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入致熱、致敏物質,如熱原、死菌、遊離菌體蛋白或其他代謝產物,可發生反應。靜脈輸液對無菌要求極高,無論是藥物、溶液、藥瓶,還是消毒皮管以及操作過程都要求無菌,基層醫院很難保證,即使是大醫院也不能完全保證無菌,否則超過1%的輸液就會發生輸液反應。因此,切忌不管是否需要,盲目輸液。
其實,靜脈輸液還有很多弊端。最常見的就是剛才提到的輸液反應。因為輸液的藥液從配置到操作都是人為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帶來汙染。另外,註射液本身可能存在壹定的雜質或添加劑,極有可能對人體構成潛在威脅;患者自身的體質過敏特性,都有可能因輸液而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輸液反應是無法絕對避免的,嚴重的急性輸液反應對於體質較弱的人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另壹個越來越被人們認識到的危害是微粒,藥液中直徑在2-50微米之間的不溶性微粒是肉眼看不見的,這些微粒進入人體循環系統後,不能在體內代謝,有可能造成各種輸液汙染疾病,如小血管堵塞或肺內肉芽腫等,尤其是嬰幼兒,血管細,微粒危害就更容易發生。
輸液室裏有形形色色的病人,尤其是基層醫院,條件有限,有時無法做到對病人的分類隔離,很容易通過空氣傳播和物理接觸變成病毒和細菌的二次感染。
還有就是輸液肯定會增加藥費。還有壹些輕微腸道感染的患者,大量抗生素的輸入也會造成體內正常菌群的紊亂。長期輸液還可能引起靜脈炎。
關於輸液代替中藥那是不可能的,前者只是補充生存的熱量和修復體內的蛋白質等東西,而後者是利用藥物調節人體的機能,改善人體的內環境,促進人體自身的強壯。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比如汽車輪胎車輪磨損了,滾動不靈活,輸液就是在車輪裏面灌註潤滑油讓車輪能跑起來,但其實表面還是粗糙的,壹旦沒有潤滑油汽車還是跑不動,而中藥就是在粗糙的表面塗壹層膜,或者幹脆換壹個車輪。
我建議可以短期輸液,保證身體營養,配合中藥調理,這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在調理期間妳會發現老人的胃口會逐漸好起來,這個時候就可以停止輸液了,而且要註意在身體機能沒有調整好之前不要隨便吃補品,老人體質虛弱,往往容易虛不受補,吃補品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是身體的負擔。最好去壹些有名的中醫院,國家有特許的診所等等,專門授予特許診所的高級中醫師,壹般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