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白蔻仁——化濕要藥之壹

白蔻仁——化濕要藥之壹

白蔻仁

又名白豆蔻,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幹燥成熟果實。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功效。

1 為濕蘊中焦要藥之壹

白蔻仁芳香,能化濕行氣,常用於濕阻中焦和脾胃氣滯之證。

筆者臨證近30年經驗總結,白蔻仁對濕蘊中焦之證較為適宜,其與砂仁、薏苡仁配伍為“化濕三仁”要藥。其中,對濕溫初起較為適宜,三仁湯便是有名方劑之壹。

每年夏至前後,“梅雨季節”來臨,人們很容易在不經意間感傷“地氣之濕邪”,最終導致“脾土濕潤”,濕濁之邪內阻,表現為脘腹脹滿,食納不佳,肢困乏力,舌苔厚膩等,根據病情辨證運用三仁湯或藿樸夏苓湯等方劑,療效理想。若臨床癥狀輕微,單用白蔻仁泡水服用亦可。

2 用治嘔吐當註意辨證

白蔻仁味辛性溫,具有止嘔功效。中醫學認為,嘔吐有虛實之別,實證多有外感風寒,或暑濕穢濁之氣,或飲食停滯,或痰飲內阻,或肝氣犯胃所致,虛證多有脾胃虛寒,或胃陰不足所致。

白蔻仁止嘔作用來源於行氣、溫中功效。從這個角度來說,白蔻仁比較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之證,凡屬於熱邪等所致實證嘔吐,當慎用。

筆者臨證經驗是,凡胃部不適, 得溫 減輕,伴有嘔吐者,則可選用白蔻仁。

3 入湯劑不拘於後下

中醫學認為,芳香之品含有揮發油,不宜久煎,久煎容易降低療效。白蔻仁屬於芳香之品,入湯劑不宜後下。

臨床上,入湯劑是否定要“後下”,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拘於“入湯劑就必須後下”。雖然在《本草通玄》中有“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氣,壹經火炒,便減功力;即入湯劑,但當研細,乘沸點服尤妙”記載,但是在臨床運用中,可根據病證以及煎煮時間確定是否“後下”。比如,運用湯劑僅需“煮沸即停”病癥時,則可不“後下”;若運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病癥,湯劑需久煎時,則當“後下”。

4 含有白蔻仁方劑舉隅

濕溫病名方三仁湯,該方組成有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薏苡仁、半夏,具有宣暢氣機,清利濕熱功效。本方為濕溫初起,邪在氣分,濕重於熱的常用方劑。該方最適用於“長夏初秋,濕中生熱,即暑病之偏於濕者也(《溫病條辨》)”病證,常 變現 為頭暈重,身重疼痛,胸悶不饑,午後身熱等癥。臨床上,該方可加減劑量或藥味,辯證用於慢性盆腔炎、慢性副鼻竇炎等疾病濕邪為主者。

中焦濕熱侵襲方黃芩滑石湯,該方組成有黃芩、滑石、茯苓皮、大腹皮、白蔻仁、通草、豬苓,具有清熱利濕功效,常用於濕溫邪在中焦之證,表現為發熱身痛,汗出熱解,繼而復熱,渴不多飲,舌苔黃,脈緩等。

濕溫肢體困倦方藿樸夏苓湯,該方組成有藿香、半夏、赤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豬苓、淡豆豉、澤瀉、厚樸,具有解表化濕之功效,常用於濕溫初起,表現為身熱惡寒,肢體困倦,胸悶口膩等。

臨床上,該方常加減用於主表現為肢體困倦,食納不佳,舌苔厚膩之濕溫初起病癥。

除上述方劑外,還有壹些方劑含有白蔻仁,如甘露消毒丹(黃芩、石菖蒲、藿香、白蔻仁等)、加味白蔻散(白豆蔻、蒼術、厚樸、枳殼等)等。

臨床經驗總結

臨床上,白蔻仁可用單味藥制作成散劑服用,或單味藥泡水服用均可,還可研細末貼敷臍部治療小兒畏寒嘔吐等。

實踐中,白蔻仁是壹味食藥兩用藥品,常被當作香料用於食品調味中,其芳香之揮發油能調和某些腥味較重食物味道,使之口感更佳。

筆者臨證經驗總結,單用白蔻仁亦可防治濕溫、暑熱之邪,平素身體健壯,無明顯臨床癥狀,僅有舌苔白,或白膩者,每到夏季來臨之前或夏季之時,每天用2 3克白蔻仁泡水服用,連用3 5天,可減少濕溫病發病率。

  • 上一篇:韶關市今年征兵時間及兵役條件
  • 下一篇:進口冷鏈食品將進行全面消毒,怎麽消毒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