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g wèi wán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Pingwei Wan
2.2 標準編號WS3B190595
2.3 處方蒼術(炒) 160g 厚樸(制) 100g 陳皮 20g 甘草(炙) 20g
2.4 制法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大棗 4g、生姜 3g煎汁,以汁 泛丸,幹燥,即得。
2.5 性狀
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淡。
2.6 檢查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8頁)。
2.7 功能與主治燥濕健脾,寬胸消脹。用於脾胃濕盛,不思飲食,脘腹脹滿,惡 心嘔吐,吞酸噯氣。
2.8 用法與用量口服,壹次 6g,壹日2次;飯前服用。
2.9 規格每19粒重 1g
2.10 貯藏密閉,防潮。
3 平胃丸說明書 3.1 藥品類型中藥
3.2 藥品名稱平胃丸
3.3 藥品漢語拼音 3.4 藥品英文名稱 3.5 成份 3.6 性狀 3.7 作用類別 3.8 適應癥/功能主治燥濕健脾,寬胸消脹。用於脾胃濕盛,不思飲食,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吞酸噯氣。
3.9 規格每19粒重1克
3.10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口服,壹次6克,壹日2次,飯前服用。
3.11 禁忌 3.12 不良反應 3.13 註意事項1.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
2.不適用於脾胃陰虛,主要表現為口幹、舌紅少津、大便幹。
3.不適用於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劇烈惡心、嘔吐、大便水瀉不止,脘腹作痛,或發燒。
4.孕婦、小兒、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6.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7.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8.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3.14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3.15 平胃丸的藥理作用 3.16 備註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4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4.1 組成半夏曲(焙)1兩,肉豆蔻(去皮)2枚,檳榔(銼)2枚,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沈香1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麝香半錢(研)。
4.2 功效進食消痰。
4.3 主治脾胃氣虛弱,嘔吐不下食。
4.4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5丸,生姜湯嚼下。
4.5 制備方法上為末,棗肉與糯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為衣,陰幹。
5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5.1 組成白豆蔻(去皮)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術1兩,人參1兩,大麥糵(炒黃)1兩,幹姜(炮)3分,甘草(炙)半兩。
5.2 主治傷寒後胃氣不和,不能食,縱食不消。
5.3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煎生姜、大棗湯送下,日2次。
5.4 制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6 《千金》卷十五 6.1 組成杏仁50枚,丹參3兩,苦參2兩,葶藶2兩,玄參2兩,芎藭1兩,桂心1兩。
6.2 主治身重不得食,食無味,心下虛滿,時時欲下,喜臥者;腹內結強,不可按抑,飲食不化。
6.3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丸,酒送下。以知為度。
6.4 制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6.5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脾與胃以膜相連,脾虛合用溫補,反用苦寒平胃,寧不礙脾氣之益困乎?只緣中氣不能健運,宿食積聚於胃而蘊熱,是不得不用苦寒以散食積之火。丹參、苦參、元參、葶藶,《本經》皆治腹中寒熱積聚,杏仁下氣開結,芎藭理血中氣,桂心辛溫散結,以激發諸苦寒之性。
6.6 附註原書治上證,先針胃脘大倉,後服本方。
7 《千金翼》卷十九引崔文行方 7.1 組成菖蒲2兩,大黃2兩,葶藶(熬)小草2兩,芍藥2兩,當歸2兩,桂心2兩,幹姜2兩,茯苓2兩,麥門冬(去心)2兩,芎藭2兩,細辛2兩,甘草2兩半(炙)。
7.2 功效消谷,平胃氣,令人能食。
7.3 主治五勞七傷。
7.4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腹以酒送下,日2次。
7.5 加減小兒亦患冷者,減大黃,倍幹姜;小便利者,生用葶藶。
7.6 制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8 《千金》卷十五引崔文行方 8.1 組成大黃2兩,小草1兩,甘草1兩,芍藥1兩,芎藭1兩,葶藶1兩,杏仁50枚。
8.2 功效調胃。
8.3 主治丈夫、小兒食實不消,胃氣不調,或溫壯熱結,大小便不利者。
8.4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1歲兒每服2丸,飲送下,日3次。
8.5 制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9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9.1 組成甘草(炙,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術1兩,人參1兩,幹姜(炮裂)半兩,麥糵(炒)1兩。
9.2 主治虛勞胃氣不調,不能食,冷即腹脹泄利。
9.3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日3次。
9.4 制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0 《禦藥院方》卷四 10.1 組成半夏曲(焙)1兩,沈香1兩,肉豆蔻(去皮)2個,檳榔(銼)2個,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麝香半錢(別研)。
10.2 功效進食消痰。
10.3 主治脾胃氣虛弱,嘔吐不下食。
10.4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5丸,生姜湯嚼下。
10.5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棗肉與糯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為衣,陰幹。
11 《雞峰》卷十二引王叔和方 11.1 組成白術4兩,厚樸3兩,人參1兩,陳皮2兩半。
11.2 功效和脾胃,進飲食。
11.3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丸,白湯米飲嚼下,不拘時候。
11.4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蒸棗為丸,如櫻桃大。
12 《保命集》卷中 12.1 平胃丸的別名白術和胃丸、和中丸
12.2 組成厚樸1兩,白術1兩2錢,陳皮8錢(去白),木香1錢,生半夏(湯洗)1兩,檳榔2錢半,枳實5分,甘草3錢(炙)。
12.3 功效和中,消痰去濕,厚腸胃,進飲食。
12.4 主治病久胃氣虛弱,厭厭不能食,臟腑或秘或溏。
12.5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生姜湯或溫水送下。
12.6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姜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12.7 附註白術和胃丸(《內外傷辨》卷十)、和中丸(《脾胃論》卷下)。
13 《魏氏家藏方》卷二引章運使浩方 13.1 組成平胃散4兩,半夏(姜制,為末)4兩。
13.2 功效正胃消痰。
13.3 主治痰飲。
13.4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生姜湯送下;熟水亦得。
13.5 制備方法上和調,用好棗100枚,燈草1小把,水1大碗同煮,候棗爛,去燈心,棗子去皮核,取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14 《同壽錄》卷壹 14.1 組成陳皮9兩,厚樸9兩,枳殼5兩,山楂肉5兩,甘草2兩5錢,蒼術9兩。
14.2 主治頭痛發熱惡寒,傷食惡心,泄瀉,瘧疾。
14.3 平胃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錢,老年及孕婦只服3分。頭痛發熱發寒,用蔥白2根,陳茶2分,生姜3片,煎湯送下;傷食惡心,生姜1片,煎湯送下,瀉初起,澤瀉3分,生姜1片,煎湯下;瘧疾,加青皮2分,砂仁7個,柴胡3分,同煎湯下。
14.4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水滴為丸。
古籍中的平胃丸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八脈法]三關主對法第六,如瘧狀。關上脈浮,腹滿不欲食,浮為虛滿,宜服平胃丸、茯苓湯、生姜前胡湯,針胃脘,先瀉後補之。關上...
《脈經》:[卷二]平三關病候並治宜第三寸口十七條。關脈浮,腹滿不欲食。浮為虛滿,宜服平胃丸、茯苓湯、生姜前胡湯,針胃脘,先瀉後補之。關脈...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七]霍亂吐利第四亂吐瀉。如有渴,即下沈香飲子(方見吐利門中)夾平胃丸服之。(方見噦逆門中)。苦未有渴,量大小下湯丸...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七]吐逆第壹。仍服勻氣平胃湯藥。若脾胃虛滑,吃食多吐,只以平胃丸(方見噦逆門中)夾蘆薈丸服之。(方未見。)若至...
《聖濟總錄》:[卷第四十五]脾胃氣虛弱嘔吐不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