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死亡有1/3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因為用藥不當——多藥同服造成的!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得每壹種病吃壹種藥,那麽每個患者每天就要服用3種以上藥物。得多種病,同服多種藥,這是目前許多中老年患者慣常采用的治療辦法。
但正是這種傳統的治療方法,會引發各藥物元素之間產生物理、化學變化,導致毒副作用增加,帶來脾胃損傷,使人體無法正常吸收營養;同時,多藥同服,還會導致藥力下降、藥力之間的沖突,從而影響肝腎功能,使排毒能力降低,抗病能力減弱,進而造成人體各臟腑功能日益衰竭。
近年來,由於藥物濫用的毒副反應經常見諸各媒體報道;同時相對安全的中藥,依然有“十八畏”、“十八反”等問題。多藥同服,多種藥物相互之間的物理和化學反應導致的藥效降低甚至毒副反應,對老年人本來就脆弱的健康無疑是“雪上加霜”。
稍微有壹點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藥物的代謝是在肝腎進行,長期大量的針對多種病服用多種藥物,加重了肝腎負擔,損害了肝腎功能,肝腎功能受損,又反過來影響其它臟器,直接導致身體各臟器功能的衰竭,嚴重危害健康。
最終結果是:多藥同服不但不能治療各種病,反而會誘發其他疾病的發生,從而縮短人的壽命!數據表明:多藥同服會使藥力下降42%,療效下降57%,平均壽命比正常人縮短18年!
那麽有沒有壹種方法或者壹種藥,可以針對中老年常見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而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我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寶庫中,很早就有關於“萬病同源,多病同治”的相關論述,壹些優秀的中醫學家如“藥王”孫思邈、“醫聖”張仲景等對於中老年常見疾病的治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壹藥治多病”是在中醫“治病求本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疾病之有本,如草木之有根,水脈之有源,欲鋤草木者,必當鏟其根,欲澄水之流者,自應清其源,所以欲治病者,當求其本。”通過標本兼治,從根本上鏟除病因,真正實現“多病同治”和“標本兼治”。
其中孫思邈以“補氣養血、滋脾補腎、祛濕活絡”為治則,對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風濕性疾病、腎病、胃病、貧血等采用單壹方劑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而以藥王孫思邈古方為基礎,開發而成的“參龜固本酒”是我國第壹個,能夠壹藥治多病的甲類OTC國藥準字藥品,它的誕生可謂醫學史上的壹次重大突破。它不但在治愈心腦血管疾病,各類風濕性疾病、腎病、胃病、貧血等方面效果顯著,而且在治療肝病、前列腺、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內分泌失調、更年期綜合癥等方面也同樣具有顯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