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壹個我們熟悉的陌生人。
公司作為迄今為止最廣泛、最高效的經濟組織形式,被認為是“人類的成就”,在各種公司形式中占主導地位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誕生,被認為是近代最重要的商業創新。它聚集資源,分散風險。它超越了血緣和地域,凝聚了個體生命的能量,開啟了人類經濟生活乃至現代文明的新篇章。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裏,公司改寫了人與人相處的秩序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規則。我們生活的世界,從有形到無形的成就,都寫下了公司的名字。如今,該公司編織的全球經濟網絡幾乎覆蓋了每壹個地區、每壹個國家。公司無處不在,公司已經成為壹種生活方式,壹種生活方式。
然而,公司在扮演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者,制度創新和文化重建的推動者的同時,也把壹切都標得清清楚楚,在強大的利潤誘惑下,成為商業化的罪魁禍首。2008年,壹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並且壹直延續至今,但這種巨大的沖擊源於壹些公司的經營不善。幾百年來,公司始終沒有擺脫利己的本能和道德底線之間的矛盾和糾結。在全球化時代,對貪婪和市場的質疑再次讓公司陷入了功過之爭。
但無論我們有什麽樣的表達,無論我們是高興還是擔心,壹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都在其中。中國改革開放3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近20年。公司作為市場運作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和中國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核心載體。
世界的歷史和中國當前的現實提醒我們,公司是壹個組織,是壹個制度,是壹種文化,我們不能忽視。
怎樣才能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公司?公司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公司的力量從何而來,又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帶著這些問題,了解各國公司的歷史,無疑將有助於中國公司的發展壯大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壹步完善。作為中國最大的電視媒體機構,中央電視臺有責任承擔這壹任務。
公司的力量從籌備到創建用了兩年時間。六個攝制組橫跨歐、亞、美,奔赴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中國、印度等八個國家,詳細探尋公司誕生和發展的歷史,尋找和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史料和遺址。
《公司的力量》是對公司命運和未來的多層次多角度的深入分析。攝制組走訪了全球數十所大學、商學院和研究機構,5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9位知名商學院院長,100多位各國歷史、經濟、政治、社會學等領域的資深學者。接受節目采訪,高度評價中國電視人通過“公司”這個主題對世界敏銳的透視。
《公司的力量》是對公司發展歷程和生存模式的大跨度巡禮。攝制組拍攝記錄了各國數百年來不同歷史階段各具特色的50多家公司,十幾位在全球商界頗具影響力的公司負責人也在影片中暢談了自己對公司的理解,影片將首次通過央視屏幕呈現在觀眾面前。
《公司的力量》是中國電視人觀察和思考時代的壹次思想之旅。在創作思路上,註重從實際出發,從中國出發,讓歷史貼近現實,讓世界貼近中國;在表達方式上,它註重以小見大,從細節和故事中提問,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在電視表現上,它采用了更加現代的影視語言,打破了紀錄片壹貫的緩慢節奏,剪輯手法生動,信息極其豐富。
本片由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復興之路》的原班人馬制作,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它秉承壹貫的理性精神,奉行誠實、冷靜、客觀的媒體態度,試圖以開放的心態為正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人打開眼界,也希望為全球化時代第壹次全球危機中的世界提供壹些有價值的參考。
我們相信,只要妳能看到過去,妳就能看到未來。
無處不在的神奇組織。
2010 9月20日15:03新浪閱讀。
4月1859,10日,泰晤士河畔矗立著壹座95米高的新建築,裏面安放著當時英國最大的鐘——重達15噸、分針長度超過4米的“大本鐘”。“大本鐘”後來被認為是英國的壹個重要標誌,但起初它的出現傳達了壹種全新的時間概念——標準時間。
在此之前,各地的時鐘都是根據太陽的運行時間來調整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新興的鐵路公司挑戰了幾千年來不變的自然法則。
因為,如果每個城鎮都根據太陽照在自己教堂尖頂上的時間來調整時間,火車的運行就會混亂。所以,隨著鐵路線的鋪開,人們再也無法追隨上帝。在幅員遼闊的美國,對“標準時間”的需求更為迫切。
1883 165438+10月18,美國第壹份全國統壹的鐵路時刻表誕生了。當天中午,美國東部的所有時鐘都被撥回。
從那時起,上帝的時間就由人類的手來測量。改變這壹切的不是宗教、政治,甚至不是科學本身,而是壹個叫做“公司”的組織。
當然,被公司改變的不僅僅是時間。通常情況下,我們對周圍的公司並不了解。因為壹切都像呼吸壹樣自然。但是壹旦沒有空氣,我們就會知道我們不能生活在真空中。
2009年,該公司為全球865,438+0%的人口提供了工作崗位,這些人口構成了全球經濟力量的90%,創造了全球GDP的94%。在全球100個經濟體中,51個是公司,49個是國家。
世界上有161個國家的財政收入比不上沃爾瑪。世界上最大的10家公司的總銷量超過了世界上最小的100個國家的GDP總和。
對於壹個國家、壹個大洲乃至整個世界來說,公司都是創造財富的主要參與者之壹。
(伯納德?Ramanantsoa,HEC院長)
公司不僅創造了更多的財富,而且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非常重要的推動者。
(約翰?美國哈佛商學院副院長奎奇)
通過被雇傭,我們獲得了生活所需的費用,實現了自己的生活,養活了家人。這筆錢是從公司獲得的。
(大前研壹日本企業家商學院院長)
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創新都是在公司裏完成的,而不是在國家層面。
(赫爾曼?德國管理學家西蒙)
公司是壹個過程,所有國家都需要使用它。
(羅伯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蒙代爾,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世界上每天都有公司開業和倒閉,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司在講述生死故事。今天,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經營壹家公司已經不再是什麽秘密了。
英國公司註冊處企業戰略總監蒂姆?莫斯說:“在英國註冊的公司大約有260萬家。我們每年接受超過35萬家新公司。英國對註冊公司的限制很少,股本甚至可以低至1。所以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公司。”
未來派約翰?奈斯比特還說:“在美國註冊公司是最容易的。妳可以壹天之內不用任何錢就開公司。妳只要說,我想開壹家公司,這就是公司的名字。”
當我們在享受產品或服務、找工作或創業、抱怨老板或與同事競爭時,公司就在我們身邊。
當然,也是在我們可能沒有註意到的地方,在那些熟悉的場景背後。
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NBA)不僅僅是籃球比賽,更是壹家公司。每壹次完美的對抗都會轉化為合同和金錢。公司可以把壹個“人”甚至壹雙拳頭、壹只腳包裝成壹個明碼標價的商品。
世界三大男高音的聲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聲音,也可以被經營成財源滾滾的好生意。公司可以讓形而上的藝術待價而沽,把最高貴的精神享受變成最昂貴的消費品。
國家元首來訪不僅是國事訪問,也是商務洽談。他們背後的顯赫人物不是將軍而是大老板。影響現代世界的不僅僅是政治,還有公司的訂單。
伊拉克戰爭是壹場現代戰爭。妳能看到的是硝煙和戰火,看不到的是提供後勤和信息保障的公司。軍隊的效率是外來的、強制性的,公司的效率是內生的、主動的。最後,軍隊這個最有效率的組織不得不向公司學習管理,西點軍校甚至被評為最好的商學院。
沒有有組織的商業活動,就沒有現代社會,無論是公用事業、供電、信息通信、銀行系統還是產品,大部分商品和服務都無法獲得。
(穆雷?美國華盛頓大學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魏登鮑姆)
應該說,公司在現代社會的意義在於,它影響著個人生活,影響著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僅影響著我們的經濟利益,我們的環境,我們的生活質量,還影響著許多社會福利問題。
(錢穎壹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幾百年來,公司壹直熱鬧而沈寂。它生存下來,變得強大起來,壹點壹點滲入社會的血液,最終把自己變成了壹個無處不在的存在。
那麽,公司是壹個什麽樣的組織?它是如何誕生的?
全新生活的偉大推動者
2010 9月20日15:03新浪閱讀。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曾經說過:“做出令人滿意的肥皂是不夠的,還要誘導大家去洗澡。”因此,該公司發明並傳播了狐臭和口臭的概念。
有人說:需求決定供給。但是公司永遠不會堅持這個規則。
公司創造了需求。大眾不僅改變了衛生習慣,也改變了思維習慣。例如,人們越來越依賴廣告來了解自己。
從實用的角度來看,公司的本質是給人探索市場的機會。
(沃納?Plumper德國企業史研究會前主席)
1882年,愛迪生啟動了美國第壹座發電廠,人類擺脫了地球自轉周期的影響。
然而,並不是每壹項偉大的發明都能變成造福社會的產品。光來自於技術和資本合作創辦的電力公司。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尼古拉斯?巴特勒直言不諱地宣稱:“有限責任公司是近代最偉大的發明。沒有它,蒸汽機和電力的重要性就會降低。”
很多創新,比如汽車市場、電腦市場,還有我們遇到的新挑戰——氣候變化、綠色技術、納米技術、通訊技術等等。,所有這些挑戰最終都被公司克服和解決了。
今天,財務報表已經成為壹種真正的通用語言,人們只需要三種形式就可以閱讀公司機密。為了實現無障礙交流,人類已經盡力了,但是公司已經先做到了,改變了人類的對話方式。
在規則的制定和思想的傳播上,公司往往走在前面。最重要的是,公司已經深深影響了現代社會的根本秩序。
公司帶來的影響之壹就是打破了只有貴族或者有錢人才有權享受某種生活方式,人人生來優越的觀念,從而帶來了壹種社會平等。公司幫助人們建立對某種生活方式和與他人交流的願景和渴望,讓人覺得自己有機會變得更加平等。
(大衛?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院長施密特·瑞安)
我們現在說的是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民族化。我覺得這壹切的背後有壹個最重要的推動力,就是現代公司。
(張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說公司創造了美國,可能有些誇張。但美國的綜合實力顯然是建立在擁有550萬家公司的基礎上的。
200多年來,勇於冒險、勇於創新、勇於自我奮鬥的創業精神改變了無數歐洲移民的命運,也改變了新大陸本身的命運。而在每壹片釋放普通人能量的土地上,公司的傳奇仍在上演。
從歷史上看,企業家至少和政治領袖壹樣重要。那些偉大的企業家,曾經讓歐洲強大,讓美國強大,現在讓中國強大。他們和政治領袖壹樣重要。
(羅伯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蒙代爾教授,1999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情況越來越復雜,公司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是否有大量有實力的公司,已經成為關系到壹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問題。
(日本東京大學伊藤袁鐘教授)
近代以來,任何壹個忽視市場力量,不能充分發揮企業組織優勢的國家或社會都逐漸走向衰落。只有提升市場經濟的生產力,解放個人的創造力,國家才能走到世界舞臺的中央。
歷史總是被反復驗證的,但不會簡單重復。
最新的故事是新興力量寫的。
在今天的財富500強名單中,有75家公司來自新興市場。2000年大概只有19,而1988連壹個都沒有。
(安東尼?範?阿格塔米爾新興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
兩個前計劃經濟國家幾乎同時打開了市場的大門。
1991年後,印度逐步廢除了公司設立和運營的許可制度。十多年後,印度已有700多家軟件公司,成為世界第二大軟件出口國,並以大象般的步伐步入國際市場。
從65438年到0992年,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
2010年5月,聯合國報告稱,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除了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上的43個席位,中國還有4000多萬家中小企業,正在為這片土地的發展提供動力。
我們找不到壹個制度不發達,經濟可以發展的公司;我們找不到壹個市場不發達,這個國家還能發展的例子。所以現代社會的財富創造,國家財富的積累,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司的發展,其實是同壹個問題。
(張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最終,只有與競爭結合得最好的國家,才能吸引更多的知識、人才、資本和企業,調動公共資源,才能在世界上發展得最好。
(尼古拉斯?法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Pavelez)
但是,權力越強大,越需要約束。公司可以翻天覆地的改變世界,但是很難擺脫固有的煩惱。
即使在公司最輝煌燦爛的日子裏,也有壹個聲音始終縈繞不去。人們經常告訴自己並提醒他人,公司是壹個危險的家夥。
天使與魔鬼的“結合”
2010 9月20日15:03新浪閱讀。
20世紀70年代,美國普強公司的新藥“帕那巴”非常流行,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現這種藥物的副作用會導致死亡。
普強公司專門召開董事會,最終決定繼續銷售,並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因為,該藥退出市場,公司每個月可以多賺654.38+0萬美元。
消息披露後,全美震驚。
沃頓商學院教授阿姆斯特朗專門設計了壹個角色扮演實驗,研究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他描述說:“當我問那些沒有卷入事件的人,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麽,並問他們會怎麽做時,97%的人說他們會從市場上撤回這些藥物。”
然而,當實驗者轉而成為普強公司董事會成員時,同樣的問題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答案。
在董事會期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有人想辭職,有人情緒低落,有人大聲爭吵,但最終,沒有壹個團體決定將藥品撤出市場。
普強實驗在十多個國家重復了近百次,結果都差不多。每個擔任董事會成員的人都認為這體現了公司的職責,即股東利益最大化。
“股東利益最大化”,壹個公司無法回避的詞,是很多悲喜劇的根源。
當然,公司也可能是破壞性的,有時它們與我們追求的壹些社會目標背道而馳。這是可能的,甚至是自然的。因為公司需要回報那些投資者。
(大衛?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院長施密特·瑞安)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裏,該公司掠奪了美洲、非洲和亞洲;它把數百萬人變成了“商品”;無數的植物、動物、礦物,甚至細菌和病毒都被它逼著遷移。從郁金香到房地產,從阿姆斯特丹到新阿姆斯特丹,從1637到2008年,無數的股市泡沫都沒能阻止接下來的絕望。
總理辭職,總統入獄,高級官員倒臺...他們不是第壹個也不是最後壹個。金錢與權力的交易,就像壹種無法治愈的頑疾。
當人被物化成機器,公司似乎比機器還冷。令人苦惱的是它“只需要壹雙手,卻要雇傭壹個人”。
自公司誕生以來,not fade away就對其進行了批評。根植於人性深處的貪婪不是公司的罪行,卻被公司無限放大。然而,對利潤的渴望和自利的動機不僅是災難和危機的文化解決方案,也是公司永恒活力的不竭源泉。公司的優點和缺點都來自同壹個矩陣。
欲望是人的本能。人們希望過上更豐富、更便捷的生活,這種願望成為動力,使得科學技術得到新的發展,新的發明和發現出現。結果就是今天的現代文明和社會都是在欲望的推動下產生的。
(稻盛和夫京瓷集團名譽董事長)
美國經濟學家德龍的研究表明:“從舊石器時代到公元2000年的250萬年間,人類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到15000年前,世界人均GDP達到90國際元;然後用了1750 AD,達到180國際元;從1751到2000,也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了6600國際元,增長了37倍。換句話說,人類97%的財富是在過去250年裏創造的——也就是說,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創造的。”
這250年帶來財富快速增長的機制是市場經濟,公司組織是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細胞。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在1937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論,認為公司的存在是為了節約市場交易成本。科斯指出,當市場交易成本高於公司內部管理成本時,公司就產生了。
市場經濟首先是可以自由交易的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可以選擇投資和參與經濟活動,也可以與他人共同組建公司。
(皮埃爾?西裏爾?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赫特科爾)
我們還沒有找到公司在市場經濟中進行商業活動的替代品,同時,我們也沒有找到市場經濟的替代品。
(邁克爾?斯潘塞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2001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公司作為市場經濟中不可替代的組織,在人們愛恨交織的復雜目光下成長,修正,更新。
《福布斯》雜誌評選的“2009年最有權力人士排行榜”中,前10人中有5人來自公司。綜合考慮財力、影響力、權力後,他們的名字與國家元首、宗教領袖、王室成員並列。
公司正在改變世界的權力結構,以至於人們甚至開始擔心有壹天,公司會買下這個國家。不管我們高興還是擔心,公司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存在。
過去的歲月還是未來的生活?
2010 9月20日15:03新浪閱讀。
倫敦薩維爾街有壹家服裝公司。
查爾斯。狄更斯是這裏的顧客,溫斯頓?丘吉爾留下了衣服的尺碼,戴高樂將軍也去定制了西裝。該公司過去為維多利亞女王制作服裝,現在仍在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制作服裝。
200多年來,他們壹直在這條街上,保持著優秀的手藝,以家族傳承的方式堅守著自己的信仰。
亨利。普爾服裝公司董事長安格斯?賴斯說:“我們始終是壹家小型私營企業,希望提供壹種特殊的服務。我還想滿懷希望地說壹百年後,亨利?普爾仍然會站在這裏。”
現在世界上各種公司並存。他們的產品不壹樣,規模不壹樣,目標不壹樣,管理不壹樣,但有壹點是壹樣的:他們承載著人們的夢想和創造。
公司已經成為壹種生活。它告訴我們如何賺錢,教會我們如何花錢;它指導我們吃什麽,穿什麽,住什麽樣的房子,開什麽樣的車,甚至最私密的個人事務——愛情和婚姻——都逐漸由公司來打理...
但是我們真的了解身邊的公司嗎?
當我們談論公司時,我們在談論什麽?
壹個理想的公司是這樣壹個地方,在那裏每個員工都感到完全參與,並為公司的成功做出充分的貢獻。
(柯艾倫杜邦公司董事長)
真正的企業和企業管理者的誌向是讓自己的公司有可持續的收入。
(讓?保羅。歐萊雅安宮首席執行官)
公司首先要有強大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不應該改變,而應該是永久的。
(加文?尼斯聯合利華高級副總裁)
公司是個人的東西(表面上),但不是個人的東西,是公共的東西。
(稻盛和夫京瓷集團名譽董事長)
在我看來,壹個能夠通過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去影響和改善這個社會,讓大家懂得交易、平等、分享、透明的公司,是值得尊重的。
(馬雲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幾個世紀後,公司正在經歷壹次全新的機遇和考驗。
隨著全球化的足跡,公司不再是壹個國家或地區的市場領導者。全球資源,全球市場,全球規則,公司的夢想時代似乎即將到來。
然而,全球體系以另壹種方式展示了它的力量。
2008年9月,有著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保護,全球股市隨之下跌。5438年6月+10月,金融海嘯開始蔓延,全世界都陷入了困境。
人類不得不重新審視無處不在的公司。
問題不是我們是否需要公司,而是這些公司應該受到什麽樣的法律框架的約束。
(約瑟夫?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斯蒂格利茨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公司有點像樹的壹部分,可以用來蓋房子,也可以用來打人。
(大衛?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院長施密特·瑞安)
有句話叫不能因為想把盆裏的臟水倒掉就把寶寶扔掉。
(羅伯特?沃格爾,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1993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未來的世界就是這樣,妳盈利了,但社會會問妳怎麽盈利。
(本?阿爾卡特朗訊首席執行官
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資源、資本、技術比作河流,公司的責任就是把這些河流匯聚在壹起。
(澀澤榮壹紀念基金會理事長澤亞英)
任何公司的目標都是幫助社會變得更好。如果不是這樣的目標,那麽公司可能就不需要存在了。
(比爾?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董事長福特)
沒有公司的社會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當公司的創造力和破壞力是全球化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由人類雙手培育的龐然大物?
到底什麽是公司?公司的存在對於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個人的幸福有什麽意義?
對於所有問題,從來沒有唯壹不變的答案。
在我們出生之前,公司就已經紮根了;我們離開後,它將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上。這是我們的過去和未來。
我們不能錯過這個比我們的生命更古老也更年輕的命題。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我們又想回頭看。
妳能看到多遠,
妳可以看到未來有多遠。
溫斯頓?丘吉爾
獨家采訪:
2010 9月20日15:03新浪閱讀。
顧客:約翰?奎奇(哈佛商學院副院長)
邁克爾。斯潘塞(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2001諾獎得主)
大前研壹(日本企業家商學院院長)
羅伯特?蒙代爾(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
記者:如何評價公司作為壹個社會組織?給社會發展帶來了哪些影響?
約翰?Quich:公司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壹個重要因素。從根本上說,公司是由個人組成的集團,他們將自己的時間或資金投入到壹定形式的生產活動中,以滿足他們所經營的市場的全部或部分公民和消費者的需求。所以公司本身是被其所處環境的某種需求所驅動的,這種需求是由那些設立和投資企業的人來解決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僅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在提高生活質量的過程中,公司作為變革推動者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有些公司執著於股東和價值觀的觀念,以至於看不到自己的工作和活動在短期內對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總的來說,150年來公司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積極的變化。
邁克爾。斯潘塞:公司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工具。公司的出現有助於促進投資,而投資是創造財富的主要方式,這是從投資這個詞的廣義上來說的。從另壹個意義上說,我們在市場或經濟中做生意,找不到公司的替代品。在市場經濟中,我們找不到它的任何替代品。事實上,公司是不斷發展的。
記者:現代公司和國家是什麽關系?
大前研壹:在任何國家,公司都是創造財富的組織,而國家是重新分配財富的組織。所以分工完全不壹樣。任何壹個國家,如果沒有創造財富的公司,那麽這個國家就會很弱。國家的作用不是阻礙公司,而是幫助公司變強,使其成為國際化企業。然後,公司生產的壹部分財富以稅收的形式被征收,再分配,分配給不發達地區和經濟弱勢人群。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妨礙公司創造財富。如果國家誤以為自己在創造財富,結果會很糟糕。
記者:妳認為公司在當今社會的作用是什麽,有多強大?
大前研壹:人們在學校學習,畢業後選擇工作。目前,最大的社會問題是沒有足夠的工作。公司雇傭員工,給員工提供生活來源——工資。也就是說,在現代社會,公司的作用就是創造就業崗位,創造盡可能多的附加值,從而給員工支付更多的工資。這就是公司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
羅伯特?蒙代爾:很難用壹種方式來衡量壹個公司的實力。妳知道那些有錢人有權力,因為錢創造權力。而擁有公司資產的人會變得強大。所以,有權力的不是公司,而是人,公司裏的人有權力。美國和世界上所有大公司的人通過他們的職位、知識和其他因素自動獲得權力。就像壹個貴族。只要是這樣選拔出來的人,我們就會繼續有這樣的人,讓他們有影響力。領導能力正是人們所需要的。如果妳想評估中國的經濟政策,妳應該收集壹份30至40位頂級商業領袖的名單,他們將為這個國家提供最佳建議。美國、歐洲、中國都是如此。
天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