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
開放分類:醫藥, 中藥, 藥理, 延緩衰老和老年藥, 延緩衰老藥
西洋參
西洋參又名花旗參。又名花旗參。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質,紡錘形。莖單壹,高 20-60 厘米。掌狀復葉在莖頂3至4輪生;小葉通常5枚,有柄,倒卵狀長圓形,下部壹對卵形或近圓形,邊緣有不規則鋸齒。傘形花序單生於莖頂,開 6-20 朵花;花小,黃綠色;花萼有 5 個齒;花瓣 5;雄蕊 5;心皮 2,子房下位,2 室,花柱 2。漿果狀核果,成熟時鮮紅色。原產於北美洲,中國近年來引進栽培。根含人參皂甙、人參皂甙醇及少量揮發油、樹脂等。性寒,味苦、微甘,具有補肺陰、清火生津的功效。
英文名 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
來源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幹燥根。經栽培、秋季采挖、洗凈、曬幹或低溫幹燥而成。
炮制方法:去蘆頭,潤透,切成薄片,曬幹或搗爛待用。
本品呈紡錘形、圓柱形或圓錐形,長3-12厘米,直徑0.8-2厘米,表面淡黃棕色或黃白色,有橫向環紋和線狀皮孔,有細淺縱皺紋和纖維狀根痕。主根下部有壹到數條側根,其中大部分斷裂。有的上端有根莖(蘆葦頭),鏈接明顯,莖痕(蘆葦碗)呈圓形或半圓形,有不定癤或已斷裂。質重,堅實,不易折斷,斷面平整,淺黃白色,略呈粉末狀,表皮可見黃褐色點狀樹脂道,形成層環紋呈棕黃色,此部分略呈放射狀紋理。氣微而奇特,味微苦而甘。
性狀:
西洋參呈圓錐形,無蘆,環紋密布;
外觀黃褐色或黃白色,縱向皺紋和細紋自然產生;
質地堅實,斷口黃白色,斷口表面有壹圈深色環紋;
味微苦、氣微甘,具有補肺降火、生津的特殊功效。
最好的西洋參,必須經過三個步驟
選參--進口西洋參,全部選用種植期不少於3年的最好的西洋參。
曬參--鮮參采收洗凈後,加工的關鍵是把握好曬參的溫度和時間。烘幹溫度需要逐漸升高,但要控制得當,否則,人參斷面的顏色會呈褐色,影響西洋參的風味。在烘幹的同時,要不斷排濕、通風,這樣才能保證西洋參結實、新鮮、易於保存。
再加工--烘幹後的人參要經過修剪、分級、質檢等工序。
黃金價--野生花旗參
野生花旗參生於北美森林,由采參人從森林中采挖。十年以上、二十年以上、五十年以上的成熟野山參為珍品。
進口西洋參資源稀缺,瀕臨滅絕。目前,北美野山參的采收和出口都需要經過美國瀕危植物保護組織的認證和許可,因此,國內市場上進口的正宗北美野山參較為稀少。
味甘、微苦,性涼。歸心、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陰兩虛、內熱咳嗽、痰血、虛熱倦怠、消渴、口幹咽燥等癥。
註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存於陰涼幹燥處,密閉,防蛀。
洋參
(壹)概述
別名西洋參、花旗參、花旗參等。
五加科人參屬,根入藥。它是壹種多年生根莖草本植物。原產於北美洲加拿大南部和美國北部,分布於北緯30至40度,西經67至125度範圍內,20世紀40年代,筆者隨江西省廬山植物園從加拿大引種,未獲成功。1975 年後,我國先後從美國引進幾批種子,分別在吉林、遼寧、黑龍江、陜西、江西、貴州、雲南、河北、山東、安徽和福建等省引種栽培成功。1975 年後,我國陸續從美國引進了幾批種子,分別在吉林、遼寧、陜西、江西、貴州、雲南、河北、山東、安徽和福建等省栽培成功、其中,東北三省和陜西秦巴山區的栽培獲得成功,尤其是福建和雲南的高海拔山區,為我國西洋參栽培區向低緯度擴展奠定了基礎。西洋參雖然與人參同屬人參科,是名貴的滋補強壯藥物,但在功效和作用上卻相差甚遠。人參屬於補氣(補陽)藥,西洋參屬於補陰(補陰)藥。
西洋參是壹種不可替代的、具有特殊治療價值的珍貴補益藥物,性寒,味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退虛熱、補陰、生津、降血壓的功能。臨床上,可改善或消除虛勞、目赤耳鳴、口幹咽燥等津血虧虛癥狀。口渴少氣、腰膝酸軟、陰虛發熱、發熱傷陰、肺虛久咳、咳血等癥狀。由於藥效綿長而緩慢,在治療上頗受歡迎,在國際市場上備受青睞。
(二)植物學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莖比人參短,根肉質,紡錘形,少分期。莖圓柱形,長約 25 厘米,有縱向條紋,或稍有棱角。掌狀卵形葉 5 片,通常 3-4 片,在莖端輪生;小葉膜質,寬卵形到倒卵形,先端突然變尖,基部收斂,邊緣有粗鋸齒。花梗從莖端葉柄中心引出,稍長於葉柄,或幾乎等長。傘形花序,花多數,等片綠色,鐘狀;花瓣 5,帶綠色的白色。漿果,扁球形,成對,成熟時鮮紅色。花期 6 月至 7 月,果期 7 月至 9 月。
(三)生長特性
西洋參適宜生長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闊葉林中,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3攝氏度左右,無霜期150至200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環境中。喜陰濕,忌強光和高溫,生長期最適溫度18~24℃,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對土壤要求較嚴,適宜生於土質疏松、土層厚、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森林砂壤土中,PH5.5~6.5,忌連作。
(4)栽培技術
1.選地
西洋參原為野生品種,後經馴化馴種,世界各國在引種栽培。我國已在多地引種成功,在氣候較熱的地區,多選擇森林腐殖質多、排水良好、氣候涼爽的山頂大小平原,腐殖質土層較深的林地,選擇闊葉林或肥沃的農田,地下水位高、排水良好的壤土或腐殖質壤土上的休閑地、生荒地均可栽培。
選好地方後,應先將荒地燒荒,然後鏟起表土堆積起來。農田裏,先在上面蓋草和雜亂的樹枝、草根等草類植物燒毀後,堆土備畦。如果條件允許,堆土可以冬用、夏用、凍曬腐爛。現在不要使用。播種時深耕 20 厘米左右,不宜過深,以便土壤風化腐爛,使枯枝落葉充分腐爛。休閑1年後,再中耕1次,篩去石塊等雜物,按每平方米土壤拌入50%多菌靈0.08千克、腐熟廄肥2~3千克、骨粉1千克或過磷酸鈣2千克,施入土壤作為基肥,然後,淺耕1次,整平耙細,作業道寬80~100厘米,以利排水、空氣流通和接受散射光。整地後做床,寬120~150厘米,長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床高 25 厘米,床面南北向,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80%敵克松鋅0.o1~0.02克,或50%乙基托布津每平方米0.01~0.03千克,或40%黴疫凈每平方米0.01~0.03千克,消毒效果均較好。
2、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或直播。
(1)種子處理
人參、刺參、三七都是形狀好的果實,但人參的種子處理與它們不同,人參果雖然是紅色的,但種胚不成熟,發育很小,需要經過胚成熟和生理成熟階段才能發芽。通常采用人工催芽的方法,壹般種子需要經過 18 個月的胚成熟和生理後熟。如果自然室溫在12~18℃能滿足種胚發育所需的溫度,可采用層積沙埋法。
壹層含水量10%~15%的濕沙土埋壹層種子,土:沙:種子=1:2:1。具體做法是秋季紅果采收後,先用清水洗去果肉,再挑選顆粒飽滿的種子,置於壹定的容器中,如盆或專用搪瓷桶中進行層沙埋藏。放在常溫下,每個月篩選壹次種子,剔除黴變種子,選留良種,風涼曬至低溫,然後仍分層處理,直至室外溫度達到5℃。選好的良種連同容器壹起,放在室外50厘米深的地下坑內,上面蓋壹層草,草上覆土,自然低溫冷藏貯藏,防止鼠害。早春取出,放在樹下或播種地裏。
(2)種子內消毒
種子表面常帶有多種病原菌,致使種子在發芽和播種時引起爛種或苗期病害。壹般有效的消毒方法是沙藏前將鮮種子重量的0.30%多菌靈(50%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此藥500倍液浸種30分鐘,或用0.2%~0.3%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0~20分鐘或用福爾馬林1%溶液浸種10~15分鐘,撈出晾幹至種子表面無水,即可催芽或播種。也可用防黴凈1%浸種10分鐘,1%甲霜靈浸種10~20分鐘,0.2%乙基托布津浸種10~20分鐘,效果較好。或用 5%乙基托布津(浸種量 5%~10%)、45%代森胺(浸種量 0.1%壹 0.2%)、15%鋅胺(乳油量 0.1%~0.3%)拌種,或用 0.1%硼酸溶液浸種 10~20 分鐘,保苗效果也很好。先進的風幹種子催芽法比較:縮短管理150天,采摘紅果,除去果肉,洗凈晾幹,於第二年5月進行催芽處理,事先用清水浸泡24小時,撈出種子,消毒,控溫,種胚發育前胚溫約18~20℃,80天,種胚後熟期12~16℃,2個月;生理後熟期0~5℃,3個月。
(3)播種
春秋兩季播種。陜西省以秋播為好,苗齊、苗壯。播種前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後,疏松土壤,采取條播6厘米*6厘米,播後覆土3-5厘米,覆草、落葉、鋸末、草木灰等6厘米左右,以利於保墑出苗,另外采用地膜覆蓋較好,既能保墑又能防止雜草和病害。采取條播較好,溝底平整,苗齊,好管理。
西洋參種子發芽率:西洋參種子發芽率最高為80%~90%,播種後出苗率只有60%~70%,除與氣溫、土壤墑情有關外,還與種子本身不飽滿、種胚發育不完全、催芽、貯藏過程中發黴等有關。催芽種子壹定要精選,選擇充實飽滿、已開裂(種胚發育完全)、無病蟲害的種子作播種材料,必要時進行種子活力測定,用優質種子提高出苗率。
(4)移栽
播種2年後,植株已大,對養分和光照的需要與幼苗期不盡相同,因此,當播種後的第二年秋季或第三年春季移栽時,正是西洋參的休眠期,即掘起萌芽前,要做到邊招邊栽,蘆頭距地面6~8厘米斜栽,行株距20厘米*20厘米。將人參根體上生長的須根或多余的支根剪掉,人為促使人參根體形態美觀,同時註重營養於主根,提高品質。
如果當年不能栽種或需要修復須根,將挖出的參苗存放在室內,下須整形後的參根傷口多,容易感染病菌,因此栽種前必須進行消毒處理,方法是:
如果當年不能栽種或需要修復須根,將挖出的參苗存放在室內,下須整形後的參根傷口多,容易感染病菌,因此栽種前必須進行消毒處理:120信波爾多液浸苗5~10分鐘,代森鋅200倍液浸苗10~20分鐘,代森胺800倍稀釋液浸根,或多菌靈、殺菌劑溶液等。浸根時不要使芽接觸藥液,以防藥害。
(5)遮蔭
人參是典型的喜陰植物,怕強光,忌直射。喜散射光、斜射光。因為它是喜陰植物,長期生於林下。因此,栽植時應註意遮蔭,棚架形式有弓形棚、單透棚、雙速棚、平頂棚等,應因地制宜。也可采用雙畦棚、多畦棚或雙速棚(透光透雨),在畦面上做成弓形,下雨時用薄膜遮雨,遮陽材料就地取材。樹條、竹子、蘆葦均可。
(6)參棚內溫濕度的調節
西洋參雖然是喜陰植物,但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也需要壹定的光照和溫度。濕度,如果溫濕度不夠,就不利於它的生長發育,西洋參的生長期比人參長,與同年生的植株相比,西洋參比人參短,但人參的主根比人參長得快,由於濕潤、潮濕,喜弱光、散射光,中午怕直射光,怕幹旱,怕寒冷,要求70%的郁閉度(即、70%的光線被遮住,30%的光線透入),棚高以 200 厘米為宜,通風要良好。由於生長發育要求涼爽、濕潤的土壤,這樣的土壤單純依靠遮蔭是不能滿足的,因此在地表采取覆蓋措施,在森根上覆蓋葉片和幹燥無黴變的玉米芯苞葉,或新鮮鋸末,就使土壤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幅度縮小。涼爽的白天和溫暖的夜晚使土壤水分不蒸發,雨水沖刷土壤,避免沾上水黴菌。表土層濕潤,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有利於產生良好堅實的土壤結構,防止土壤板結和雜草,當幼苗出齊後,覆蓋根部,此外、在出苗前還可用地膜覆蓋,當苗壹出鼻(彎)就蓋上地膜,在苗的附近打壹個小洞,從小洞口頂出,這樣,既保護了土壤,防止雜草,又對防治病蟲害有利。
3.田間管理
第壹要註意清理園地,把跨下的材料堆放壹旁曬幹,用火燒了做肥料。二要註意在越冬芽出土前,用1%硫酸銅將床面、作業道、棚架等全部噴灑壹遍,殺滅病原菌。三是幹旱時應註意用樹葉覆蓋床間作業道,並勤澆水。四是要註意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有利於通風透光和保墑。在冷物撤除後,要淺鋤松土,增強土壤的透氣性,以利於出苗,苗齊後結合覆蓋護根,還要進行除草松土,以後隨時見草隨時鋤草或拔草。第五要註意的是做好掛簾遮陽工作,西洋參喜陽光又怕強光直射,最怕寒風冷雨,采取前後檐掛面簾防治,既擋風遮雨,曬死幼苗,又防止幹旱,減少水分蒸發,並堅持做到每天早放簾,晚拉簾,壹直到立秋。第六要註意抹芽,西洋參3年開花結果,2年也有個別抽花,要及時抹芽,打出花的中心部位,可增強籽粒的飽滿度,增強抗病能力。第七次追肥,6-8月為人參生長旺盛期,用2%過磷酸鈣溶液,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3%尿素液肥,於上午10時或下午3時追施根外追肥,增產效果顯著。6、7、8月每月1次,以上3種液肥可交替使用。每年10-11月地上莖葉枯黃時,在株間開淺溝重施冬肥,每平方米人施腐熟廄肥2.5公斤、骨粉0.5公斤。復合肥 0.05 公斤,將 3 種肥料混合均勻的復合肥,撒入溝內,施後精細蓋肥。此冬肥可結合覆蓋施用。
四、病蟲害防治
人參病蟲害防治應從多方面入手。
(1)病蟲害的防治
①土壤
多年生人參是多年生根生植物,整個生長期需要大量的養分,選擇疏松的林下腐殖土,充分腐熟、分解、風化,避免連作,播種前要進行土壤消毒。
②種子
種子進口要嚴格檢疫,無論是進口種子、國內外引進的種子,還是自采的種子,播種前都要在進行消毒處理。
③溫度和濕度
西洋參整個生長期都需要溫暖濕潤的氣候,但溫度和濕度過高過低,都易發生病蟲害,溫度過高易發生生理病害,苗床和作業道,放葉。麥草等。濕度過大易得斑點病。參床應做成弓背形,防止積水,四周挖排水溝,參床不露雨水。
4.勤檢查
勤檢查,見病株及時拔除、燒毀,病株穴要消毒。勤拔草,有些雜草也易引起病害,同時爭奪養分,見雜草立即拔除。勤澆水,幹旱季節和幹旱地區要勤澆水,否則植株長勢弱,也易發病。勤松土,土壤疏松有利於各種微生物的活動,植株生長快。土壤板結時,最易發生枯萎病。
(2)病蟲害防治
①理查德病
春季土壤板結,通透性不好,壹年生苗木在氣候變化時容易在莖幹幹濕土交界處發生病害。初為淺黃褐色,嚴重時黃褐色斑腐爛,植株倒伏,並向四周蔓延。
防治方法:註意觀察,有病株立即拔除燒毀,病穴深挖換土,並用硫磺粉(每10平方米0.005公斤)進行土壤消毒,播種前混合撒施,每1000平方米撒施9公斤。使用雙氯滅痛鋅 500 倍液:水 10 升,雙氯滅痛鋅 0.02 千克。尤其是 3-4 年生以上的植株,註意噴灑莖部。每月打1至2次。
②斑點病
又稱黑斑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也叫葉斑病。嚴重危害植株的花、果實、種子、莖等。雨季斑病發生流行蔓延。雨季交替來襲波爾多液。6 月至 7 月氣候幹旱無雨,空氣濕度大,溫度在 20 ℃ 左右,潛伏在種子、土壤、枯葉中的病原菌開始活動,侵染植株。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壹年可發生數次。被侵染的位點呈圓形或不規則的水漬狀斑點,逐漸擴大成黑褐色病斑,末端中間呈黃褐色,外側輪生,嚴重時葉片枯死。侵染葉柄、花梗、莖葉時,先長綠色病斑,後變褐色,蔓延很快;濕度大時病斑上有壹層黑色黴狀物,嚴重時提早死亡,果實初染黃褐色,後期變黑褐色,使果實幹枯,外面有壹層暗綠色黴狀物,種子不成熟。
防治方法:①選用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用10%福爾馬林浸種15分鐘左右,或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撈出清水洗凈,或用25%的大蒜溶液浸種1-2小時,晾幹待播。防寒物撤出後,參棚徹底消毒,除打掃田間衛生外,用10%硫酸銅全面消毒。發現病株,剪除病葉,掛簾遮擋陽光,葉片初展至7~8月,每隔7~10天打壹次藥。波爾多液160倍液、代森錳鋅500-600倍液、代森鋅600-800倍液、強力黴素100-200單位液、雙氯酚酸鈉900倍液、雙氯酚酸鈉500倍液、強力黴素1000倍液。
3葉銹病
感病葉背面,初期出現黃色孢子堆,最後逐漸擴展到全葉背面,使植株變黃幹枯。
防治方法:同黑斑病。
4繡線菊腐爛病
從幼苗到壹年生植株均可發病,是危害人參的普遍而嚴重的病害。主要危害地下莖、芽和根。根、蘆被害後,出現銹色黃褐色病斑,後逐漸擴大,使內部組織受到破壞,病部出現絨毛狀顆粒物,最後表皮破裂。越冬芽受害後,芽變為黃褐色,腐爛不能出苗。
防治方法:①土壤腐熟、疏松、通風、排水良好。移植無病植株時,不要傷根,並用抗黴素稀釋萬分之二拌根15分鐘,晾幹後移植。土壤消毒,栽參前每平方米用多菌靈10-15克進行土壤消毒。
象鼻蟲、螟蟲對人參葉片危害大,打600倍的氰戊菊酯溶液或500倍的克百威溶液。
地下害蟲為害螻蛄、地老虎、金針蟲,人工捕殺投餌或拌毒土(25%敵百蟲粉加腐殖土20公斤)施於床面。用50%鋅硫磷乳油700倍液或5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澆灌床面。
(五)收獲與加工
1.種子采收
種子采收時間壹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當人參果完全紅熟時即可采收。采收過早,種子發育不好;采收過晚,果實易脫落,易受鼠害。采收的紅果應及時搓洗果肉洗凈,漂去癟粒,待種子表面稍幹無水時即可埋藏,如果留十種,種子曬幹含水量在15%以下即可。
2.采根
西洋參壹般4~5年采收,也有更多年才采收的。西洋參有效成分與年限成正比,年限越長化學成分超長,臨床療效越高,經濟效益越高,但病害越多。土壤很肥沃,田間管理好,采取直播好。減少感染機會,節省人力、物力,4年後收獲的可移栽過小的,在收獲前1~2年栽種。人參采收季節為秋季,地上莖已枯萎,根部養分增加,品質最佳,漿汁充足,質量堅實,表皮微黃。采收時要去掉地上莖,禁止傷根。從參床側面拋起,以便向前采收。除去泥土、雜質,采收後的人參分為三類,壹是形態好看的,有芽、斧、主根、例根、根,這樣的人參叫 "全參"。細側根叫 "參須",側根叫 "尾大枝"。二是有主根和無頭根的人參很多,這樣的人參叫 "終身參"。第三種是沒有蘆頭,有主根和側根的叫 "頂口光"。現在,西洋參被加工成生參和曬參。采用烘幹和曬幹。
烘幹:規模化生產必須有現場加工的烘幹房。采集的人參,裝上制作好的晾曬架。溫度在35-50℃的熱容器。高低溫交替進行。火色不能過高,否則化學成分轉變,影響質量。
曬幹:將選好的西洋參放在壹定的容器中,置於通風處,晾幹,不時翻動,至此為止。
西洋參俗稱花旗參,主產於美國和加拿大。1714年由加拿大傳教士拉法耶特根據中國人參及其標本的信息,雇人在國內四處尋找。1716年,終於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南部蒙特利爾的森林中,發現了與中國人參同屬的植物人參,隨後在美國東部和南部也發現了人參,後被稱為西洋參。後來,在美國東部和南部也發現了這種植物,被稱為花旗參。再後來,我們的醫書《本草從新》、《本草拾遺》都有記載。而且在清代應用較多,如慈禧太後常有脾虛挾濕之癥,醫者考慮補氣不可燥,故用香砂六君丸配以西洋參代替溫燥的人參;患外感風熱、氣陰兩虛者,也可用西洋參;患咽幹口燥、胃中大熱、口渴者,人參白虎湯需用西洋參,也可用西洋參代替人參,均事半功倍。
中醫認為,西洋參性寒,味甘苦,入肺、脾經,具有補氣養陰、瀉火、養胃生津的作用、適用於氣、陰、火三虛證,用於肺熱幹咳、氣虛懶言、四肢倦怠、煩躁易怒、熱病後陰津不足等。還可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癥。如中風後遺癥用人參再造丸;補腎填精、養髓用龜甲集;健脾益氣用參苓白術散,或氣虛外感患者用參苓毒飲、脈聖母散等,以求補而不燥,扶正祛邪,攻補同施,均以西洋參代人參,可收到良好效果。對於久病體虛、產後過勞、元氣損傷、營養缺乏,以及各種出血、貧血、頭暈頭痛、神經衰弱、精神不振、腰酸背痛、自汗盜汗等衰弱病癥,服用西洋參後,能迅速恢復健康。
據臨床報道,冠心病患者若出現氣陰兩虛、心慌氣短、神疲乏力、咽幹喉痛等癥狀,每天服用3克西洋參片,長期服用,療效很好。竇房結綜合征伴有頭暈、口幹者,每次服用西洋參片2~3克,嚼碎口服,每日3~4次,可明顯改善癥狀。治療不明原因的長時間低熱、少氣、口渴,可嚼服西洋參片3~6克,同時用雙子葉樹皮30克、生地20克、蚱蜢3克,煎濃汁服,每日1劑,療效明顯。治療頑固性盜汗,可配伍三七3克(另燉)、豆衣30克、麻黃根10克、桂枝3克、白芍適量,煎湯分服,每日1劑,療效明顯。對於運動過度或體力勞動,精疲力竭而不能恢復正常者,可取西洋參3克(另燉)、仙鶴草30克、大棗10枚,濃煎取汁,邊服邊化,即能見效。
目前,不少人認為西洋參比人參好,其實這是壹種誤解。它們在藥性上有寒溫之別,雖然都有補氣的功效,但西洋參的藥效不如人參,如治療低血壓或休克,還是人參好。而高血壓、頭暈、咽喉腫痛、口幹等,則宜用西洋參。因此,二者各有千秋,宜治不宜補,不可濫用。
西洋參的服法與療效密切相關,不容忽視。現介紹幾種如下:
1、煮法 將西洋參切片,取3克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用文火煮10分鐘左右,趁早餐前空腹時,將切片與參湯壹起服用。
2、燉法
將西洋參切片,每日取2~5克放入瓷碗中,加適量清水浸泡3~5小時,蓋上碗蓋,再將底座放入鍋中,蒸燉20~30分鐘,早餐前半小時食用。
3、蒸法 將西洋參用小火烘幹,研成細末,每次取5克,與1個雞蛋混合,蒸熟後服用。
4、含服法
將西洋參放入砂鍋中加水蒸軟,然後切成薄片,裝入幹凈的小玻璃瓶或小磁瓶中,每天早飯前和晚飯後各服2-4片西洋參,細嚼慢咽。
5、取法將西洋參用小火烘幹,研成細末,每次取5克放在杯中,加入少量蜂蜜,用開水沖入,加蓋5分鐘,可分數次服用,以空腹飲用為佳。
6、配棗法 取鮮西洋參20克,大棗5枚,加水適量,水燉成參棗湯,每天早晨空腹和晚上臨睡前服用。
7、燉雞法
將老母雞洗凈去內臟,取西洋參50克放入雞腹內,然後用線將雞腹縫好,加水淹沒雞身,不加鹽,先用大火燉,再用小火燉,燉至雞肉熟爛,湯汁剩下三分之二即可,每天吃壹小碗雞肉和湯。
服用西洋參期間,忌用茶水、咖啡、蘿蔔等食物,以免降低藥效。
由於進口西洋參價格昂貴,我國已成功引進,稱為種參或國產西洋參。其品質與進口者相差無幾,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挑選時,西洋參以手感厚重、長3~4.5厘米、直徑0.6~1.2厘米、參心有菊花橫紋者為佳。但要謹防假冒,應到中西藥店購買,不要在小攤小販處購買,以免上當受騙。
西洋參為何有如此功效?據藥理研究,它含有多種人參皂甙、揮發油、甾醇、多糖以及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具有鎮靜、抗炎作用,能增強記憶力,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還能提高免疫功能。
由此可見,西洋參最適合氣陰兩虛的熱性體質患者,其獨特之處在於不燥不熱,凡不適合參療熱補者均可選用西洋參。對於畏寒肢冷、腹瀉、胃寒濕、脾陽虛、舌苔膩濁等陽虛體質者,則屬禁忌。
化學成分根莖含人參皂苷Ro、Rb1、Rb2、Rc、Rd、Re、Rg1和假人參皂苷F1(pseudoginsenosideF11),還含精氨酸、天門冬氨酸等18種氨基酸;並含揮發油、樹脂等。
藥理作用經動物實驗,對大腦有鎮靜作用,對生命中樞有中度興奮作用。
將原藥加水煎煮噴濕,蓋上濕布,夏秋季潤2天,冬春季潤3天,取出切片,晾幹。
性味甘、微苦,涼。
①《本草從新》:苦微甘,寒。
②《本草再新》:甘辛,涼,無毒。
歸心、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西洋參的功能主治是益肺陰、清火、生津止渴。
主治肺虛久咳、失血、咽幹口渴、虛熱倦怠。
①《新本草》:補肺降火,生津除煩。
適用於虛火體質者。
②《藥性論》:補陰退熱。
姜制益氣扶正。
③《本草再新》:治肺火,咳痰,氣喘,失血,勞傷,固精安神,生產諸虛。
4《本草求原》:清肺腎,涼心脾以降火,消暑,解酒。
8《醫學衷中參西錄》:能益氣,能補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另煎服),0.8~2錢。
禁忌中陽虛弱,胃中有寒濕者忌服。
①《本草從新》:臟寒者服之,即腹痛,火不服,火不能發,寒熱相逆。
②《綱目拾遺》:忌鐵器及火煎。
《選方》治腸紅:西洋參蒸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