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指導書編輯
教學目標
應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達到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原理和方法以及物流的基本業務流程;
2、掌握常用物流設備的種類、主要用途、重要指標
2、掌握常用物流設備的種類、主要用途、重要指標、基本結構。
能力目標
1、能說出現代物流的內涵,掌握物流運輸、倉儲等基本業務流程,會操作基本的物流軟件,並能運用物流基本理論分析具體案例;
2、掌握皮帶機、滾筒輸送機、地牛、堆垛機等常用物流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
情感目標
1、在了解和認識本專業的基礎上,初步培養對本專業的興趣和熱愛;
2、形成壹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3、形成壹定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
4、學會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p> 5、逐步培養從事本職業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樹立能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精神。
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物流實訓專項周的訓練,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應達到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會計的概念、特點、對象和原則,理解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
2、掌握配送 配送業務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了解客戶服務的概念和配送中心的服務模式;
3、熟悉物流企業管理 熟悉物流企業管理的原則、標準和制度,掌握物流企業基本業務的運作和現代管理方法;
4、掌握物流師(四級)認證所需的相關理論知識。
能力目標:
1、能根據會計基礎知識填制各類憑證、審核;記賬、盤點等工作;會編制簡單的會計分錄;
2、能熟練修理各種作業表單,熟練操作配送管理系統軟件,能根據需要選擇配送路線,會跟蹤和反饋貨物運輸信息;
3、能陳述物流企業管理制度、基本業務操作和現代管理方法;
4、掌握物流工程師(四級)認證要求的相關理論知識。
3、能陳述物流企業管理的基本內容,解釋物流企業管理的過程,並能運用企業管理理論分析物流企業管理的案例;
4、掌握物流師(四級)認證要求的相關操作技能。
情感目標: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敬業精神、健康的身心素質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感;
2、具有壹定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以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
3、具有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終身學習的理念。
4、具有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職業道德,勤政廉潔。
教學要求 編輯
(壹)物流基礎
1、課程性質與任務
《物流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物流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物流專業的必修課程之壹。本課程的教學任務是使學生系統地了解我國物流發展的現狀,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各職能的主要內容、物流合理化的實施、當前國際先進水平的物流技術和管理方法,使學生對現代物流有壹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並為進壹步學習物流專業、進行物流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物流的基本職能;掌握物流運作過程中各環節的基本操作技術和技能,既掌握理論又初步掌握各種操作技能,為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1)知識教學目標
掌握現代物流的定義、特點,了解其發展歷程。
初步掌握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機廢品物流的合理化措施及應用。
掌握物流各基本業務的概念。
掌握物流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的概念,物流成本管理、質量管理、服務與標準化管理的方法。
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模式。
掌握國際物流的概念和特點,了解國際物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掌握供應鏈、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概念。
掌握電子商務的含義、分類和特點。
了解物流網絡的構成。
(2)能力要求:能陳述現代物流的內涵,描述現代物流的產生和演變,說明物流系統的構成和目標。
能掌握物流運輸和倉儲的基本業務流程。
能操作基本的物流軟件。
能掌握物流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的概念,陳述物流成本管理、質量管理、服務於標準化管理。
能說出第三方物流、國際物流的含義、主要內容和運作原理。
能描述電子商務工具的基本流程,說明在電子商務條件下如何解決物流配送問題。
能運用物流基本理論分析具體案例。
(3)思想教育目標
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的精神。
幫助學生了解未來行業--物流行業,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結合物流行業的特點,樹立學生的服務意識。
3、教學內容與要求
(1)基礎模塊
①現代物流知識
掌握現代物流的定義、發展和分類;
掌握現代物流的基本特征;
掌握現代物流系統的構成、特點和目標;
了解現代物流的歷史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了解物流的主要相關理論。
②企業物流
掌握供應物流的作用、構成及合理化措施;
掌握生產物流的特點;
了解生產物流推進式控制的基本原理、生產物流拉動式控制的基本原理;
掌握銷售物流的功能、銷售物流的基本要素;
掌握回收物流和廢棄物物流的概念、意義和作用。
③物流基本業務
掌握運輸方式及其特點、運輸合理化的途徑;
掌握倉儲的功能、作業步驟、作業內容、倉儲合理化的方法;
掌握裝卸搬運的概念和意義、裝卸搬運作業合理化的原則;
掌握包裝的概念、包裝合理化;
掌握包裝的概念、包裝合理化;
掌握流通物流與廢棄物物流的概念、循環物流的作用;
掌握流通物流與廢棄物物流。p>
掌握流通加工的概念和目的;
掌握配送的概念和特點、配送的種類;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及其功能;
掌握物流信息的定義和特點、物流信息系統的概念和特點、物流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和結構;
④現代物流管理
掌握物流成本的構成、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徑。
掌握物流服務對企業的意義及其特點,物流服務質量指標,物流服務與成本的關系;確定物流服務水平的步驟;
掌握物流標準化的概念和作用,物流標準的種類,包裝標準的內容;
掌握現代企業物流質量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現代企業物流質量管理的主要內容,實現現代企業物流質量管理的方法。
⑤第三方物流
掌握第三方物流的定義和特點;
掌握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分類、第三方物流與企業物流模式的選擇;第三方物流的服務內容;
了解第四方物流的概念。
⑥國際物流
掌握國際物流的概念、國際物流的特點;
掌握國際物流系統的構成:八個子系統;
掌握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的相互關系;
了解當代國際物流的發展趨勢。
⑦供應鏈管理
掌握供應鏈、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了解供應鏈管理的模式選擇;
理解供應鏈管理的夥伴關系
掌握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聯系與區別。
⑧電子商務物流
掌握電子商務的含義、分類和特點;
了解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
理解物流對電子商務的影響。
⑨物流網絡(選修內容)
了解物流網絡的構成;
了解物流網絡中的節點和線路。
(二)實踐教學模塊
物流基礎與案例互動教學;
企業物流案例教學;
物流基本運作案例教學;
現代物流管理案例教學或參觀;
物流管理軟件操作;
第三方物流案例教學;
第三方物流案例教學。 p>
供應鏈管理互動教學;
電子商務與物流案例互動教學。
(二)物流設備
1、課程性質與任務
《物流設施與設備》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壹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教學任務是通過學習熟悉各種物流設備的用途、特點、典型設備的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性能參數,使學生初步具備選擇、配置、管理各種物流設備的能力。本課程旨在使學生熟悉各種物流設備的使用方法、特點,典型設備的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性能參數,使學生初步具備選擇、配置、管理各種物流設備的能力。
2、課程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目標
了解物流設施設備的現狀與發展。
了解物流業的發展對物流裝備的要求。
掌握物流裝備的分類。
初步了解物流設備選型的壹般原則。
掌握現代四種運輸方式的設施設備組成和作用。
掌握起重機械的工作特點、常用類型和用途、主要技術參數。
掌握輕小型起重設備的種類及主要用途。
了解壹般運輸設備的工作特點。
掌握常用輸送機械的應用、工作原理、主要部件。
初步了解裝卸搬運的業務內容、作業類型。
掌握裝卸設備的工作特點、常用類型、總體結構、主要技術參數、性能及選用原則。
了解集裝箱裝卸設備的常見類型及工作特點。
(2)能正確使用常用帶式輸送機。
能正確使用常用滾筒輸送機。
能正確使用手動托盤搬運車。
能正確使用手動和半自動堆垛機。
(三)思想教育目標
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培養學生端正科學的學習態度,養成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掌握常用後勤設備的使用方法。
3、教學內容與要求
(1)基礎模塊
①物流設施設備概述
了解物流設備的發展。
初步了解物流業的發展對物流裝備的要求。
掌握物流裝備的分類方法。
掌握物流裝備選型的壹般原則。
②物流運輸設備
掌握水路運輸工具的種類和用途。
掌握鐵路運輸工具的種類和用途。
掌握公路運輸工具的種類和用途。
了解航空運輸工具的種類和用途。
③起重機械
掌握起重機械的使用和工作特點、分類方法、主要技術參數。
掌握輕小型起重設備的種類及主要用途。
掌握梁式起重機的適用範圍、結構特點和基本組成。
掌握旋臂起重機的種類、適用範圍、結構特點和基本組成。
掌握通用橋式起重機的類型、適用範圍、結構特點和基本組成。
掌握龍門起重機的類型、適用範圍、結構特點和基本組成。
④ 通用運輸設備
了解通用運輸設備的類型。
掌握帶式輸送機的應用範圍、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
掌握埋刮板輸送機的適用範圍、工作原理、主要部件。
掌握鬥式提升機的適用範圍、工作原理、主要部件。
掌握滾筒輸送機的適用範圍、工作原理、主要部件。
了解懸掛輸送機的適用範圍、工作原理、主要部件。
⑤ 工業搬運車輛
掌握工業搬運車輛的分類和特點。
掌握叉車的特點和類型。
掌握叉車的總體結構、主要技術參數、性能和選用原則。
了解集裝箱叉車的工作特點。
(2)實踐教學模塊
掌握常用皮帶輸送機的正確使用方法。
掌握常用滾筒輸送機的正確使用方法。
掌握手動托盤搬運車的正確使用方法。
掌握手動、半自動堆垛機的正確使用方法
了解平衡重式叉車的操作方法
(三)《基礎會計》
1、課程性質與任務
《基礎會計》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的壹門專業基礎課。主要講述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等會計基礎知識。其任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今後填制各種單證打下良好的基礎。
2、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會計的概念、特征、對象和原則,了解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從而使學生對會計這門學科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明確做好會計工作對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為他們進壹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1)知識教學目標
掌握會計的概念、會計的對象和職能,了解會計的任務和會計核算方法體系。
掌握會計對象要素的含義和內容,掌握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的含義、意義和作用,掌握會計對象各要素的確認、計量和核算。
掌握會計科目的概念、設置和分類,掌握賬戶的概念、結構和設置,了解會計科目和賬戶的編號。掌握復式記賬原理、借貸記賬法及其簡單應用。
掌握記賬憑證在會計核算中的意義和作用,掌握原始憑證的填制要求和審核,掌握記賬憑證的種類和編制;了解記賬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掌握會計賬簿的設置與登記、賬簿記錄的試算平衡、賬簿錯誤的更正、賬簿的結賬與對賬。
掌握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業務,即資金籌集業務、物資采購業務、生產過程業務、銷售過程業務、利潤形成和分配業務的核算。
掌握財產清查制度、財產清查的意義和清查結果的會計處理,了解財產清查的種類和方法。
掌握會計報表、日記總賬會計報表的含義和種類。
了解會計報表的含義和種類、會計報表的申報和審批。
了解會計組織的意義、原則和形式,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職責,會計電算化的意義。
(2)能正確填制和審核各類會計憑證。
能根據會計賬簿的依據和要求,設置和登記日記賬、明細賬、分類賬;設置和登記。
能夠進行期末分錄的調整;賬簿記錄的試算平衡和賬簿錯誤的更正;賬簿的結賬和對賬。
編制會計分錄,核算資金籌集、材料采購、生產過程、銷售過程、利潤形成和分配。
(三)思想教育目標
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格和壹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教學內容與要求
(1)基礎模塊
①總論
掌握會計的概念、會計的對象和職能;
了解會計的任務和會計方法體系。
②會計對象要素的確認和計量
掌握會計對象要素的含義和內容;
理解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的含義、意義和作用;
掌握會計對象各要素的確認、計量和核算。
③會計科目與復式記賬
了解會計科目的概念、設置和分類,掌握賬戶的概念、結構和設置;
了解會計科目和賬戶的編號;
掌握復式記賬的原理、借貸記賬法及其簡單應用。
④ 記賬憑證
了解記賬憑證在會計核算中的意義和作用;
掌握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要求;
掌握記賬憑證的種類和編制方法;
了解記賬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⑤會計賬簿
掌握會計賬簿的設置與登記;
掌握賬簿記錄的試算平衡;
掌握賬簿錯誤的更正;
掌握賬簿的結賬與對賬。
⑥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
掌握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
⑦ 財產清查
掌握財產清查制度、財產清查的意義和財產清查的會計處理結果;
了解財產清查的種類和方法。
⑧會計核算表格
了解會計核算表格、日記總賬會計表格的含義和種類。
⑨ 會計報表
了解會計報表的含義和種類、會計報表的上報和審批。
⑩會計組織
了解會計組織、會計機構的含義、原則和形式;
掌握會計人員的職責;
了解會計電算化的意義。
(2)實踐教學模塊
掌握各種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
掌握日記賬、明細賬、分類賬的設置和登記;
掌握記賬錯誤的更正;
掌握賬簿的結賬和賬簿的核對;
會編制籌資業務、物資采購業務、生產過程業務的會計分錄;
編制籌資業務、物資采購業務、生產過程業務、銷售過程業務、利潤形成與分配業務的會計分錄。
(四)配送實務
1、課程性質與任務
本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的壹門專業課。通過學習,學生應掌握配送業務的基本概念,了解配送中心的功能和布局,掌握配送作業中的訂單處理、備貨、配貨、補貨、揀貨、流通加工、送貨等作業流程,熟悉配送管理系統軟件的使用,了解配送中心的客戶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
2、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和訓練,能了解配送和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熟悉配送中心的業務流程,會修理各種備貨、補貨、揀貨、配送表單;會操作訂單管理信息系統;會操作揀貨設備、操作包裝設備;能正確執行配送流程;會選擇配送路線;會跟蹤和反饋貨物運輸信息;熟練操作配送管理系統軟件。
(1)知識教學目標
掌握配送的概念;
掌握現代配送中心的功能和作業流程;
掌握配送的收貨作業內容;
掌握配送的入庫作業內容;
了解商品的出庫作業;
了解配送中心的信息處理;
了解配送中心的信息處理工作。
了解配送中心客戶服務工作。
(2)能制作各種入庫、補貨、揀貨、配送表單;
熟練操作配送管理系統軟件;
操作分揀設備和包裝設備;
(3)思想教育目標
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愛崗敬業。愛崗敬業精神;
教育學生具有吃苦耐勞的品格和壹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3、教學內容與要求
(1)基本模塊
①分配概論
分配的概念與作用;
分配的產生與發展;
分配的種類與運作方式;
分配的過程。
②現代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概念、分類、功能及其形成與發展;
配送中心的運作流程;
配送中心的功能定位與規劃選址;
配送中心的內外部布局與主要設施設備;
配送中心與產業鏈的關系。
③配送與集貨作業
訂單處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接單員的崗位職責和操作步驟;
送貨作業的內容和流程;
送貨員的崗位職責和操作步驟。
④配送與倉儲作業
倉儲作業的目的、庫位規劃與庫位分配;
倉管員、盤點員的崗位職責與操作步驟;
揀選作業的目的、作用與基本流程;
揀選員的崗位職責與操作步驟;
流通加工的目的、內容與類型。
流通加工的目的、內容和類型。
⑤商品出庫
出庫作業的配送、檢驗和裝配;
配送作業的流程和影響因素。
⑥配送中心信息處理
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
簡要介紹配送中心信息管理技術,如條形碼、射頻(RF)終端系統、電子標簽輔助揀貨系統等。
⑦配送中心客戶服務
配送中心客戶服務的概念、構成要素、增值服務;
配送中心客戶服務理念與服務模式;
配送中心客戶投訴處理技巧。
(2)實踐教學模塊
物流配送案例分析;
參觀壹個比較成功的物流配送中心,並寫出實習報告,了解該中心使用的主要設備及其作用,嘗試分析其自身的類型及其布局,並繪制操作流程圖;
學習填寫接單員和送貨員的相關單據。
學會填寫倉庫管理員、盤點員、揀貨員的有關單據。
教學建議編輯
(壹)物流基礎
本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應用性、系統性和拓展性。在教學中,建議在講授的基礎上,增加圖片、視頻展示和案例講解與評價,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現代物流,提高解決物流運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應註重突出綜合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本課程的重點、難點及教學方法建議如下:
物流基礎知識 供應鏈管理
互動式教學,教師作適當的引導、啟發,使學生理解相關概念。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對概念有更直觀的理解。
企業物流 物流基礎 企業現代物流管理 第三方物流 電子商務與物流
教師通過展示豐富的物流相關視頻、圖片、課件,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分析案例的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媒體、網絡,自主學習物流知識,培養對物流的了解和對專業的熱愛
(二)物流裝備
本課程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實踐性,建議教與學在兼顧壹定量的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突出基本技能的訓練。在有壹定實訓設備量的基礎上,建議采用講授與實訓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常用物流設備的使用方法。
鑒於學校實訓設備中可能沒有大部分物流設備,因此,在課堂講解環節,建議多使用物流設備模型、圖片、視頻、ppt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對物流設備有壹個較為直觀的整體印象,便於學生對物流設備的掌握。
在實訓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物流設備,通過實際操作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正確使用物流設備的能力。
本課程的重點、難點及教學方法建議如下:
運輸設備 利用圖片、視頻、ppt等介紹各種運輸方式的站點、線路、運輸設備的特點及適用範圍。
起重機械 通過實訓掌握輕小型起重機械的使用
普通輸送設備 結合實訓中心的設備配置,掌握皮帶輸送機、滾筒輸送機的使用和操作。
搬運設備 通過實訓環節,掌握地牛、手動堆垛機、半自動堆垛機的使用,有條件的可按要求掌握半平衡重式叉車的操作。
(三)基礎會計
本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在教學中應註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基本技能的培養相結合,建議在課堂上采用邊講解邊實踐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知識。同時,建議配合教學準備各種記賬憑證、賬簿、賬頁等。
本課程主要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建議如下:
(四)分配實踐
本課程對實踐操作要求較高,要求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和技術,采用觀察、檢查、練習、師生互動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和基本的職業能力。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手段,如制單、軟件操作、程序討論等課堂講授與參觀、調研等課外學習相結合,強化學生的能力。
專業面廣、規範性要求高的大類基礎專業課程要使用部頒教材,其他專業課程應根據教育部、省、市有關教學文件的規定,使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對於壹些沒有正式教材的實訓課程,可根據行業標準和學校培養目標,組織編寫校本實訓講義。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自考/成考內容要點,不清楚自考/成考報名當地政策,點擊下方咨詢官方網站,免費領取復習資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