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病人後環境
食物中毒多來自食物,在采樣時應優先考慮病人進食的食物,對病人剩余的、未進食的食物進行采樣。只有當患者所食用的食物都不容易獲得時,才應考慮從其他環境因素(如土壤、水質等)中采樣。
2.先重要部位後壹般部位
采樣時應考慮食物中毒的特異性,優先選擇可能富含代表性和富含重要食物成分的部位作為樣本。例如,肉類食物中毒時,應優先選擇肉和血等含劑量較高的部位,其次才是骨頭和脂肪。此外,還有必要根據食物的性質和特點區分不同類型的食物。但無論如何,都需要進行無菌或酒精消毒等操作,以避免交叉汙染。
3.多次取樣同時送檢
由於食物中毒的原因多種多樣,取樣應盡量多次,且每次取樣都要選取不同的重要部位和壹般部位,以保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同時,在保證樣品完整、密封的前提下,還要盡快送檢,避免出現樣品不連貫、汙染、變質等問題。
4.食物中毒實驗室檢測的其他原則
除上述基本采樣原則外,食物中毒實驗室還需註意其他幾個方面,如使用符合規範和標準的采樣容器和采樣工具,保持采樣工具清潔、無菌等,做好采樣前、采樣中、采樣後的記錄和標識。保持采樣時的標記信息與患者個人信息壹致。同時,檢測時還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和技術手段,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做出準確的診斷判斷。
5.食物中毒樣本采集時間
食物中毒檢測的時間非常重要,壹旦認為自己或顧客中毒,壹定要及時采集樣本。對於某些細菌和毒素,如果不在 48 小時內開始治療,可能會造成致命後果。采樣時還要註意,大多數中毒病例發生在進食後 24 小時內,因此盡快采樣送檢是及時診斷、防止大面積擴散的關鍵。
6.采樣人員的資質和培訓
食物中毒的檢測需要專業合格的檢測人員操作和處理,檢測人員必須經過食品安全和無菌操作等方面的專業培訓。采樣人員要做好自身衛生防護、衣物消毒工作,並嚴格按照規定進行采樣和記錄,確保樣品采集的質量和安全。在制定具體的采樣方案和操作規程時,采樣人員還應了解相關的法規、政策和標準要求,確保檢測數據結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合理的采樣方法和操作程序是確保準確無誤地檢測出食物中毒的前提,也能為後續的預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