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是指藥品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還是指藥品生產的質量管理?
不止壹次,在部門員工培訓甚至在公司中基層管理人員培訓課上,我拿這個問題來問參訓人員,幾乎每壹次,大部分人都覺得應該是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是並列的關系,而我卻傾向於藥品生產的質量管理規範這種解釋。之所以這麽理解,是因為藥品批發和零售企業的質量管理規範有GSP,藥品的研發有GCP和GLP。基於這個原因,個人覺得GMP理解為藥品生產的質量管理規範更貼切些。不知道正同行們是否認同我的理解。
2
我為什麽會拿這個問題開始我的這篇文章?緣於《超級個體》中關於能力萃取的壹篇文章。
前些天,我在《超級個體》欄目中聽到壹個詞,叫“能力萃取”,大意是指從妳現有的能力中妳能提煉出通用技能轉移到壹份新的工作或崗位中去。這有點像我們中藥生產工序中的提取,經過對藥材的煎煮、水沈、醇沈等操作,從藥材中提取,使藥材中的有效成分變成濃縮液,進而和其他物料混合加工成中成藥。
聽完節目,我對自己的過去進行了反思和總結,看看自己做過哪些事,能從中萃取出哪些技能,結果卻發現,自己似乎沒有多少可萃取的技能,就像劣質中藥材,並無多少有效成分。
3
從2006年誤打誤撞進入醫藥行業,現在整整十年了,基本都在質量、生產部門謀事,每天都籠罩在GMP的光環下。
剛入行時做過短暫的QC。略懂檢驗理論,具備基礎的檢驗操作技能(如會簡單的理化實驗操作、會高效液相、氣象操作,不過這麽多年沒操作,已經不會了)。
後來做QA,開始時做現場QA,說是QA,其實並不能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自己不懂工藝,不懂設備、不懂生產,拿什麽去監督別人,難道壹天到晚去監督別人清潔衛生有沒有做好,狀態牌有沒有掛好也算?那和惹人嫌的城管沒什麽區別。所以,這其中,現場QA的經歷似乎沒有積累什麽引以為傲的技能,如果真說有,那可能就是溝通協調的技能以及在那階段建立起的全局質量觀。
後來,因為公司進行GMP認證,開始接觸、學習GMP理論知識,98版的,10版的。開始在前輩的指導下學習編寫GMP文件,幾年後自己開始獨立編寫,再後來成了質量負責人,又組織其他部門編寫。這麽多年,GMP虐我千百遍,我卻待它如初戀,基於這份感情,對GMP知識雖然不敢說深切領悟,但比略知皮毛應該高幾個級別吧!
因為編寫文件的需要,慢慢接觸各類驗證工作,所以對廠房、設施、設備等硬件也有所接觸了解。從開始對驗證壹竅不通,經過幾年的努力,自學加被逼學習,總算到現在通了幾竅。
職位上,也經歷了從壹個普通的QA到質量部主管再到質量部經理以及後來的質量負責人,但對於質量管理方面的理論,我仍然僅限於GMP,雖然知道有GSP、GLP、GAP、GCP等這個P那個P,但壹直沒有去看看那些P裏面都包含了些什麽,不知道是香的還是臭的,直到前幾天我才第壹次翻閱GSP,瀏覽內容,才知曉裏面的條款不僅僅是針對批發企業,零售企業還有專門壹部分條款的,之前我壹直以為GSP是給批發企業用的呢。
4
原來,這麽多年,在質量管理領域,我除了GMP,對其他的這個P那個P毫無所知!也未曾抽出點時間去看看其他的P裏面都有些什麽成分,是不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有些香料在裏面。
這是多麽悲催的事實!是不是很多同行也如我壹般?
其實,在質量管理領域,除了GMP,除了其他的幾個P,外面的天還很大。還有很多質量管理理念和工具供我們把質量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不說多,就戴明的十四條及戴明質量環,克勞士比的零缺陷及SPC,朱蘭的質量管理三部曲就夠我們喝壹壺。
我們質量人,要學的太多,要做的也很多,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