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醫改政策:控制醫院的藥占比、公立醫院推行零加成、禁止醫院限制處方外流等,醫藥分家的終極路徑日益清晰,艾昆緯數據預測顯示,處方藥外流規模約為4000~5000億元,其中零售市場規模約3000億元。
“處方流轉合作專題論壇”暨大參林醫藥集團和廣州國盈醫藥有限大參林戰略合作發布會,近日在廣州舉行,主辦雙方圍繞處方流轉政策、發展趨勢、處方流轉先鋒模式等做了解讀與分享,並在會議中達成戰略合作的簽約。
雙方將圍繞***建醫藥處方流轉先鋒模式、拓寬參保慢性病患者用藥購藥渠道、針對重點供應商打造“工商零壹站式”服務模式,***同拓展處方藥零售在集采時代的新格局。
作為藥店行業的頭部企業,大參林積極 探索 新的商業模式,以適應新出現的行業變革,與國盈醫藥,***同合作拓展處方零售的新格局。
國盈醫藥是中國最大中外合資醫藥流通企業廣藥集團廣州醫藥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雙方優勢,大參林未來將承接更多臨床品種,促進處方外流並擴大藥店經營的品規數和服務水平。
穩健成長的連鎖藥店龍頭企業
深耕華南市場,逐步走向全國
公司於1999 年在廣東省茂名市成立,2004 年將總部遷往廣州,是華南地區 歷史 悠久的民營醫藥零售集團。
經過數十年的苦心經營,大參林已經成為中國零售藥店行業的領軍企業之壹,位列《中國藥店》“雙百強”榜單前三。
業務布局深耕華南,北上異地擴張。截止2020H1,公司已開業門店*** 5212 家(含加盟店 106家)。
大股東股權集中,上市前激勵計劃深度綁定員工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柯雲峰先生、柯康保先生與柯金龍先生,分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21.39%、21.39%與 16.68%,合計 59.46%,在我國上市零售藥店公司中,公司相對股權集中,未來具備較高的股權釋放空間與股權融資能力。
上市前成立員工持股平臺,深度綁定核心員工。
財務分析:凈利率與周轉率出色,股東回報穩定
營收端穩定增長,利潤端加速明顯。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 69.40億元,同比增長 32.14%,實現歸母凈利潤 5.94 億元,同比增長 56.21%,營收與利潤兩端加速明顯。
毛利率下降,凈利率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凸顯。2020H1 公司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財務費用率分別為 22.13%、4.08%、-0.02%,銷售費用率與財務費用率下降明顯,主要由於疫情期間銷售活動停滯、租金減免以及公司置換低息貸款所致。
議價能力增強,經營性現金流進壹步優化。
經營管理優異,凈利率與周轉率兼得。
受凈利率與周轉率拉動,ROE 有望穩步提高。
成長確定性強,頭部企業將加速成長
東方證券分析師認為,從當下時點來看,藥店行業未來幾年的成長發展仍然有很高的確定性:
壹方面,從產業趨勢看,頭部集中仍然是藥店行業的主旋律,目前國內前10大藥店的市場份額僅22%左右,仍然有很高的提升空間;
另壹方面,隨著醫藥分開/藥品零加成等政策的推出執行、處方外流已經成為行業不可逆的趨勢,處方外流為藥店行業發展帶來新的銷售增量;
除此之外,隨著近年來網上藥店、藥品集中采購等新政策的出現,藥店行業尤其是頭部企業,均在積極的 探索 新的商業模式,且實際情況來看,頭部企業均快速適應了新出現的行業變革,這有利於行業的長期發展。
頭部集中仍是零售藥店行業的主旋律,空間依舊很大
從當下零售藥店行業的發展趨勢看,東方證券分析師認為,當下我國藥店行業,已經進入數量整體飽和,但集中度不斷提升的階段。
從百強藥店的規模上,也可以看出集中度提高的趨勢。
進壹步將百強藥店拆開看,1-10強的銷售占比明顯上升,2010-2018 年,由 11.52%上升至21.58%,增長 10.06 個百分點,即百強藥店占比增長份額大部分由前十強貢獻,市場份額向前十強集中。
從集中度提高的具體節奏來看,2017 年開始出現明顯拐點,增量大幅向前十家集中。
從新店盈利周期上看,也再次反映集中度提升的趨勢。
處方外流逐步兌現,行業增量流入確定性高
事實上,隨著藥品零加成在全國各地的實施,院內藥房已逐漸成為醫院的成本端,醫院本身就有處方外流的動力,且從政策上看,國家也對處方外流持明顯的支持態度。
處方外流已經成為藥品行業內不可逆的長期趨勢,而帶量采購又驅動慢病處方流出。因此,及早地布局為承接外流做準備,將成為零售藥店未來制勝的關鍵點。
從結果上來看,東方證券分析師發現也是如此,近年來百強藥店處方藥銷售規模上升明顯。
宏觀口徑也再次從側面印證,藥店行業處方藥的占比正在提高。
從影響上來看,處方外流對藥店行業的影響深遠,未來處方外流規模超千億,零售市場有望長期受益。
東方證券分析師認為,未來處方外流是醫藥行業的大趨勢,零售藥店行業有望大幅受益,對此,我們進行以下敏感性分析。
核心假設:
1、考慮到2017 年零售藥店占比提高0.1%,2018 年占比提高0.3%,在醫藥分離大背景下,東方證券分析師預計處方外流仍將會提速,預計樂觀、中性、悲觀的零售藥店占比提高分別為 2.5%、1.5%、0.5%;
2、2018 年藥品行業的增速為 6.3%,考慮到中國老齡化以及藥品的可及性因素,預計未來藥品行業的復合增速為 6%。
基於以上假設,東方證券分析師預計我國2030年零售藥店市場規模在中性假設下可達到 1.41 萬億,零售藥店銷售規模占比 40.9%,市場規模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互聯網藥店+集采政策,促使藥店行業積極 探索 新模式
(1) 互聯網本質是渠道,有望與線下門店形成互補
醫藥電商發展迅速,B2C 占比迅速提高。2020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政策與需求兩端對互聯網醫藥電商的接受程度逐漸提高,預計未來互聯網電商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
但雖然我國近些年互聯網藥店銷售規模快速增長,但東方證券分析師也發現B2C 領域的銷售品類與線下藥房差別很大。
在線上電商的大趨勢下,藥店行業也在積極 探索 該模式,如O2O 等。東方證券分析師認為,相較於 B2C 而言,O2O 在銷售結構上與線下藥店類似,但在消費者年齡與消費時間上與線下藥店又形成了良好的互補效應。
天眼查APP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430萬家電商相關企業,廣東省以近84萬家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浙江省和福建省數量次之,均擁有超過50萬家相關企業。
截至10月19日,我國今年已新增超過120萬家電商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
其中,前三季度新增超過111萬家電商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比增長65.98%。第三季度新增近50萬家相關企業,環比增長16.77%。
(2) 集采加速出清落後供給,頭部企業多措施應對
集采政策進壹步深化。長期來看,隨著醫保控費等因素的影響,集采仍會持續進行。
東方證券分析師認為,帶量采購政策對零售藥店乃至整個醫藥行業的影響是持續並深遠的。
集采藥品規模出現同比下滑。
面對集采政策,藥店企業也在積極地 探索 新的模式,總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參加集采:各省陸續將零售藥店納入集采範圍,藥店可以拿到與公立醫院同樣的價格,目前四家上市藥店均表示跟進集采,擁有集采品種後,預計連鎖藥店對患者的引流作用明顯提高。
2)聯合上遊:壹方面,集采未中標的原研藥企將加大零售藥店渠道的投放力度,原研藥品毛利率上升明顯,有效對沖集采品種的利潤額下滑;另壹方面,藥店與更多工業企業接觸,能夠承接更多臨床品種,促進處方外流並擴大藥店經營的品規數。
3)擴大規模:頭部企業憑借資本力量持續處於擴張狀態中,行業整合期尚在進行中,壹方面在頭部企業內生與外延穩定增長的前提下,集采政策對業績負面影響的敏感度將下降,另壹方面規模的擴大能夠從商家處獲得返利,從而有效對沖集采政策的負面影響。
4)優化服務:目前行業進壹步向規範化與專業化發展,圍繞處方藥的多業態零售藥店已經出現,特藥、慢藥藥房等發展迅速,頭部企業人才儲備豐富,專業藥事服務能力較強,多業態發展有助於企業的良性經營。
東方證券分析師認為,雖然2020年集采規模進壹步擴大,但大型零售藥店也可以參與集采並給予 15%的加價空間,在成本端與利潤端均得到了改善,且由於集采品種已大幅度降價,即便 15%的加成對於客戶的敏感性並不會特別的高,加之考慮到去公立醫院的時間成本、交通成本等,零售藥店的便利性凸顯,預計 2020年零售藥店客流的分流情況將得到好轉,集采品種的盈利情況也將得到改善。
今年的疫情促使互聯網醫藥零售政策進壹步放開,大參林在線下門店基礎和商品資源競爭優勢下,積極 探索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加速推動O2O、B2C電商模式的發展。
通過第三方及自建的購物平臺,以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大參林網上商城APP等渠道為顧客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費。
現階段,零售藥店行業目前增長相對穩定,頭部企業競爭力逐步凸顯,行業進入了加速頭部化的階段,在醫藥分離的大背景下,處方外流能為零售藥店行業帶來新增量,華南地區零售藥店龍頭大參林和廣州國盈醫藥,***拓處方藥零售新格局值得期待。
註:本文內容主要摘自東方證券研究所研報,中外行業研究整理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