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又名咕咕丁、婆婆丁、黃花苗、黃花、黃花、黃花、乳草等,為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下面,筆者與大家分享蒲公英茶的功效與作用,壹起來了解壹下吧!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
1、本品無任何汙染和添加成分,安全可靠。
2、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
3、具有保肝、利膽作用,有利於膽汁排入腸道,臨床上對慢性膽囊痙攣和結石病有效。
4、具有抗胃潰瘍作用。
5、提高免疫力。
6、提高免疫力。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結炎、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咽炎、扁桃體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等。
蒲公英用量
內服:煎湯,0.3~l兩(大劑量2兩);搗汁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1.燙傷合並感染:鮮蒲公英搗爛,加少許75%酒精敷患處。(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1987;(5):301) 2.治療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參25-30g,赤芍15-30g,甘草10-30g,每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療程。(上海中醫雜誌,1984(2):33) 3、治療急性膽道感染:蒲公英 30 克,柴胡 10 克,郁金 12 克,川楝子 6 克,刺五加 30 克,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第 33 頁) 4.治療腮腺炎:取鮮蒲公英 30 克搗碎,加雞蛋清 1 個攪勻,加冰糖適量,搗成糊狀外敷患處。每天換藥壹次。(現代中醫臨床應用手冊 1993;12) 1.急性發熱、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各 12 克,水煎服。2.乳腺炎、闌尾炎、瘡瘍腫毒:蒲公英、金銀花、連翹各15g,山甲、當歸、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單用其鮮搗爛局部外敷。3.眼睛紅腫:蒲公英30g,黃芩10g,水煎服,熏洗患眼。4.尿路感染:蒲公英 30 克,蓖麻子、生蒲黃、木香、車前子各 10 克,水煎服。
蒲公英的註意事項
陽虛、外感風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1.劑量過大常規劑量煎煮後,偶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腹瀉等。大劑量(30g/kg)煎劑輸註3天,可見實驗兔肝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輕度混濁腫脹、腎小管狹窄等不明顯變化。小鼠和家兔亞急性毒性試驗,尿中有少量腎小管,腎小管上皮細胞混濁腫脹。
2.過敏反應 服用蒲公英煎劑、蒲公英酒浸劑後,個別人會出現蕁麻疹、全身瘙癢等過敏反應。蒲公英註射液靜脈滴註後,也偶有畏寒、面色蒼白、青紫或精神不振等癥狀。
3.主要是寒熱不分,不辨癥狀,濫用蒲公英治療各種感染。門診中見到的感染大多屬於熱性,使用蒲公英壹般不會出現不良反應。但也有少部分感染屬於陰寒綜合征,沒有熱證癥狀,病程較長,患者體質虛弱。筆者曾見有人用大劑量蒲公英治療寒證,結果患者食欲不振、嗜睡、乏力、多汗、面色蒼白。感染病竈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蒲公英清熱解毒的作用被簡單地看成是抗菌消炎而濫用,會產生不良反應。
化學成分:蒲公英草含有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膽堿(Choline)、菊粉(Inulin)和果膠(Pectin)等。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根含有蒲公英甾醇(Taraxol)、蒲公英萜醇(Tarax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和果膠(Pectin)等。-蒲公英萜醇、蒲公英萜醇、菊脂、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膽堿、有機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苷以及樹脂、橡膠等。葉含葉黃素(Lutein)、蝶李黃素(Violaxanthin)、葉綠素醌(Plastoquinone)、維生素 C50 ~ 70 毫克/100 克和維生素 D5 ~ 9 毫克/100 克。花朵含有熊果苷、葉黃素和黃酮黃素。花粉含有?-綠色花萼中含有葉綠素醌。花莖含有葉綠素醌。花莖含有谷甾醇和?花莖含有谷甾醇和谷甾醇。本品含香豆素、核黃素 1.43 微克/克和胡蘿蔔素 7.7 ~ 8.8%。全草含有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苷、蒲公英甙、菊粉、果膠和膽堿。
藥理研究:1.抗菌:50%的鮮草汁采用平板溝槽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50%的全草煎劑采用平板溝槽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2.抗真菌:水劑用試管稀釋法,1:4 對奧杜盎小孢子菌許蘭黃傑、紅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3.3.抗腫瘤:蒲公英熱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註射,皮下接種後11-20天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接種後1-10天無效,其抗腫瘤作用與香菇多糖相似,是通過免疫機制實現的。此外,本品還具有抗胃潰瘍、利膽、保肝等作用。
制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曲黴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球菌等也有殺滅作用。它對某些病毒、真菌和鉤端螺旋體也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有利膽、利尿和苦胃、輕瀉的作用。
采收:春夏開花前或剛開花時連根挖起,除去泥土,曬幹。
加工炮制:揀去雜質,洗去泥土,切塊,曬幹。原藥揀凈,抓水洗去泥屑,撈出攤開晾幹,切1~1.5mm斷面片,曬幹,篩去灰屑。
儲藏:裝入盒內或其他容器中,置於幹燥處,防黴變。
來源:出自《唐本草》;①《唐本草》:?蒲公英,葉似菊苣,花黃色,破後有白汁,人皆食之。綱目》:?丁,大江南北頗多,他處亦有,嶺南絕無。小家布地,散而生長。莖葉小花似苣,惟穗小,苗可食。(3)《新編本草》:"蒲公英煎劑,治蒲公英尤效。蒲公英煎湯,尤勝於生用。煎法,每次百斤,石臼搗爛,鐵鍋加水煎。壹鍋水煎至七分,以布袋盛之,浸出清汁;每釜可煮力?斤,十次煮完,盡取清計,入鍋中,再煎至濃汁;再取入沙瓶中盛之,然後用重湯煮之,侯其汁如蜜,將汁倒於盆中,用皮膏入之,攪勻為之,曬幹起矣。約壹堂濃汁,人於皮膏壹兩,可成膏而切片矣。百斤蒲公英可取膏七斤,貯於籠中,治瘡毒火毒最妙。凡前藥內草用壹兩,止消用二錢,法最簡妙。無鮮草可用幹草,幹則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也。燥則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煮膏取七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