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既想得到像達蓋爾法那樣拍攝的照片圖像清晰、影紋細致,又想像卡羅法那樣可以廉價、快速地印制許多照片,於是有人提出了用透明底片代替紙底片來制作底片圖像的設想。
2. "蛋白玻璃 "攝影
19世紀,制作透明膠片只有玻璃可用。但如何才能將照相化學材料粘貼到玻璃上呢?人們開始尋找壹種透明膠姬,它既能將感光材料附著在玻璃板上,又能經得起顯影、定影的沖洗。最早的想法是用蛋白作為粘合劑。
1847年,尼埃普斯的侄子聖維克多首次申請了 "蛋清玻璃 "攝影法的專利。然而,混在蛋白中的感光藥物極其有限,曝光時間大約需要5到15分鐘,因此不適合拍照。不過,它仍然適合制作 "蛋清相紙",用於沖洗照片和制作幻燈片。
3.棉絮(濕)照相法
1851年,英國倫敦的壹位雕刻家阿切爾(Fredrick Scott Archer 1813 - 1857)發現,將硝化纖維素溶於乙醚和酒精中,再將碘化鉀溶於棉絮中,然後立即塗上幹凈的玻璃,裝入照相機曝光,顯影後,再將碘化鉀溶於棉絮中。相機曝光,顯影後定影,得到玻璃底片。火棉絮調制後必須立即使用,晾幹後就不再感光,所以這種照相方法被稱為 "濕版法"。濕版法操作雖然麻煩,但成本低,只有銀版法的十二分之壹,曝光比銀版法快,圖像清晰度也高,玻璃底片可以大量印制照片。
這種工藝結合了達蓋爾攝影法的精細和卡羅攝影法的易復制性,這種技術在攝影行業占據了 30 多年的主導地位(1850-1880 年)。在此期間,肖像攝影藝術迅速發展,19 世紀 70 年代,濕版法受到幹玻璃板的競爭,1880 年左右,幹玻璃板被工業化生產的幹溴化銀板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