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泉州為什麽是“世界宗教博物館”?

泉州為什麽是“世界宗教博物館”?

“赤帝嘗海遊,三千樓建兗州”,這是唐代詩人陳濤對歷史文化名城全州的描述。泉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歷史悠久,文化繁榮,是聯合國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唯壹起點。在古代海上貿易的鼎盛時期,泉州作為東西方國際貿易網絡的支撐點,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泉州港也被稱為東方第壹大港和“光之城”。可見泉州在古代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歷史悠久的泉州,今天依然光芒四射,擁有“中國僑鄉”、“光之城”等諸多美稱。

如今的泉州,不僅風景宜人,氣候優越,更是古今傳承,東西交匯的文化寶庫。傳統與現代,儒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印度教等。,和許多文化交織在壹起,形成了今天獨特的泉州文化。其中,泉州的佛教文化地位突出,可謂熠熠生輝。接下來我就帶領大家去感受壹下泉州的佛教文化,這種文化在泉州已經流行了壹千多年。歷史悠久,社會基礎深厚,深深影響著泉州的方方面面。自唐代以來,泉州就被譽為“全南佛國”。按照老泉州的習俗,每年農歷26日是泉州開元寺的“佛事日”,是最著名的佛事活動之壹。

後來,這壹天也發展成了西街的廟會。開元寺的這個傳統從抗戰開始就有了。當時因為百姓生活艱苦,寺廟決定開倉庫救助災民,之後就壹直延續下去。這壹天,西街和開元寺擠滿了人,鮮花、金紙和各種特色食品的攤位在淩晨時分就來占據好位置。泉州各地的民眾和香客也帶著供品趕到寺廟。中午12點的“拜佛”結束後,信眾們紛紛排隊吃壹碗素面,加壹份“香油錢”,祈求來年萬事如意。泉州的佛教建築也充分展示了泉州的佛教文化。早在宋代,隨著泉州海外貿易的發展,泉州僧人聚集了大量財富,修建了前所未有的橋梁和高塔,促進了當地交通和經濟的發展。

比如泉州的洛陽橋、安平橋,都是中國著名的跨海長石橋。洛陽橋古稱萬安橋,佛教高僧在洛陽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位於橋中上部的月光菩薩塔上刻有“建於己亥年”(公元1059年),證明了洛陽橋的建成時間、現存的佛教石塔和人物,展現了洛陽橋獨特的宗教、藝術等文化內涵。

在長橋的兩邊,有古老的石塔和雕刻的佛像。欄桿柱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男女石獅、護橋將軍石像,均為南宋石刻。全橋東、西、中有五個“休息處”供人休息,均配有菩薩雕像。兩翼水中有四座對稱的方形石塔,還有壹座圓形翡翠寶塔。塔上雕刻著佛像,充滿了慈善和佛教。除了僧人修建的橋梁,泉州的佛教寺廟也很有特色,知名度很高,其中承天寺和開元寺就是代表。承天寺建於南唐,原名“南禪寺”,北宋景德鎮四年(1007)定名為承天寺。其規模僅次於開元寺,是閩南三大叢林之壹,因為它是該寺的第壹山門。

著名大師弘毅在泉州生活了14年,承天寺是他在錫最常居住的地方。近年來,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華人居士、僧人紛紛來承天寺參拜,善男信女積極捐款。寺廟按原規模進行了修繕,逐漸恢復了舊貌,香火鼎盛。另壹座寺廟開元寺更是傳奇。壹天,壹個叫匡祜的和尚來求見壹座寺廟。黃守恭雖然是壹個虔誠的佛教徒,卻無緣無故不願意捐出大面積的桑林。因為不好推脫,所以謊稱桑林開滿了荷花,於是把地捐了。禪師匡湖壹笑,飄然而去。第二天早上,他的家人敲門告訴他,桑樹林裏開滿了荷花。黃守恭不信,就壹起來到桑林,發現園子裏所有的桑枝上都開滿了荷花。

他問和尚建壹座寺廟需要多少土地。禪師說只要壹件袈裟大就夠了,黃守恭欣然點頭同意。他不想脫下袈裟扔到空中。他立刻把整個桑林都蓋了起來,黃守恭驚嘆佛教的無邊無際,於是把整個桑林都捐了出來,建了福建省最大的寺廟。鎮國塔和仁壽塔都是由石頭建成的,是中國唯壹的大型石塔,以“刺桐雙塔”之名享譽海內外。兩塔的人物雕像和萬安橋、安平橋的婆羅門彩繪石塔上的佛像,都是弘揚佛教文化的石刻。開元寺大雄寶殿有“百珠堂”的雅稱,殿頂的飛雕與印度傳入的飛雕混雜在壹起。

建築藝術風格極為獨特。此外,泉州的其他古代佛教石刻藝術也非常有名,如九日山的五代石刻阿彌陀佛像、清源山的瑞香巖宋代雕塑、碧曉巖西的三聖坐像、阿彌陀佛巖的阿彌陀佛像等。,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像這樣的佛教作品在泉州數不勝數,泉州豐富的佛教文化也體現在武術、音樂、技藝等方面,也給社會帶來了非常積極的影響。晚唐時期,泉州有壹座南禪少林肇慶寺。至今“太祖拳”“武祖拳”等拳法仍在泉州流行,泉州的佛樂、書法、戲曲都很有名。近代,泉州開元寺僧人為滿足群眾辦佛需要,組織了大開元、小開元班和僧團,稱之為“大成戲”,其音樂曲調為佛歌、道和。

此外,泉州佛事處組織的活動,如承天寺英山義學、開元慈兒醫院、溫嶺敬老院、銅佛寺等,以及抗戰時期的義務葬隊等,都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承天寺方丈卓遠大師創辦的“泉州佛教義診”和泉州老僧陳珍珍創辦的泉州佛學院,造福了泉州的社會和人民,使泉州的名氣遠播四方。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聖人”,由泉州開元寺題寫,南宋哲學家朱題寫,大師手書。開元寺住友有壹尊印度教的獅子像,大雄寶殿拱門有壹尊奇妙的飛鳥像,東西塔有80尊佛像,裏面藏著弟子和佛經。距離中山路和土門街的全南基督教堂僅300米,包括文廟、景清寺、關悅寺、南郡巷的承天寺、季承路的崇福寺、東嶽山的南少林、清源山的老君巖雕像、東街的神秘寺、聚寶街的天妃宮、石頭街的南武當真武寺、晉江曹安的摩尼教(祆教)、仙公山馬甲、縣城後街的白溝寺等。泉州千年古剎60座,涵蓋儒釋道三大宗教。香火鼎盛,信眾虔誠,文物古跡眾多,文化積澱雄厚。被譽為半城煙火,半城仙人。

泉州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它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起點,曾是“東方第壹大港”,也是著名的僑鄉。也是臺灣同胞最重要的祖籍地,是海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泉州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聚集地和輻射點,被譽為“全南佛國”和“宗教博物館”。作為壹座歷史文化名城,她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博采眾長,歷經歷史沈澱,形成了內涵豐富、風格獨特的多元地域文化,其中宗教文化是重要組成部分。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已有1800年的歷史。道教在泉州的傳播可以追溯到西晉太康年間(公元280-289年),當時修建了最早的道觀“白雲觀”。後來到了唐朝,道教因為得到地方官的提倡,發展得更快了。由於當時泉州地處海的東南角,社會保持長治久安,經濟文化持續快速發展,人口眾多,為道教提供了良好的傳播條件。道教在泉州流傳了壹千多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對泉州道教教學的諸多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道教文化依然彌漫在無數泉州人的心中。自清朝以來,農歷的第壹個月的第九天是“天上出生”和玉帝的誕生日。每年正月初九,泉州各地都會舉行各種大型活動,泉州城內還會舉行盛大的迎神遊行。從宗教儀式到民俗,壹直延續至今。

據舒敏說,伊斯蘭教在建立後不久就傳入中國。先知默罕默德有四大弟子和大聖賢,唐武德來到朝鮮,於是在中國傳教。其中三賢四賢在泉州傳教。伊斯蘭教從北宋開始在泉州傳播。1983新中國成立後,泉州第二次穆斯林代表大會召開,黃秋潤連任伊協主任。同年,景清寺被徹底翻修,十多戶人家被遷出寺廟。從1985開始,從寧夏、安徽等地聘請伊瑪目景清寺授課,舉辦阿拉伯語學習班,翻譯宋元時期的阿拉伯語石碑。在過去幾年裏,我們接待了壹些來自中東和近東國家的大使和參贊參觀該寺廟。值得指出的是,2004年,印尼前總統瓦希德來到這裏尋根,還參觀了景清寺。

近代基督教在鴉片戰爭後隨著不平等條約傳入泉州。西方基督教會稱中英《南京條約》為在華傳教的“轉折點”,基督教借此機會進入。近代基督教主要由英國長老會傳入泉州,是傳入泉州最早、影響最大的基督教。1856年,杜嘉德神父從廈門到安海傳教。1863年,勢力發展到泉州。然後逐步發展到晉江沿海、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到1900年,泉州基督教會基本被長老會控制。另外還有英國倫敦協會,1865從廈門發展到惠安,勢力集中在惠安、金杯河城、馬家、洛溪。

摩尼教在中國原名祆教。元代的晉江曹安是用石雕造像雕刻的。曹安建於宋代紹興,原名曹竹。元順帝至元代五年(公元1399),改為石構架建築。三室寬,兩室深,房檐下挑拱。大雄寶殿內雕刻了壹個直徑為1.9米的圓形佛箱,圈裏浮雕了壹尊坐佛。佛像高1.52米,寬0.83米,圓臉,挑眉披肩,下頜下有兩撇胡須。臉部、身體和手都是用不同天然顏色的巖石巧妙構造而成,風格各異。背面雕刻著光彩奪目的圖案。這說明祆教在宋元時期已經發展成為壹種偶像崇拜的民間宗教。到了元代,晉江斜甸市的明教徒也在鄉下修建無名廟。這說明明教在宋元時期已經演變為廣大農村的民間宗教,並與世俗化的道教、佛教緊密結合,成為明信徒“祈求佛土早日誕生”的寄托之地。

佛教是泉州所有宗教中寺廟和信徒最多的宗教。據文獻記載,泉州最早的佛寺建築是在西晉南朝時期。唐代泉州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崛起,為佛教在泉州的傳播提供了有利的社會基礎。佛教寺廟的修建是佛教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泉州(同安、惠安、安溪、南安、晉江)佛教寺院40余座,可見唐代泉州佛教的繁榮。今天,泉州開元寺還保存著唐代八年(854年)的六邊形佛冠佛經建築。唐代泉州佛教雖然受到會昌年間武宗“滅佛”的打擊,但很快得到糾正。唐代佛教逐漸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佛教體系。宋代泉州開元寺的東、西塔建築不僅反映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反映了泉州佛寺積累的財富。開元寺東鎮國塔高48.24米,西仁壽塔高44.06米。此外,還有石獅萬壽塔,又名“關索塔”,俗稱“姑嫂塔”,位於寶蓋山上。據《泉州府山治傳》記載,水口鎮的城樓是封閉的。預計會有商業往來,在宋和紹興中間,專門修建了和尚界面。因此,萬壽塔不僅是風水塔,也是進出泉州灣船只的烽火臺。

除了上面提到的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摩尼教、佛教,泉州還有天主教、日本教、印度教、猶太教等不同的宗教派別。各種宗教* * *存在的現象並非泉州獨有。在中國或者世界其他地方,不同宗教、不同派別* * *並存的現象存在已久。但泉州宗教存在的具體情況,在世界上絕對罕見。在世界宗教發展史上,不同的宗教經常互相排斥,互相抵制,甚至導致戰爭。長期以來,幾十個宗教得以在泉州的壹個城市、壹個街區、同壹座寺廟裏共處,相互包容、友好共處的和諧宗教氛圍使各宗教得以充分自由地發展和交流。

  • 上一篇:誰是系統編制?
  • 下一篇:75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