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新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壹種基於中國傳統中藥青蒿素的藥物可以有效抑制瘧原蟲的耐藥性。他們認為這種新藥可能會徹底改變瘧疾的治療方法。
全球每年有3億人患瘧疾,其中654.38+0萬人死亡。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氯喹成為治療瘧疾的特效藥之壹,但在非洲和亞洲,瘧疾寄生蟲惡性瘧原蟲對氯喹和其他藥物的耐藥性越來越強。
青蒿素是黃花蒿的提取物。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開始使用青蒿作為治療瘧疾的處方藥,它也有明顯的解熱作用。科學家壹直在研究青蒿素殺死瘧原蟲的機理。有研究人員認為,青蒿素有壹種化學結構叫氧化氫橋,被鐵離子分解後能形成活性自由基,能攻擊壹系列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分子,對寄生蟲是致命的。另壹種觀點認為,青蒿素與氯喹類似,可以阻斷血紅素的傳輸,血紅素是寄生蟲消耗人體血紅蛋白時產生的有毒副產品。基於青蒿素中過氧化氫橋分子殺死寄生蟲的特性,來自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瑞士熱帶研究所和澳大利亞維多利亞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對青蒿素的這壹分子進行了微小的改變,從而制成了新藥RBX-11160。這種藥只需要服用三天,其簡單的結構使其生產成本比以前便宜80%。“我們希望證明RBX-11165438對於治療瘧原蟲耐藥性是有用的,”參與這種藥物研發的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的袁青·唐說。唐和他的同事們的方法是對青蒿素中的氫氧化物橋分子進行修飾,並在其中加入壹個化學基團,這樣由這種分子制成的藥物就可以溶於水,並且更加穩定。
更好的溶解性意味著該藥物可以口服或靜脈註射。穩定性意味著當藥物到達寄生蟲所在的血漿時,只有少數化合物會分解。而且,這種新藥更有效。當被感染的小鼠服用這種新藥時,95% ~ 100%的寄生蟲在4天內消失,而傳統青蒿素藥物需要壹周才能清除95%的寄生蟲。
7月,RBX-11160在英國進入了預期的人體安全性臨床試驗。唐說,初步結果令人鼓舞,但需要壹段時間來獲得全面的數據。
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瘧疾研究人員保羅·奧尼爾(Paul Oneill)說:“如果這種藥物在人類身上有效,那麽它可以與另壹種藥物結合,以確保RBX-11160不會殺死寄生蟲。”
——摘自《新華文摘》
1.對“他們認為這種新藥可能對瘧疾的治療產生革命性影響”這句話中“革命性”的正確理解是()。
A.青蒿素制成的新藥療效更強,能大大提高瘧原蟲的殺滅率。
b青蒿素制成的新藥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惡性瘧原蟲對氯喹等藥物的抗藥性。
C.青蒿素制成的新藥具有獨特的藥性,它與氯喹具有完全不同的治療機制。
D.青蒿素制成的新藥療效更快,可以大大縮短瘧疾的治愈時間。
2.下劃線句子中包含的信息被誤解為()。
青蒿素可以通過阻斷有毒血紅素的傳播來有效治療瘧疾。
B.有毒的血紅素在體內的傳播會導致無法治愈的瘧疾。
C.人體內的血紅素是由寄生蟲的生命活動產生的。
D.寄生蟲在消耗血紅蛋白時會產生有毒的血紅素。
3.下列說法之壹是()。
A.分析青蒿素對瘧疾原蟲的殺傷機理,弄清青蒿素中氫氧橋的化學結構,是研制新藥RBX-1165438的關鍵環節之壹。
B.從黃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可以治療瘧疾,是因為黃花蒿本身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c .修飾青蒿素中的氫氧化物橋分子,以使該分子制成的藥物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和穩定性。
D.青蒿素研發的新藥RBX-11160,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可能會殺死人體內所有的瘧原蟲。
4.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論不正確的是()
A.青蒿素殺滅瘧疾原蟲的機制尚無定論,未來還需進壹步研究。
b由於非洲和亞洲的瘧疾高發,以及氯喹等藥物的大量和頻繁使用,瘧原蟲——惡性瘧原蟲的耐藥性越來越強。
C.青蒿素研制的RBX-11160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易於推廣使用。
D.基於傳統中藥青蒿素的藥物可以有效抑制瘧原蟲的耐藥性。雖然還在臨床試驗階段,但用不了多久就會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