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窯從宋到清的800多年燒制歷史中,不同歷史時期有著鮮明的時代風格。南宋龍泉窯以玉石般的粉綠、梅綠著稱,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根據商品市場的需求和人們的喜好,商人們紛紛仿制龍泉窯的產品。這種刻意模仿,往往選擇壹種或壹種產品,時代不同,燒制技術和制造工藝不同,也屬於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國家。
國外仿制龍泉窯產品已成為世界性現象。埃及的福斯塔特是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制陶業非常發達。中國陶瓷的不斷進口對當地的陶瓷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大量的中國瓷器被仿制和燒毀。仿燒龍泉窯的產品有北宋的雕花篦紋碗、元代的雙魚小盤、菊花紋貼花碗等。高麗瓷與中國瓷業有著很深的淵源。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有壹件南宋青瓷模印蓮花碗,采用三種支釘燒制方法,支釘斷面為白色。但其荷葉的花紋布局和直口豎腹短圈足的碗形與龍泉窯早期風格如出壹轍,可見這種交流由來已久。南宋龍泉窯生產的扁頸瓶和蓮瓣碗也有仿朝鮮瓷器的,特點是釉色略深,平底,支釘燒成。元明時期,龍泉窯燒制的青瓷市場被泰國、越南等國模仿。伊朗仿的龍泉青瓷有以下特點:1。壹般比較重;2.胎釉結合差,口邊有多處脫釉現象;3.釉色多為淺綠偏黃;4.釉中常見淺紅絲現象;5.部分有幹漆狀釉;6.圈足上有乳頭狀突起。
這些國外仿制的龍泉窯產品,由於使用了當地瓷土原料和當地傳統的燒制工藝,只能達到形異質異的效果,雖然仿制的器物非常清晰。同時,這些仿制產品間接傳達了這個地區和時代獨特的產品特征。所以國外做的仿制品往往和龍泉窯做的差別很大。
在中國,景德鎮仿燒龍泉窯產品延續時間最長。元代至清代,由於瓷器燒造技藝高超,仿燒器品種豐富。其最大的特點是不機械模仿龍泉窯產品,而是在註重釉色的基礎上創新器物的品種和造型。清人《南窯筆記》記載了龍泉窯的仿作:“今南昌龍泉仿作深,麻油釉成紫金釉,稍有樂平綠巖,較古窯(不)次。”
清末民初,日本、德國、美國的人陸續來到龍泉收藏青瓷,隨後大批古董商來到中國,引發了龍泉盜掘古窯址、盜掘古墓之風。與此同時,龍泉當地發展仿古青瓷蓬勃發展,壹批民間瓷藝藝人也加入其中。清光緒、宣彤年間,孫坑範祖鑒、祖秋兄弟制作的仿古青瓷曾名噪壹時。到了民國初年,縣城裏廖(清秀才)做的古董幾乎都是真品。寶溪鄉的陳作漢、張、張、、龔,龔、龔清平,巴度的吳蘭亭、吳青林、蔣、黃光,木埭口的許子聰等也仿古青瓷。龍泉縣令徐元若寫《哥窯與地窯》:...有時候還挺混亂的。如果用藥物去除新光,甚至在底部或邊緣輕微破米,很容易讓古代的善士上鉤。蓋第二章的裝置幾乎沒有完美之處,只是損壞了米,彌足珍貴。如果不損壞壹兩件,買家就會懷疑是假貨。如果破壞太多,價格也不能多收,所以只損壞儀表,能讓人大吃壹驚。”民國34年(1945),陳作漢將“牡丹瓶”、“鳳耳瓶”等70余件仿古兄弟窯制品送至國民政府工商部,被蔣介石授予“精美陶仿”牌匾。陳作漢還走訪了龍泉、浦城等地,收集了100多幅古龍泉青瓷圖紙,編入《古龍泉窯珍品目錄》。1950年,陳通過外交途徑將雲和盤等三件仿古青瓷作為慶祝斯大林70大壽的禮物送給蘇聯。民國時期燒制的仿古青瓷工藝落後,成品率低,釉色不穩定。他們有的偽造仿古青瓷,如南宋的盤龍瓶,將龍紋堆成鶴紋,很少見到傳世的仿制品。
1956,龍泉瓷廠恢復生產。浙江博物館有壹批解放後燒制的模仿龍泉窯的產品,主要以南宋龍泉窯的形制為藍本,如雙魚洗、犁溝爐、牡丹紋瓶等。,但模仿不是故意的。1959成立浙江龍泉青瓷修復委員會,由科研、生產、文物、考古等部門組成。在龍泉窯大規模考古發掘的同時,龍泉瓷廠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復興了傳統的龍泉青瓷,還創造和燒制了許多新品種的器皿。20世紀80年代以來,壹些大型龍泉瓷廠以仿古工藝品的形式大量生產龍泉窯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