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適合釣的魚種很多,如紅尾、開口、鱖魚、黑魚、鰱魚等,只要是中上層的肉食性魚類,都會對整個水層竄動的泥鰍,產生強烈的攻擊欲望。
用泥鰍釣魚,壹定要鮮活,病怏怏的也不太合適,只有活蹦亂跳的泥鰍,才能做到活力十足,整個水層亂竄,進而引來掠食性魚類的攻擊,那到底是找窩、布窩呢?
壹、釣泥鰍第壹環節,找窩
釣泥鰍,要分清是生窩,還是熟窩。生窩的含義,是指在泥鰍未曾使用過的地方打窩聚窩,第壹次使用泥鰍打窩。熟窩,就是過去壹至三個月內,壹直用泥鰍築巢的窩。
使用泥鰍垂釣講究的是季節,壹般在7月至9月使用較多,時間過早、過晚,都會因水溫低,肉食性魚類攝食欲望不太高,即使使用,也不會有多好的效果,成本也不會很高。
每年的7-9月份,壹方面由於水溫較高,能有效刺激掠食性魚類的攝食欲望,另壹方面由於這幾個月,往往也是掠食性魚類繁殖、產卵的季節,掠食性魚類也需要補充大量的動物性蛋白餌料。
所以,每年7~9月魚情好的時候,有經驗的釣友,都會尋找水面較大的水域,具體是在江河、河道等水域,選擇近岸蜿蜒曲折、凹凸明顯的地形,先放上2~3斤重的泥鰍,觀察是否有肉食性魚類攻擊泥鰍。
泥鰍會滿水層亂竄,但能活動的面積和空間並不大,只要選擇的水域,有掠食性魚類存在,必然會攻擊泥鰍,造成很明顯的動靜,如果泥鰍打下去後,沒有動靜,就需要換面積相近的地形。
二、釣泥鰍餌料第二環節,布窩
在確定了投擲泥鰍的區域後,根據所選的水域,到底是生窩,還是熟窩,我們的做法有些不同。
1、打生窩
每隔3~4米左右,用舀水器舀下1~2斤左右的泥鰍,人多的時候,選擇5~10個左右的區域,專門拋泥鰍,第壹次要拋20~30斤左右。如果只有1~2個人,就選擇3~5個區域扔泥鰍,第壹次扔10斤左右。
然後每隔2~3小時,用水瓢拋5~10條泥鰍,每次拋2~3次就可以了,每次拋窩的區域就這樣補上,直到有魚給口,就改為4~5小時左右補上壹次就可以了。
2、熟窩
熟窩,加工比較簡單,用的泥鰍數量也沒有那麽多,選擇2~3個拋泥鰍的區域,最好是以前拋過窩的,相距3~5米即可,第壹次拋上的泥鰍約5~8斤。
然後按照每小時分10~20條泥鰍,拋2~3次,直到有魚開口,改為每2~3小時補充壹次泥鰍就可以了。
三、釣泥鰍第三環節,抓口
沒有用過釣泥鰍的釣友,第壹次用釣泥鰍的時候,會發現壹個很郁悶的問題,進窩的魚瘋狂地攻擊泥鰍,漂相會很明顯,提竿壹看泥鰍都咬爛了,居然還打了死口。
這是因為泥鰍的體型比較長,很多釣友會掛蚯蚓、掛小魚小蝦鉤,鉤在泥鰍的尾部或頭部,這樣窩子裏的魚抓泥鰍時,不是咬在頭部,就是咬在尾部,正好避開了魚鉤。
把魚鉤掛在泥鰍身上,主要掛在背鰭上,這樣,來魚無論咬泥鰍的哪個部位,都只咬魚鉤。
做好以上三個環節,就可以等竿釣口,魚兒上鉤了。不過,釣泥鰍,最難的卻不是找窩、布窩,而是釣口,除了在泥鰍掛鉤的區域,還有這麽三個細節需要註意,因為做不到,刺魚不難,難的是被刺中後,將魚提上來。
細節壹、提竿太慢
肉食性魚類在水中的遊動速度非常快,其爆發力遠遠超過鯉魚、草魚等素食、雜食性魚類,所以肉食性魚類吞食泥鰍、感受異物和吐出魚鉤的間隔時間非常短。而且食肉魚嘴唇內側的硬度要比鯉魚、草魚堅固得多。
黑漂是提魚的不二法門,用在肉食性魚類身上,不太現實,等到浮漂下沈,再提竿,魚兒早已脫鉤,所以,壹定要漂上竿,做到主動刺魚,不要擔心主動提竿刺魚會驚嚇到魚群。
註意事項二、魚鉤不能太小
肉食性魚類和雜食性、素食性魚類除了食性有明顯區別外,最大的區別,就是肉食性魚類的嘴唇,張開的幅度比較大,比如紅尾,成魚的嘴,成魚的拳頭,都可以塞進去。
抱著釣鯉魚、草魚等肉食性魚類的想法,選擇的魚鉤規格小,刺魚成功率多低,與野釣用小鉤釣大魚相比,後果不言而喻。
註意事項三、竿身不能太軟、太短
野釣時往往會建議使用較軟的竿身,但用泥鰍釣肉食性魚類時,就不能按照這個思路來,否則同樣的原因,肉食性魚類在上鉤後的掙紮力度和爆發力是非常大的。
如果竿身太軟太短,就很難發力,即使刺魚成功,也會因為魚的掙紮而脫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比較推薦使用4.5~5.4米長的磯竿,硬度要大。這樣,壹旦有魚上鉤,就可以利用竿身的高彈性迅速刺破魚唇,脫鉤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最後,釣泥鰍,是壹種取巧的手法,其實並不被主流釣界所認可,這種釣法,投入大,收獲多,經常是超範圍投放,水域半徑30~40公裏範圍內的掠食性魚類,都可以釣空,對水域生態影響非常大。
而個人用1~2斤泥鰍釣魚,又沒有什麽特別出彩的地方,所以圈子裏管這幫用泥鰍釣魚的人,叫它泥鰍黨,可想而知,這肯定不是什麽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