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ǎng yǐ jī diàn fěn
2 英文參考hetastarch,hydroxyethyl starch [朗道漢英字典]
3 羥乙基澱粉說明書 3.1 藥品名稱羥乙基澱粉
3.2 英文名稱Hydroxyethyl Starch
3.3 羥乙基澱粉的別名澱粉代血漿;706代血漿;低分子羥乙基澱粉;賀斯;斯特爾;羥乙基澱粉代血漿;HaesSteril;Hespan;Hetastarch;Hydroxyethylamylum;Steril
3.4 分類
血液系統藥物 > 血容量擴充藥物
3.5 劑型15g(250ml),30g(500ml);
2.6%羥乙基澱粉註射劑(平均分子量45000):500ml。
3.6 羥乙基澱粉的藥理作用羥乙基澱粉為壹種較好的血容量擴張劑。羥乙基澱粉經靜脈滴註後,可較長時間停留於血液中,從而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使組織液回流增多,血容量迅速增加,同時出現紅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血紅蛋白量和血液黏滯度均下降,並且可延緩血栓的形成和發展。在失血性休克時,輸入羥乙基澱粉可使血壓回升,腎血流量和尿量增多,微循環障礙改善。6%羥乙基澱粉(即高分子羥乙基澱粉,平均分子量450 000)的膠體特性與人血白蛋白相似。
3.7 羥乙基澱粉的藥代動力學羥乙基澱粉經靜脈給藥30min後起效,最大效應時間為1.5h(國產制劑)。單次靜脈給藥的藥效持續時間為24~48h。小分子量的羥乙基澱粉(分子量小於50 000)以原形分子經腎臟排泄,高分子量的羥乙基澱粉經網狀內皮系統或澱粉酶降解後,隨尿液或膽汁排泄,故腎臟是主要的排泄途徑。目前尚不清楚羥乙基澱粉是否經母乳排泄。中分子量的母體化合物半衰期約為12h。
3.8 羥乙基澱粉的適應證1.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血容量不足,如失血性休克、燒傷、手術、敗血癥及其他創傷等。
2.羥乙基澱粉還可預防和治療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時因血管擴張、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而致的低血壓。
3.用於血栓閉塞性疾病及各種原因導致的微循環障礙的輔助治療。
4.高分子羥乙基澱粉尚可用於白細胞分離。
3.9 羥乙基澱粉的禁忌證(尚不明確)
3.10 註意事項1.(1)心功能不全或腎清除率受損者(應警惕循環負擔過重);(2)曾有出血性疾患;(3)需預防顱內出血的神經外科手術患者。
2.使用前應仔細檢查液袋,如發現有滴漏、袋內有沈澱,溶液渾濁或有菌落者,均應停止使用。
3.註射劑應壹次用完,如未用完,應將余液棄去,不可儲存再用。
4.使用時保持溶液溫度在37℃左右。
5.由於制劑中含0.9%氯化鈉,大量輸入可致鉀排泄增多,應註意適當補鉀。
6.在兩個療程之間應停藥1周,以免大分子羥乙基澱粉在體內蓄積。
7.羥乙基澱粉雖無抗原性,但有過敏反應的報道,遇此情況應即刻停藥,必要時給予抗組胺藥物。
8.藥物對妊娠的影響:尚不明確羥乙基澱粉對人類孕期的影響,故孕婦(尤其是妊娠早期婦女)不宜使用。
9.羥乙基澱粉可改變凝血機制,導致壹過性凝血酶原時原時間、活性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凝血時間延長,其大量應用時亦可引起壹過性出血時間延長。
10.用藥前後及用藥時應當檢查或監測:(1)多次輸註羥乙基澱粉的患者中,有間接膽紅素升高的報道,但可於末次註射後96h恢復正常,故曾有肝病史的患者使用羥乙基澱粉時應註意監測肝功能;(2)使用羥乙基澱粉進行白細胞分離時,可引起血小板計數及血紅蛋白濃度下降,但在24h內可恢復正常,故反復進行分離時應註意監測血液指標。
3.11 羥乙基澱粉的不良反應1.偶有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瘙癢等),亦可出現發熱、寒戰、嘔吐、流感樣癥狀、頜下腺與腮腺腫大及下肢水腫等。
2.大量輸入後可影響凝血功能,出現自發性出血。
3.12 羥乙基澱粉的用法用量1.在低血容量休克時,為盡快增加血容量,可較快滴註,滴速及用量視病情而定,壹般為每次500~1000ml,最大量不超過每天1500ml(相當於每天20ml/kg)。出血少於500ml,且血紅蛋白及血壓正常者,可只輸羥乙基澱粉,不輸全血。為減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可每天滴註250~500ml,連續滴註10~14天。
2.在體外循環中作為預充液的主要成分之壹時,用量為0.66~1.16g/kg,平均0.9g/kg。
3.用於白細胞分離,壹般用量為250~700ml,其與靜脈血的比例為1∶8。每周分離2次或總數7~10次為安全範圍。
3.13 藥物相互作用1.羥乙基澱粉與雙嘧達莫、維生素B12混用時會發生變化。
2.與卡那黴素、慶大黴黴素、巴龍黴素等合用,會增加腎毒性。
3.14 專家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