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夏季的炎熱和雨水的頻繁,蚊子開始出沒於我們的家中,晚上躺下時,蚊子的翅膀聲常常讓人心煩意亂,身上起了好幾個癢癢的小疙瘩。兒童的皮膚非常嬌嫩,抓撓可能會導致感染,甚至蜂窩組織炎!所以很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被蚊蟲叮咬,都會給孩子準備止癢的藥膏,忍不住壹直撓,把皮膚都撓破了,可是妳知道止癢藥也有風險嗎?
推薦閱讀:蚊蟲叮咬變腫包?
蚊香軟膏分4種,正確選購別亂用
市面上有很多驅蚊藥品,如何選購和使用才能緩解被叮咬後的紅腫、瘙癢呢?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資料,止癢藥膏大致可分為四類。
1.抗組胺藥
這是最常見的止癢藥物,很多蚊香膏都含有此類成分(苯海拉明、氯苯那敏),主要目的是緩解紅腫和瘙癢,市面上的產品包括護舒寶、強力霜等都是此類藥物。
2.局部麻醉劑
這種成分常與抗組胺藥結合制成復方軟膏,沒有消炎作用,但通過局部麻醉可以麻痹癢感,減輕壹直抓撓的癢感,使紅腫瘙癢部位不易造成傷口。
3.類固醇激素
主要是消炎作用,達到止癢的目的,效果非常好,可以減輕皮膚變薄、色素沈著等副作用。很多家長可能會擔心其副作用,但只要不是大面積塗抹,且時間不長(不超過 7 天),就不必過於擔心!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如果紅腫發癢的部位有破皮的傷口,就不應該使用類固醇藥膏,因為這會抑制免疫反應,使傷口更容易受到感染。
4.抗生素
這類軟膏主要用於皮膚破損和擦傷的情況,塗抹含有桿菌肽、多粘菌素B、新黴素等成分的抗生素軟膏,可以避免因細菌感染導致蜂窩織炎等感染。
2歲以下兒童應避免使用薄荷腦和樟腦成分
FDA特別提醒家長,含有薄荷腦和樟腦成分的外用止癢藥可能導致嬰幼兒出現癲癇、意識障礙、呼吸抑制等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因此,2歲以下嬰幼兒在需要時應慎用此類藥物。
此外,血清素患者也應避免使用樟腦制劑,使用薄荷腦及類似物質後出現溶血性貧血的病例也時有發生。雖然大部分外用藥膏都只是局部用藥,全身副作用較小,但如果使用不當仍有可能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壹定要特別註意!
很多蚊蟲叮咬止癢的方法,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比如用指甲在包上畫十字,用圓珠筆在包上畫圈,或者塗抹口水、牙膏等等。但要註意的是,這些方法可能不僅沒用,還會適得其反,更容易造成感染!
正確的蚊蟲叮咬藥膏或冰袋仍然是最有效的止癢方法!但是,與其在被叮咬後想方設法止癢,不如在壹開始就預防蚊蟲的入侵,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等都會威脅到孩子們的健康,那麽如何選購有效的驅蚊液呢?您可以參考下面這份購買攻略。
推薦閱讀:蚊蟲多發季節來臨!親們的防蚊液選購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