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是壹種具有內吸傳導作用的慢性廣譜除草劑,通過莖、葉吸收並傳導至植物各部位,可防除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壹年生和多年生植物、草本和灌木等40多個科的植物。草甘膦埋在土壤中失去活性後迅速與鐵、鋁等金屬離子結合,對隱藏在土壤中的種子和土壤微生物沒有不良影響。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由於使用方法不同,功效也會有所不同。
不同的養殖方式會有不同的功效。草甘膦除草劑的使用最好用於免耕播種。播種前0-3天噴灑農藥65438+或噴灑後播種以趕上季節。由於藥物在播種前不與作物種子直接接觸,不會影響作物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生長,因此除草抑草效果優於翻耕。免耕沒有將內層土壤中的雜草種子轉化到表層土壤中,所以雜草種子很難發芽。壹旦作物被關閉,雜草種子和幼苗就無法發芽,因為它們看不到陽光。因此,草甘膦除草劑在非耕地使用的除草效果會比耕地好。
在不同的生長階段使用的草藥有不同的功效。草甘膦是內吸性、傳導性除草劑,應在雜草生長最旺盛時使用。壹般來說,時間是3月-10月,從植物學特征來說,最好是在開花前用藥。壹般來說,壹年生雜草的高度約為15 cm,多年生雜草的高度為30 cm,在6-8片葉子時噴灑。是最合適的。不考慮雜草的生長期,在雜草老化後盲目噴灑雜草肯定達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行間除草,作物植株與雜草有壹定間隙時,藥效好,安全。此時使用草甘膦除草劑,作物下部葉片正在老化,對藥物的敏感性低,傳導性差,所以藥物對作物影響不大。如玉米行間除草,豆類、瓜類上架後行間除草等。,可以這樣使用。
不同的噴灑濃度會有不同的功效。據調查,農民使用草甘膦的濃度沒有其他農藥嚴格,隨意性大,有時會出現增減劑量的現象。在確定藥物濃度時,必須考慮雜草的類型。壹般禾本科雜草對草甘膦敏感,低劑量藥液即可殺滅,但防除闊葉雜草時應加大濃度。對於壹些通過根莖繁殖的多年生惡性雜草,需要更高的濃度。雜草葉片較老,抗藥性較高,相應的用量也要加大。
草甘膦的使用及註意事項
噴霧時間。因為草甘膦是滅活莖葉導電劑,對出土雜草無效。只有雜草的葉子多,能夠附著足夠的藥物,才能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壹般來說,對於壹年生雜草,在基本盛開,長到4 ~ 6片葉時,藥效較好;對於多年生雜草,在蕾花期施藥效果較好。在特定時間內,雨後雜草葉片無灰塵時噴灑效果最佳。
劑量。這取決於雜草的種類和生長情況。如10%草甘膦溶液防除馬唐、草地早熟禾、狗尾草、筋骨草等雜草,濃度控制在50倍左右;以40倍左右的濃度防除車前草、艾蒿、香附等草類,防除白茅草、紫錐菊、剪刀草等。濃度約為30倍。如10%草甘膦溶液防除壹年生雜草,使用50倍藥液;防治多年生雜草,使用40倍藥液;防治小灌木,噴30倍液。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噴塗技術。噴灑除草劑時,做到“五分”。第壹,噴的均勻周到;二、噴灑前註意天氣預報,噴灑後12 h不能遇雨,否則需要再次噴灑;三是不能在大風天噴灑,防止藥液隨風飄散,造成藥害;四、可采用定向噴灑,可通過降低噴頭或在噴頭處安裝1塑料碗來保證;第五,註意噴灑時間,以雜草上無露珠為宜。
加入添加劑可以提高功效。配制草甘膦藥液時,按水的總量加入0.1%的洗衣粉,可以增加附著力,從而提高藥效。
應使用清水進行配藥。因為草甘膦遇到土壤會降低活性,所以要用清水配藥,不能用臟水或泥水。
對於多年生惡性雜草,可增加噴灑次數。對於白茅根、香附等惡性雜草,在1次後,每隔1個月噴灑1次,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