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昌是壹名私人兒科醫生,在香港銅鑼灣執業。他從業幾十年,見過營養不良的病例,但沒見過單純缺鈣的孩子。“我不會向嬰兒的父母推薦補鈣。只要飲食均衡,就不會缺鈣。”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高級醫生盧惠賢,曾在母嬰健康院工作。當時她發現,在帶寶寶來婦幼保健院的家長中,“雙飛(父母不是香港人)”的家長向醫生咨詢嬰兒缺鈣的問題,而香港本地的家長很少提到鈣。
“我壹開始覺得很奇怪,為什麽那麽多人懷疑自己的寶寶缺鈣。”後來陸醫生發現,這可能是因為內地和香港對缺鈣的認知不同。
盧惠賢說,母乳和奶粉含有足夠的鈣,所以在香港,嬰兒缺鈣的情況“很少見”。
衛生署在2010年進行的嬰兒及兒童膳食調查顯示,香港兒童的鈣攝入量充足。每天喝360-480ml牛奶的兒童,83.2%的鈣攝入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
即使缺鈣,也不壹定要補鈣。
為什麽香港媽媽那麽自信孩子不缺鈣?他們有方便的測量方法嗎?
“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確定孩子是否缺鈣,也沒有所謂的標準。”陸醫生說。但婦幼保健院的醫生會通過臨床診斷來判斷嬰兒是否因缺鈣或維生素D而患佝僂病,比如嬰兒是否發育遲緩,是否容易骨折,是否有胸下橫坑等。如果妳認為妳可能會生病,孩子將被轉介給專家。呂醫生說,專科確定缺鈣要看x光檢查、血生化檢查、尿檢的結果。
“即使醫生確認寶寶缺鈣,也不能簡單的補鈣。”陸醫生說,缺鈣的原因很多。比如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影響鈣的吸收,也可能是甲狀旁腺激素異常,影響身體吸收鈣的能力。補鈣不是治療缺鈣的唯壹方法。
相關專家認為,判斷是否缺鈣,並找出缺鈣的原因,進而確定如何補鈣才能對癥下藥,是壹項專業的工作。所以,寶寶家長不能僅憑幾個簡單的指標或者醫生初步的臨床診斷就貿然給孩子補鈣。
專家認為,大陸人的飲食中並不缺鈣。
是不是因為香港人的飲食結構和西方人差不多,缺鈣不太常見,而內地人的飲食結構容易導致缺鈣?
魯博士說,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壹方面,嬰幼兒主要吃母乳或配方奶。另壹方面,中國大陸的飲食結構與本港並無太大分別。
高博士說,雖然中國人的飲食中牛奶較少,但他們也有其他富含鈣的食物,如豆腐和綠葉蔬菜,如大白菜、芥菜、芥藍和大白菜。這些蔬菜中的鈣與牛奶相當,甚至高於牛奶。吃85克卷心菜或94克芥末相當於喝壹杯240毫升的牛奶。
采訪中,無論是營養學教授還是兒科醫生,都頻繁提到壹個概念——“營養平衡”。專家認為,只要營養均衡,有足夠的戶外活動,就不需要補充維生素D,更不用說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