個從感性到理性,從片面膚淺到全面精細的過程。

晚清中國人的中西醫學觀

在接受和理解西醫的過程中,晚清中國人產生了四種不同的中西醫學觀。

(壹)信奉西醫,排斥中醫。清末傳教士醫學教育出來的西醫大多持這種觀點,壹些轉信西醫的人也持這種觀點。比如吳汝綸信了西醫之後,就排斥中醫,說靈樞、蘇文、本草綱目之類的醫學書籍是沒有根據的。西醫的解剖相當精確,藥物多由化學家決定,所以是“百用百效”。他認為中醫遠不如西醫,宋以後的壹些醫書“可以燒”。吳的觀點誇大西醫,全盤否定中醫,是壹種極端的觀點。

(2)提倡中西醫結合。壹些信奉西醫的人將中西醫進行比較,認為西醫可以彌補中醫的不足,形成了以下兩種中西醫的總看法。壹是認為中西醫各有所長,主張兩者會通。李鴻章在《萬國方序》中說,中國的醫學和醫學都有短板,而西醫的長處在於醫學教育、醫學和解剖學。他還認為西醫的解剖學與中國傳統醫學書籍在某些方面是壹致的。鄭認為,中西醫各有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中西醫結合,壹定會打破中西界限,互相發明,對醫學大有裨益。”此外,李景邦、陳馳、鐘天威和徐克勤都持這種觀點。朱培文等現代著名中醫也持此觀點。此外,壹些由教會醫學教育培養出來的醫生也持這種觀點,如蘇州醫學傳教士伯樂文的學生顧福如。第二,認為中西醫可以互補,但西醫有很多缺點,應以中醫為主。這壹點以唐宗海為代表,他在《中西醫經要義》中提出“要收精神,精經典,釋中西義,無領土異同之分,而要妥協。”但他也表示,西醫在醫學、用藥、解剖、手術治療等方面都遠遠落後於中醫。

(3)有限地肯定西醫,但實際上反對或不接受西醫。這是以朱益昕、邱晨等人為代表的。朱在《無邪堂答問》中說:“醫學是中國的針砭術,失傳已久,西醫擅長。他的內科知識遠不如中國。”同時,他也從體質差異和醫學差異上反對西醫。雖然邱晨承認西醫的疾病起源於病菌,說“其實中國的古籍都有引用但沒有出版”,但實際上他並沒有接受西醫。這種觀點反映了對待西學的“西學淵源”。

(4)堅持中醫排斥西醫。在反對西醫的中國人中,有的是從保存國粹的角度反對西醫,有的是為了利益反對西醫。比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東北、浙江的壹些中醫和官員為了自己的利益,制造謠言,煽動群眾反對西醫。在《論西醫》壹文中,葉德輝說基督教利用醫學傳教成就很大,我們應未雨綢繆,並從生理解剖、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醫學科學與醫學的區別等方面提出了反對西醫的五點理由。最後,他提出振興中醫。

綜上所述,晚清中國人對西醫看法的演變是壹個復雜的過程。在西醫的沖擊下,中醫的壹元化被打破,導致了近代中國人醫學觀的多樣化。這對中國近代醫學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上一篇:世界上有多少蚊子?
  • 下一篇:治療細小病毒的最佳藥物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