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中藥過敏癥狀

中藥過敏癥狀

1中藥過敏反應

根據《中國藥學文摘》1992 ~ 1994刊登的藥物不良反應,我們進行了統計,結果見表。

表中西國家藥品不良反應比例年份

藥品總數西藥和中藥

病例(%)病例(%)病例(%)

1992 1104(100) 935(84.69) 169(15.31)

1993 1565(100) 1304(83.33) 261(16.67)

1994 3346(100) 2774(82.90) 572(17.10)

從表中可以看出,中藥ADR總例數約占全部ADR例數的15.1 ~ 17.1%。在中藥的不良反應中,過敏反應占了很大比例。各種中藥過敏反應1992有72例,1993有83例,191994有0例,分別占42.6%和36538。

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過敏反應都是常見的不良反應之壹。過敏反應是體內外來抗原物質與抗體之間的異常免疫反應。中草藥中可誘發過敏反應的物質很多,如蛋白質、多肽、多糖等抗原性完全的大分子物質;其他分子較小的化合物在體內可以作為半抗原與蛋白質結合成為全抗原,從而引起過敏反應。這些半抗原廣泛存在於中草藥中,如小檗堿、茶堿、丹參酮等。具有生化活性的基因的化學成分可能成為半抗原,這也是每年新藥品種引起過敏反應的原因之壹[1]。中藥過敏反應的癥狀與化學藥品相同,其嚴重程度不容忽視。我們統計了346例中藥過敏反應,其中過敏性休克53例,占15.32%;12例(3.47%)為剝脫性皮炎和表皮松解性藥疹。過敏性紫癜12例,占3.47%;4例為過敏性腎炎,占1.16%。可見,中藥過敏反應是壹種嚴重的副作用,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引起過敏反應的兩種中藥

中藥過敏反應涉及的中藥種類較多,大致可分為三類:單味中藥及其制劑、中成藥及復方制劑、活性成分制劑。

2.1單味中藥及其制劑

單味中藥及其制劑有56種,其中過敏反應發生較多的有:三七、天花粉、林蛙、竹蓀、威靈仙、乳香、沒藥、鴉膽子、雷公藤、番瀉葉、蜈蚣、丹參註射液、板藍根註射液、魚腥草註射液、柴胡註射液、穿心蓮註射液等。

2.2中成藥及復方制劑

中成藥及復方制劑72種,其中清開靈註射液、復方丹參註射液、雙黃連註射液、清熱解毒註射液、茵梔黃註射液、銀黃註射液、肝炎靈註射液、參麥註射液、正天丸、六神丸、牛黃上清丸、花輪再造丸、大爹丸、三九胃泰註射液、參麥註射液。

2.3活性成分制備

蝮蛇抗栓酶、海藻酸鈉、γ-月見草E、黃連素* * *。

3過敏反應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3.1過敏體質

很多中藥過敏反應都是因為患者過敏體質。這類人的過敏反應往往與藥物的質量和劑量無關,在正常劑量或更少劑量下即可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張報道1例肌肉註射柴胡註射液2 ~ 3分鐘後出現過敏性休克。經查,患者有青黴素過敏史[2]。李壽鵬報告了壹起何首烏家族過敏病例。壹位中國母親、女兒和孫子對何首烏過敏。對於這類患者,用藥前醫生應詢問藥物過敏史和家族過敏史。必須用中藥的時候,盡量讓他們吃口服藥,並詳細告訴患者需要註意的事項。

3.2劑型和給藥途徑

中藥劑型多為丸、散、膏、丸。現在為了讓中藥發揮更好更快的療效,或者為了方便使用,對中藥的劑型進行改革。在這些新劑型中,最常見的是將各種中藥制成註射劑。從臨床使用情況來看,中藥註射劑的過敏反應比口服劑型更多、更重。據我們統計,10例過敏反應是柴胡註射液引起的,10例過敏反應中有8例是過敏性休克,說明過敏反應比較嚴重。板藍根引起過敏反應8例,其中口服板藍根顆粒引起1例,外用板藍根註射液引起1例,其余為肌肉註射板藍根註射液引起。其他註射劑如丹參、雙黃連、銀紫黃、魚腥草、清開靈、銀黃等均有過敏反應。過去甚至有過靜脈滴註丹參註射液引起過敏性死亡的報道[4]。

註射引起過敏反應增加的原因之壹是給藥途徑由口服改為肌肉註射或靜脈輸註。改變給藥途徑後,藥物在體內的過程也可能發生變化。中草藥中的半抗原物質在體內可能與蛋白質結合,特別是通過靜脈輸註,半抗原物質可與血漿蛋白質結合,從而導致過敏反應增加。比如柴胡,口服過敏反應很少,但柴胡註射液的過敏反應越來越引起重視。註射引起過敏反應增加的另壹個原因是制劑的質量。中藥材成分復雜,尤其是復方制劑,往往含有幾種或多種中藥,因此其中的有效成分更為復雜,很難建立嚴格的質量標準。即使是單壹的中藥制劑,制劑的質量也往往得不到保證。陳存蘭檢測了8個省12家藥廠生產的19批次柴胡註射液的紫外吸光度,只有4個省5家藥廠生產的7批次柴胡註射液符合標準,合格率僅為36.84% [5]。某些制藥廠生產的柴胡註射液在276um波長處的吸光度為零。中藥註射劑質量差,制備過程中混入雜質,消毒不嚴格,加入助溶劑和穩定劑可引起過敏反應加重。

因此,在開發中藥新劑型時,要充分考慮其中所含的成分,這些成分在制備過程中是否會發生變化,以及添加劑與有效成分之間可能發生的相互作用,嚴格控制質量,最大限度地減少中藥的過敏反應。

3.3中西醫結合

近年來,中西藥合用日益增多,如Vc銀翹片、新復方大青葉、感冒清等。所有這些藥物都有過敏反應的報道。在臨床使用中,有時中藥註射液與西藥註射液合用。姚瀾報告了65,438+0患者,肌肉註射了2 ml柴胡註射液和2ml安痛定註射液。5分鐘後,患者出現過敏性休克。患者過去對這兩種藥物有過敏史,但單獨使用時不過敏[6]。因此,在臨床使用中藥註射劑時,最好不要將註射劑與西藥同時使用,以免發生過敏反應。

3.4特殊人群的過敏反應

對於兒童、老人、孕婦和哺乳母親,用藥更應謹慎。這些人對毒品的敏感程度不同於普通成年人。如果孕婦或哺乳母親對藥物過敏,也會影響胎兒或嬰兒。張鳳祥報道1乳母因腰傷服用三七片。用藥5天後,他們的嬰兒出現皮膚發紅診斷45天,最後發展為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7]。對於這些特殊人群,要註意用藥的觀察,千萬不能因為是中藥就放松警惕。壹旦出現過敏,應立即停藥,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3.5註意藥物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往往不是在第壹次用藥時出現,只有當體內抗體量達到壹定水平時才會引起過敏反應。對於已經致敏的患者,再次使用該藥會加重過敏癥狀。魯國振報道1患者早晨口服1藿香正氣水後約30分鐘出現頭暈、心悸、出汗等癥狀,休息30分鐘後癥狀消失。下午再次服用1藥丸後,出現過敏性休克[8]。可見,壹旦出現過敏反應癥狀,應立即停藥,切不可再次使用。有的醫生為了確認患者是否對某些藥物過敏,再次給藥。這種做法很可能導致更嚴重的過敏反應,應該停止。

中藥過敏反應是壹種常見的,有時甚至是嚴重的副作用,應引起高度重視。

參考

張秋菊。中草藥1991;22(5):223

張。中國中醫雜誌1993;18(4):246

[3]李壽鵬。陜西中醫1993;14(2):91

[4]夏·。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2;12(3):180

[5]陳存蘭。中成藥1992;14(4):50

姚瀾。中國中醫雜誌1993;18(10):627

張鳳翔。中華皮膚科雜誌1990;25(5):355

魯國振。中國中醫雜誌1991;16(9):566

  • 上一篇:小林制藥退熱貼使用方法 小林退熱貼怎麽用
  • 下一篇:孕婦可以吃燈籠果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