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市場是指壹個地區用於銷售蔬菜、瓜果、水產品、禽畜、肉類及其制品、豆制品、熟食、土特產等各類農產品和副食品的零售經營主體的固定場所。希望以下蔬菜市場調研報告範文對您的調研有所幫助!
蔬菜市場調研報告範文壹
城鎮菜市場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涉及千家萬戶生活的、公益性的城鎮公**** 配套設施,是壹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菜市場的建設和管理,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質量,是城市良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強菜市場的建設和管理,市商務局抽調人員對我市主城區菜市場進行了調查摸底,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壹、我市城區菜市場現狀及特點
在農產品供應渠道多元化的進程中,菜市場這壹傳統業態仍顯示出獨特的 這是因為菜市場經營方式靈活,蔬菜、水產品等商品的新鮮度遠高於超市。菜市場設施簡單,租金低廉,人工成本低,降低了商品成本,蔬菜、水產品不易產生像熟肉、豆制品和調味品等商品假冒偽劣的情況,而且根據菜市場和農產品自身的特點,這種優勢地位還會延續下去。
近年來,我市中心城區不斷東擴、南移、西進,規模不斷擴大,面貌煥然壹新,城市化率達60%以上。但中心城區市場年久失修,發展滯後,檔次不高,管理水平落後。特別是新城區市場缺乏整體規劃布局,自發形成馬路市場,占道經營嚴重,數量少,檔次低,結構不合理,輻射面不廣,造成市民生活不便,存在買菜難的問題。目前,主城區具有壹定規模的菜市場21個,經營面積約6萬平方米,2008年交易量約1億噸,交易額約4億元,各地菜市場從業人數達3萬余人。我市中心菜市場建設、管理和經營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投資主體多元化。近年來,我市新建菜市場基本上是社會和民間資本投資,打破了過去政府和部門獨家建設的局面,形成了政府、部門、社區、民間資本***同投資的格局。全市城區21個菜市場,政府投資建設5個,部門、社區、民營資本投資建設11個,自發形成騎路菜市場5個。
經營方式多元化。壹是市場業主直接經營。政府和部分民營市場多采用這種形式,全市21個市場中,9個為業主直接經營方式。二是委托或承包經營。開發商和部門興建的部分市場采取這種形式,全市有7個菜市場委托或承包經營。三是社區和個體經營。自發形成的五騎路菜市場就是這種形式,社區收取衛生費,部分個人收取攤位費,只收費不管理。
市場建設與房地產開發相結合。主要表現為房地產開發商新建市場,大量在住宅或商業樓上面、下面建菜市場的模式。目前全市共有住宅混合型菜市場6個。
二、我市城區菜市場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雖然菜市場在城市化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市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菜市場無論是建設與管理,還是經營與服務都存在不少問題。
(壹)布局不合理,與城市發展不相適應。近年來,政府部門退出菜市場建設,由企業承辦菜市場。由於缺乏具體的市場規劃,政府對市場建設的宏觀調控力度減弱,導致我市菜市場布局不合理,與城市發展脫節。我市城區鐵路以南有近30個住宅小區迅速建成,居住人口發展到20多萬人。但這壹區域的菜市場只有7個,其中有2個還是老菜市場,1個是臨時騎樓市場。由於菜市場利潤相對低於工貿企業和工業生產企業,開發商不願在菜市場投入資金。如我市人民路南側的禦翰苑、華嘉美苑、發現之旅、香山四合院等較大的小區周邊沒有菜市場,居民只能到很遠的地方或超市買菜,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意見很大。
(二)市場基礎設施薄弱,建設水平不高。目前,中心城區集貿市場特別是壹些老舊市場普遍設施老化,建設水平不高:壹是大部分市場的大棚結構,由於長年未修,屋頂漏雨、鐵皮脫落,極易發生安全事故。二是排水系統普遍較差,下水道經常堵塞,汙水橫流。三是出入通道設置不合理,經常出現擁堵現象。四是攤位建設簡單,大多為水泥臺面,粗糙難清潔,影響美觀。五是管線安裝混亂,不統壹,拉拉扯扯,不僅影響環境,而且火災隱患較大。六是缺乏冷藏設施,夏季極易造成食品變質,給居民消費安全帶來極大隱患。七是大部分市場沒有配備消防安全器材,壹旦發生事故,人員和財產安全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八是市場內很大壹部分沒有停車場,車輛隨意擺放,堵塞交通,影響市容。
(三)管理不規範,菜市場發展滯後。壹是管理多元化,各自為政。目前,菜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有政府興辦、企業投資、社區開辦、民營自辦、自然形成等,基本上是誰投資誰經營誰管理,沒有相關要求,存在各自為政、服務質量低等問題。二是管理不規範。不少市場經營戶還停留在固有的管理模式上,缺乏服務創新理念和品牌意識,只關心市場內房屋、攤位的租賃情況和租金收入,對商戶的商品質量、服務態度、經營狀況等不太關心,部分市場出現了假冒偽劣、有害有毒商品上市,欺行霸市、短斤少兩的現象,使市場的信譽度有所降低。三是市場回報率低,開發改造力度小。菜市場很大壹部分帶有公益性質,面對廣大市民和文化素質較低的中小經營戶,管理難度大,收益少,而且現有城區菜市場在建設中大多缺乏長遠規劃,設施早已老化甚至報廢,開辦方又無力追加投資改變現狀,導致市場開發改造能力不足,市場發展滯後。
(四)馬路市場猖獗,影響市容市貌。城區騎遊市場不僅危害交通,而且極大地影響市容市貌,與創建衛生城市要求不相適應。主要類型有:壹是 "外溢型 "馬路市場。市場輻射區域人口增加,原有的小場地經營已不能滿足要求,隨著人口的增加市場不斷擴大,占道面積越來越大,主要有春秋巷菜市場、環潭小區菜市場、桃李巷菜市場等。二是 "候鳥式 "馬路市場。壹些經營者為逃避城市管理和市民監督,在壹天中的某些時段、某些特定區域臨時設攤經營,主要有林業局菜市場、第五工地菜市場等。三是 "貨物型 "馬路市場。主要是壹些蔬菜、水果零售商1人或幾人結伴,走巷串戶,形成流動的馬路市場,這種市場在我市新建小區往往都能看得到門。
三、加強我市菜市場建設與管理的建議
(壹)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切實把菜市場作為壹項民心工程來抓。菜市場管理是壹項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大實事,應從科學發展觀和體現三個代表思想的高度來認識菜市場工作。菜市場不僅僅是壹個經濟場所,它壹直是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交匯點,具有遠高於其經濟意義的社會意義。壹段時間以來,綠地、公路建設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城市的環境、交通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菜市場的建設和管理卻壹直滯後於城市的經濟發展。目前,城市新區高樓林立,小區寬敞漂亮,但可安排建設菜市場的土地幾乎沒有,小區實施菜市場建設難度大,這些都是老百姓吃菜難的隱患。如果因為菜市場而導致菜價過高,無疑會讓低收入群體雪上加霜,甚至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菜市場銷售菜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搞好上市商品的管理,也是為群眾辦實事。因此,菜市場工作是壹項民心工程,關系到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應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切實抓緊抓好。
(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立以批發市場為龍頭,中心市場為骨幹,社區市場為基礎的菜市場網絡。要在現有市場的基礎上,根據中心城區發展的要求,分三個層次重新調整城區菜市場布局。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要以中瑞、鳳凰山農產品批發基地為基礎,體現規模化和專業化特色。中心城區菜市場布局要充分考慮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服務對象和覆蓋範圍。城市新區應適應小區快速發展、人口劇增對菜市場的要求,建議在區域內新建小區設立方便快捷的社區菜市場。通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使城區菜市場與城市化進程同步發展,每萬戶居民擁有菜市場建築面積不少於3000平方米。
(三)抓好改造,加快建設,盡快改造建設壹批標準化菜市場。壹是要制定改造標準。根據商務部關於菜市場建設技術標準,結合我市實際,盡快制定出臺《淮北市菜市場標準化改造提升建設規範》。二要做好市場調研,制定改造方案。要聯合相關部門,對城區菜市場基礎設施、經營狀況進行全面調查摸底。根據調查情況,進行市場分類,制定分步改造計劃。三要出臺激勵扶持政策。建議盡快出臺《淮北市菜市場建設改造政府扶持政策》,市財政每年要安排壹定資金,在改造期間率先按照標準對改造好的市場業主進行獎勵和補貼,並落實臨時經營點。對改建和新建菜市場,政府應適當減免市場改造、建設所需的相關稅費;對新入駐市場的經營戶可給予適當減免1-2年的稅費扶持。四要突出扶持重點。建議市政府把扶持菜市場標準化改造的重點放在菜市場經營部上,每年給予50-80萬元的扶持。改造扶持資金,以起到示範和以點帶面的作用。五要采取政府投資新建菜市場。把菜市場建設作為壹項惠民工程來抓,采取土地政府劃撥、資金政府投入的方式建設新菜市場,對於開發商已建成和新改造的菜市場,由政府出資收購。對新建和規範改造的菜市場,交由商務主管部門統壹管理,規範經營行為,確保食品安全,方便居民消費。
(四)強化管理,各司其職,構建幹凈整潔、安全有序的菜市場經營秩序。根據新市場特點探索新的市場監管模式。壹是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管理-協會行業管理-服務企業管理-經營者自我管理相互銜接、相互融合、多方互動的市場管理體制。政府部門要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發揮政府規範市場行為、市場處罰和糾正違法行為的作用,為市場建設和轉型升級做好長期科學規劃,引導市場的宏觀發展;菜市場應成立行業協會,協會是市場單位的社團組織,接受政府的行政指導,協會可以在加強市場行業自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競爭的加劇,協會行業管理-服務企業管理-經營者自我管理是相互聯系、相互融合、多方互動的市場管理體系。重要作用;隨著競爭的加劇,市場服務企業管理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必須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市場才能生存;市場經營者是市場管理的最終對象,市場管理機構的設置應發揮經營者的自律組織作用,針對經營者主觀能動性強、管理中矛盾多、管理重點和難點多的特點,經營者通過自律組織可以起到加強市場自律的作用。管理中的諸多矛盾、管理重點和難點,通過經營者自律組織都可以得到圓滿解決。二是盡快出臺《淮北市社區菜市場管理辦法》,推進菜市場建設改造升級,規範菜市場經營服務管理,維護菜市場交易秩序,保障舉辦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建立市場管理網絡化機制。市場管理單靠突擊整治是不行的,必須建立市場監督管理的長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建立健全市場打假維權網絡和管理人員監督舉報網絡,把這些網絡與各種制度有機結合起來,運行起來,充分發揮互動、聯動的作用,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通過網絡和監督舉報電話,對市場中存在的管理者不作為現象、執法部門違法行為、經營者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行為都能起到及時監督、糾正和打擊的作用。
蔬菜市場調研報告
(壹)蔬菜品種調入渠道情況
我市銷售的蔬菜品種大部分包括馬鈴薯都要靠外地調入,如青椒、豆角、茄子、黃瓜、大蒜、地瓜等,夏季除本地蔬菜外作極少量補充。夏季有本地蔬菜作極少量補充,全年幾乎都是靠外地調入。渠道主要來自山東、河南、甘肅、海南、河北、長治、運城、侯馬等地。近的也在百公裏以上,最遠的海南、甘肅甚至達到上千公裏。
(二)蔬菜的銷售價格
由於市場、進貨渠道、長途運輸等原因,因此,影響我市蔬菜價格的因素較多,總體看價格居高不下,大起大落。從下圖可以看出。晉城市蔬菜批發價格與山西省、全國比較
(三)蔬菜批發環節的經營形式
據我們了解,綠盛蔬菜批發市場內的所有經營戶清壹色的外地人,他們從產地收貨、運輸、批發形成壹條龍的經營形式,非常有利於掌握產銷兩地的消息,有利於做好產銷兩地的消息,有利於很好地解決各個環節的矛盾,有利於形成利益**** 同體,利益共享,風險**** 承擔。
(四)元旦、春節市場蔬菜供應
從1997年開始,每年的元旦、春節,市政府都要動用三金壹儲,實行限價供應優惠蔬菜,優惠供應數量在節日期間就達470萬斤,對保證兩節期間市場供應,穩定蔬菜市場價格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蔬菜消費趨勢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人們膳食結構的改善,特別是農民蔬菜消費行為的巨大變化,即從過去的城市蔬菜供應依賴城市到今天的蔬菜供應依賴城市的變化,城市蔬菜消費規模不斷擴大。除了膳食結構的改善人均蔬菜消費量也在不斷增加,據有關資料反映全國人均蔬菜消費量已達300斤。同時人們對蔬菜質量、品種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超市洗菜、綠色無公害蔬菜、農超對接、蔬菜直銷等的出現不斷受到人們的青睞。三、菜市場存在的問題
(壹)菜市場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城區人口規模不斷增加,城市面積逐年擴大,按照商務部門關於城區每萬人擁有壹個菜市場的標準,城區蔬菜零售市場網點應建30個左右,現在還有近20個的缺口。新建的億豐小區、匯乾小區等許多居民小區都沒有配套建設蔬菜零售市場。由於菜市場數量不足,輻射範圍窄,使很多居民不能實現就近消費和便利消費,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也導致攤點和商販屢禁不止。
原來建設的蔬菜批發市場有三個,現在實際上只有壹個,那就是綠盛蔬菜批發市場,北環路蔬菜批發市場現在主要是做壹些二級批發和零售,綠鑫蔬菜批發市場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批發功能。可見,我市蔬菜批發市場數量嚴重不足,形不成競爭,結構也不盡合理,基本集中在城北。
?(二)市場設施檔次普遍較低,購物環境較差
多數市場多年來對市場設施投入不足,市場設施簡陋,功能單壹,"臟亂差 "現象嚴重。壹是市場開辦單位對市場內經營戶的後續管理不夠。二是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統,導致家禽、水產宰殺經營場所汙水橫流,雜物遍地,氣味難聞。三是垃圾清運不及時,菜市場產生的大量垃圾不能及時清理,亂堆亂放,隨意丟棄,形成許多垃圾死角。四是有的市場既是經營場所又是居住場所,進出行人和車輛不分,交易高峰期擁堵不堪。五是保鮮設備使用率低,大部分生熟肉攤點都是板曬銷售,根本達不到防塵、防蠅的要求。
?(三)蔬菜市場價格相對較高且不穩定
晉城市物價高,特別是菜價長期居高不下。建市之初群眾反映特別強烈,長時間沒有得到解決,但菜價高於周邊城市肯定是不爭的事實,這是其壹。二是價格不穩定,大起大落,受產地氣候、交通、運輸條件的影響,晉城菜價很快就會出現大起大落的變化。三是價格不平衡,壹個小城區的價格不盡相同,呈現北低南高的趨勢,另外超市、農貿市場、早市的價格也不平衡。有差價是應該的,但差價太大就不合理了。
(四)菜市場近年來轉行經營、關閉現象較為嚴重
菜市場本來就不足為慮,但近年來少數菜市場,如四季青、西麗門、白雲小區、瑞新小區等,卻由於盈利水平低等種種原因,或轉行經營,或關閉。當然,也有壹部分市場,如福旺多、萬德福等實行農改超,雖然價格稍高,但總有買菜的地方。有些時候,當地菜市場的關閉確實給周邊市民買菜帶來了很大不便。
(5)蔬菜運輸物流成本高,檢測手段落後,蔬菜質量有待提高
? ?據了解,目前我市蔬菜長途運輸的運輸工具仍然是大卡車、大貨車,至今還沒有壹輛車上配有冷藏設備,更談不上有全程冷鏈。蔬菜儲藏還很原始落後,造成運輸成本高、蔬菜損耗大、蔬菜質量低。蔬菜運輸盡管實行了綠色通道,但仍有壹些收費站亂收費。蔬菜質量檢測意識薄弱,手段落後,制度不健全,"放心菜 "市場建設任重道遠。
(六)買菜難與環境影響的矛盾比較大
壹方面很多市民,特別是離菜市場比較遠的市民反映買菜難,急需建設菜市場,另壹方面離菜市場比較近的市民,又反映菜市場周邊環境差,擁擠噪音大,影響交通,影響休息。在實際市場選址中也遇到了不少居民的阻撓,這種矛盾給今後菜市場的選擇、菜市場的經營形式帶來了新的挑戰。
四、菜市場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壹)規劃滯後,先天不足
我市2006年底才出臺了《晉城市城區商業網點規劃》,對包括菜市場在內的商業網點建設進行了超前規劃。因此,菜市場建設長期處於無規劃狀態。與城市建設不能同步推進,形成脫節,導致菜市場數量少、規模小、布局不合理。現有菜市場大多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缺乏相關標準約束,造成菜市場建設起點低、硬件設施落後、功能不完善、購物環境差等先天缺陷。
(二)菜市場盈利水平低
菜市場具有盈利性弱、公益性強、投入大收益小的特點,屬於微利行業。受盈利水平低的影響,壹般投資者投資建設菜市場的積極性不高,加之市場交易中的各種費用使原有商戶留不住,沿街商販進不來,導致部分市場關閉。
(三)相關部門對菜市場的扶持引導、監督制約不夠
壹是相關部門對菜市場的作用發揮不到位,在前期規劃和城市建設的同時沒有預留菜市場用地,小區建成後,想建菜市場基本上沒有合適的地方。二是政府對菜市場建設的扶持力度不大,缺乏優惠政策和配套資金支持。三是對菜市場的監管力度不夠,缺乏長效監督約束機制。
(二)本地蔬菜產量太小,缺乏市場主動性
由於大量蔬菜依靠外地調入,本地市場缺乏主動性,受外界因素影響特別大,正如人們所說,山東的菜市場打噴嚏,晉城的菜市場就感冒。因為市場就是市場,進貨渠道多,長途運輸物流成本高,損耗大等,這些都是造成晉城蔬菜價格高、質量差的主要原因。
五、發展菜市場的建議
(壹)認真落實《晉城市城區商業網點規劃》
菜市場的建設和改造,必須以規劃為先導,通過規劃手段指導菜市場建設。要按照《晉城市城區商業網點規劃2005-2020》的要求,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盡快制定出臺《晉城市菜市場規劃》,使今後的菜市場走上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
(二)切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菜市場建設是保證人民群眾 "菜籃子 "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公益性,是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必然要求。政府應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壹是制定涉及菜市場規劃、用地、建設、驗收、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在政策上給予全方位的優惠。二是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留足商業用地面積。三是設立菜市場建設專項扶持資金,並制定相關資金使用辦法,嚴格按照相關程序,加強對菜市場建設招投標、驗收、使用和竣工驗收的全過程監管,確保政府資金效益最大化。
(三)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有序推進
當前蔬菜市場建設的重點,壹是蔬菜批發市場的建設要下決心改變整個城區只有北部批發市場,布局不合理,難以形成市場競爭的不合理局面,盡快在城區南部規劃建設壹個蔬菜批發市場。二是蔬菜零售市場壹方面要盡快填補空白,雪中送炭,解決部分社區居民買菜難問題,另壹方面要有步驟、有計劃地改造原有蔬菜農貿市場,使其提檔升級。三是督促指導蔬菜批發市場,加快蔬菜市場儲藏、檢測、運輸等環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先進設備的使用,推廣冷庫儲藏、冷鏈運輸、先進質量檢測等技術。四是大力推進 "放心菜 "市場建設,農轉超、農超對接等先進流通形式。五是盡快制定相關辦法,規範和引導蔬菜早市、社區小菜場的發展。
(四)密切配合,各負其責,狠抓落實
菜市場建設要繼續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參與市場建設。這項工作涉及市區兩級政府,涉及發改委、商務局、國土局、規劃局、農業局、工商質檢等多個部門,因此各有關部分要高度重視,密切配合,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