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地生態環境 首先考察該品種是否適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灌排條件,以及其他品種生長習性的特殊要求。例如,藏紅花以鱗莖繁殖,鱗莖10克以上才能開花,8克以下壹般不開花,在長江中下遊地區種植,可以每年繁殖較大的鱗莖作種,多收花。在我國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由於氣溫低,露地栽培不能正常生長,必須在溫室或保護地內越冬,而且花產量很低,種球越種越小,必須年年購買,效益很差,在北方地區種植番紅花基本行不通。人參、天麻、大黃必須在寒冷地區種植,冬季氣溫低,才能正常生長發育。所以這些品種不能盲目引進種植。各品種對生態和氣候的具體要求,請參見 "理論 "部分。引進種植品種的生態原則:盡量種植當地的鄉土藥材品種,這些品種的適應性不成問題,但還要有栽培技術和市場基礎;對於新引進的品種,壹定要慎重。
2.中藥材種植的收益 這是種植中藥材最關心的問題。影響藥材種植收入的因素很多,主要客觀因素有:種植成本、種源、栽培技術、市場價格等。
栽培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藥材的產量和質量。同樣的條件,有的人種植板藍根畝產6000公斤,而有的只有1500公斤。前者每公頃純收入有 1.5 萬多元,後者要賠錢。這個道理很簡單,這裏不再贅述。
三、銷售 沒有銷路種植藥材就不會有效益,所以種植前要看看有沒有銷售渠道,能不能賣出去。
(2)種植成本 中藥材種植成本由種苗成本、肥料成本、農藥成本、管理費用等組成。種苗成本是壹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因素。種苗價格每年變化很大,如杜仲種子1994、1995年每公斤300元,現在幾十元都不好賣。種子價格變化與藥材價格基本平行,但略有滯後。壹般種子先於藥材采收,如果藥材產新價格好,種子價格就會迅速上漲。因為人們看到藥材產量好,第二年都想種,所以就要買種子。這個時間差短則十幾二十天,長則幾個月。因此,如果看好某種中藥材需要開發種植,壹定要及早購買種源。有的年份,如1997年元胡鮮種球高達20元/公斤,每公頃種苗成本近3萬元,這時想種植元胡壹定要慎重,種子種苗價格很高,預測全國大面積種植、生產的新中藥材價格可能壹落千丈。1998年元胡每公斤價格才十幾元,收入還不夠買種球的成本。
(3)中藥材價格 中藥材價格是選擇品種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壹。首先要有壹個非常明確的概念,每種中藥材的價格都不是壹成不變的,大多數中藥材品種,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月份的價格相差可以達到幾倍,甚至十幾倍。上面提到的元胡,1997年為70~80元/公斤,1998年下半年,每公斤只有10多元。草紅花1998年初70~80元/公斤,年底只有30~40元/公斤。1997年前黃連20~30元/公斤,現在80~100元/公斤。影響中藥材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有:
1.中藥材產需平衡 中藥材產量的增減或需求量的增減,都會引起中藥材價格的波動。
種植面積的增減、風調雨順或幹旱、洪澇、冰雹災害、庫存增減等都會引起產量的變化。白芍、杜仲等多年生藥材,種植戶壹般根據市場行情決定當年是否采收,這對當年的藥材產量影響很大。目前,杜仲在全國的種植面積已超過 13.3 萬公頃,但仍有人在種植。很重要的壹點是,人們覺得杜仲的皮是剝不下來的,只會越長越厚,哪年市場行情好就剝哪年。有些中草藥功效相似,相互之間有替代作用。因此,會引起彼此價格的變化。例如,中國成功引進西洋參後,人參的使用量大大減少,價格也隨之降低。現在隨著服用靈芝孢子粉的人增多,西洋參的價格也受到壹定影響。
引起需求變化的因素很多。某種疾病流行,如1998年底感冒流行,需求量大增,拉動西洋參價格上漲;國外進出口增減,如上面提到的桔梗1996、1997年由於韓國大量進口,價格上漲數倍,此後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韓國進口量銳減,價格壹落千丈。透葉連翹也類似,1996年、1997年美國開始從中國進口,銷售形勢看好。目前由於外貿出口的變化,貫葉連翹積壓了很多;新用途或新藥的開發,如銀杏中藥果,近年來貫葉連翹被國內外開發為很好的降壓藥,引發了我國銀杏種植熱潮,目前種植面積至少在10萬公頃以上。價格開始從高峰走向低谷。丹參和黃芩也因優質中成藥的開發,需求量大幅增加,帶動了種植面積的增長。丹參由於易繁殖,繁殖速度快,1999年底產新時達到產量過剩,價格下降近50%。
二、國家宏觀政策調整 國家政策的發展或變化也會引起中藥材價格的變化。比如,國家收緊銀根,可用於購買中藥材的資金減少,中藥材價格必然下降。去年,國家出臺了壹系列保護森林的政策,相應促進了林下種植藥材和木本藥材的價格上漲。如人參、西洋參、黃連為林下種植的滋陰藥材,種植時必須毀林、墾荒。藥材屬於木本藥材,必須砍伐、剝皮才能采收。現在國家禁止毀林開荒,限制了這些藥材的發展,相應地影響了這些藥材的產量,所以這些藥材的價格勢必會上漲。
三、人為炒作 人為炒作因素在中藥材價格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許多中藥材的供求關系並不像人們宣傳的那樣失衡,而是因為每壹類中藥材,特別是中小類中藥材,投入壹定的資金就容易控制相當數量的貨源,所以容易囤積炒作。如冬花,1997年每公斤七八十元,1998年跌到每公斤二三十元,其中人為炒作因素很大。
(四)如何選擇種植品種 根據以上分析,選擇種植效益較好的藥材品種需註意以下幾點:
1.及時掌握各種信息。種植藥材前可以向有關部門咨詢。平時多訂閱壹些國家正式出版的有關中藥材的報刊雜誌,如《中醫藥商報》、《中醫藥經濟與信息》等。切勿輕信壹些郵寄小報和小道消息中的 "致富信息"。通過了解權威信息,密切關註中藥材價格的變化,分析引起變化的因素,就會發現種植中藥材效益好的品種和時機。
2.不能壹個品種年年種植年年不變,要根據生產和市場情況及時調整每年的中藥材種植品種。
3.由於預測每種中藥材的價格走勢有壹定的難度,在種植品種的選擇上,除非有很好的把握,否則應搞多元化種植,即可以選擇2~5個品種,主栽1~3個品種,其余品種繁育種源,待時機好時,可以及時擴大面積。這樣既可以避免血本無歸的風險,又可以及時調整種植品種。同時,長短結合,以短養長,即同時種植壹年生和多年生品種。壹般多年生品種藥材效益較好,價格較穩定,而壹年生品種效益相對較差,價格變化快。
4.初步了解不同類型中藥材價格走勢,根據變化特點選擇種植品種。
根據歷史資料分析,有些中藥材多年來價格變化呈現壹定的趨勢:
如人參、三七、黃連、當歸、麥冬、紅花、山茱萸、天冬、百合、枸杞等藥材,人工種植時間超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它們的價格變化呈現周期性波動。影響波動周期的兩個重要因素是:藥材采收年限的長短和產量恢復的難易與快慢。如人參壹般是五六年采收壹次,1989年價格達到頂峰,此後有所回落,1993年、1994年出現反彈,1998年以來價格逐漸回升。天麻價格變化周期為3至5年,紅花參變化周期為2至3年。
對於這些藥材,在價格低谷期或1~2年後發展種植、采收即可趕上較高的價格。價格很高的時候不宜種植,否則收成正好趕不上價格較低的時候。
肉蓯蓉和冬蟲夏草主要來源於野生資源,人工栽培尚未完全成功。還有壹部分中藥材,如川貝、遠誌、石斛、甘遂、麻黃、甘草、龍膽草、柴胡、黃芩等、已栽培,但家種和野生資源的增長趕不上社會使用量的增長,從歷史到現在,以及今後或長或短的時間內價格基本都在上漲,這個時間的長短是由家種生產的發展速度決定的,這些藥材的種植根據生產風險會少壹些,但必須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
有些藥材,如西洋參、杜仲、銀杏等,由於需求的增長趕不上供給(種植面積)的增長,價格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現階段不宜擴大種植面積。
當然,影響藥材價格變化的因素很多,這裏指出的只是部分藥材的大趨勢。有很多時候會出現偏差,這也需要我們加強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