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作家斯蒂文森的著名小說《金銀島》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島為背景寫的,該島位於距哥斯達黎加海岸480千米的海中,曾是17世紀海盜的休息站。
海盜們將掠奪的財寶在此裝裝卸卸,埋埋藏藏,為這個無名小島平添了神秘色彩。據說島上至少埋有6處寶藏,其中,最吸引尋寶者的是秘魯利馬的寶藏。
自從1535年西班牙殖民頭子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占領秘魯直到1821年秘魯獨立,利馬始終都是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總督的駐地。當年,殖民軍到處大肆殺害印第安人,並從他們那裏搜刮了大批金銀飾物,聚斂到利馬,然後定期裝船運回西班牙。
所以,利馬號稱富甲南美洲。 1820年,當被稱為“解放者”的秘魯民族英雄玻利瓦爾所率領的革命軍即將進攻利馬時,利馬的西班牙總督倉皇出逃。
他將多年搜刮的財寶,包括黃金燭臺、金盤、真人般大小的聖母黃金鑄像裝上壹艘“親愛瑪麗”號的帆船上逃走。不料,到了海上,船長湯普遜見財起意,殺死了西班牙總督。
為了安全起見,船長將財寶藏進了可可島上的壹個神秘的洞穴內。這主要是因為幾個世紀以來,可可島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有助於擺脫任何海上監控和追蹤,成為南美洲海盜們壹個頗有吸引力的避風港。
湯普遜將船上的主要財寶小心翼翼地埋藏在可可島之後,毀掉了“親愛瑪麗”號帆船,與船員們分乘小艇去了中美洲。 他們謊稱在海上遇到了無法抗拒的狂風暴雨,船觸礁沈沒了。
但是,盡管湯普遜大肆宣揚了很久,他的海盜行為還是被完全識破了。他的同夥們在酷刑下供出了實情,並受到了懲罰。
而在以後的日子裏,湯普遜壹直沒有找到適當機會重返可可島取走寶藏。1844年,湯普遜病人膏肓,也許為了擺脫良心上的譴責,在臨死前他向自己的好友基廷透露了可可島上的藏寶秘密,並且給了基廷壹份平面圖和有關藏寶位置的資料。
基廷按照湯普遜所說的,先後3次登上可可島,帶回了價值5億多法郎的財寶。但是“親愛瑪麗”號船上的主要財寶卻始終沒能找到。
後來,基廷又將可可島的秘密告訴了好友尼科拉?菲茨傑拉德海軍下士。由於菲茨傑拉德太窮,就壹直沒有雇船去可可島尋寶。
菲茨傑拉德臨死前,將藏寶情況告訴了柯曾?豪上尉。 不過,柯曾?豪上尉也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去成可可島。
就這樣,有關可可島上藏寶的資料年復壹年地遺贈著、傳遞著,後來還被盜窺過、交換出售過。神秘的寶藏誘惑著眾多人前往可可島,試圖找到船長的藏寶。
也許太神秘,也許太虛假,也許太隱蔽,這些傳說中的寶藏仍然不見天日,依舊使人著魔。 1927年,法國托尼?曼格爾船長得到了藏寶資料。
他帶著得到的這些資料,曾於1927年和1929年兩次去可可島上尋找藏寶。托尼?曼格爾經過分析認為,湯普遜的那筆財寶就埋在希望海灣南邊和石磨島西北邊的海下。
他在那裏還確實找到了壹個在落潮時近壹個小時裏可以進人的洞穴。 而在那個地方,水流特別急。
他在洞裏尋寶的時候差點被淹死,拼命掙紮了半天總算回到了岸上。他以為“這是對藏寶尋找者的詛咒”,從此再也不敢去那裏冒險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可可島藏寶的資料越來越多,而且都自稱是可靠材料。美國洛杉磯壹個有錢的園藝家詹姆斯?福布斯擁有壹份藏寶圖。
他曾經帶著現代化的先進器材5次去過可可島,遺憾的是,最終壹無所獲。1978年,壹件意料不到的事情使所有尋寶者目瞪口呆:哥斯達黎加 *** 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理由,封閉了可可島,嚴禁任何人挖掘。
然而這之中又隱藏了壹個怎樣的新秘密呢?當年利馬城裏的無價之寶究竟藏在哪裏呢?它們會永遠被埋葬嗎?也許它們仍然沈睡在可可島上某個神秘的角落。
咖啡的歷史是怎樣的西方人都熟知咖啡有三百年的歷史,然而在東方,咖啡在更久遠前的年代已作為壹種飲料在社會各階層普及。
咖啡出現的最早且最確切的時間是公元前8世紀,但是早在荷馬的作品(希臘詩人,生卒年有爭論,壹較權威說法是生於公元前744年---譯者註)和許多古老的 *** 傳奇裏,就已記述了壹種神奇的,色黑,味苦澀,且具有強烈 *** 力量的飲料。公元10世紀前後,阿維森納(Avicenna,980-1037,古代 *** 世界最傑出的集大成者之壹,是哲學家,醫生,理論家等---譯者註)在用咖啡當作藥物治療疾病。
還有壹個源自15世紀的奇特故事,傳說壹個也門牧羊人看見壹群山羊從壹叢灌木上銜落色澤微紅的漿果,很快這些山羊變得焦躁不安,興奮不已,這個牧羊人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壹位修道士(在中東和西方古時修道士是掌握知識的上層階級---譯者註), 這位修道士將壹些漿果煮熟,然後提煉出壹種味苦,勁足的,能驅趕困倦和睡意的飲料。
可可島寶藏在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可可島位於中美洲哥斯達黎加太平洋沿岸以南600千米的海面上,面積只有24平 方千米,風景秀麗,是人人向往的旅遊勝地。
關於可可島,有壹個十分誘人的傳說——島上埋藏著大量的金銀珠寶,事實上,這才是該島聞名遐邇的根本原因。有關島上神秘財寶的傳說很多,說法雖不壹致,但大同小異。
從1535年西班牙殖民頭子弗朗西斯科?皮紮羅占領秘魯開始,利馬壹直被作為南 美西班牙殖民地總督的駐地,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1821年。當年,殖民軍在南美肆無 忌憚地殘殺印第安人,大量掠奪當地的金銀財寶,並將其聚集在利馬,然後定期用船只裝運至西班牙。
當時有人說利馬連大路都是由“金銀鋪砌而成”,這當然有誇張的成分, 但說利馬富甲南美卻壹點不假。當科克倫勛爵在海上擊潰了西班牙人的三詭戰艦“埃斯梅拉達號”和其他幾艘戰艦後,聖馬丁將軍也很快兵臨利馬城下。
趁西班牙人大亂之 際,以威廉?湯普森為首的英國海盜洗劫了秘魯太平洋港口城市卡亞俄,並且先於聖馬 丁的船隊,帶著劫掠的大批金銀珠寶逃離卡亞俄港。據史料記載,這批寶物價值連城, ***計24大箱,其中包括大量金幣、金杯、壹尊聖母瑪利亞金像以及其他數不勝數的金銀首飾和寶石。
湯普森船長在“瑪麗?迪爾號”滿載著乘客和貴重物品起航後,改變了主意,他沒有將船開往西班牙港口城市加的斯,而是徑直往北駛去。他在船員們的協助下,把船上 的乘客統統殺死並殘酷地扔進了大海,從此“瑪麗?迪爾號”成了壹艘名副其實的海盜 船。
經過壹番考慮後,湯普森決定往可可島進發。湯普森的考慮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 幾個世紀以來,可可島與世隔絕,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他能夠輕易地擺脫任何海上 監控和追蹤,這對南美洲海盜們來說是頗有吸引力的。
湯普森小心翼翼地將船上的 主要財寶埋藏在可可島,然後將“瑪麗?迪爾號”帆船毀掉,與船員們分乘小艇去了中 美洲。也許是為了擺脫良心上的譴責,湯普森在臨死前,決定向壹個人透露可可島上的藏寶秘密,他選中了自己的好友基廷,並將壹份平面圖和關於藏寶位置的資料交給了他。
基廷曾3次登上可可島,帶回的財寶價值5億多法郎,但他始終沒能找到“瑪 麗?迪爾號”船上的主要財寶。後來,基廷又向好友尼科拉?菲茨傑拉德海軍下士說了可可島的秘密。
這位海軍下士很窮,甚至沒有足夠的錢購買壹條船,所以他壹直沒能去 可可島。菲茨傑拉德臨死前,又將藏寶情況告訴了曾經救過自己性命的柯曾?豪上尉。
由於種種原因,柯曾?豪上尉也沒能去成可可島。有關可可島上藏寶的資料就這樣壹 次又壹次地不斷傳遞,壹份菲茨傑拉德根據基廷提供的情況寫成的資料,至今保存在 澳大利亞悉尼的“海員和旅遊者俱樂部”裏。
1927年,法國托尼?曼格爾船長復制了這份資料,並於1927 ~ 1929年兩次去可可 島上尋找寶藏。湯普森是在1820年用壹個八分儀埋藏這筆財寶的,因為它有很大偏差, 這種八分儀在1820年藏寶之後就被回收不再使用了。
根據1820 ~ 1823年的航海儀表 資料,托尼校正了湯普森的某些數據,並確信湯普森的財寶就埋在希望海灣和石磨島附 近的海島。托尼?曼格爾找到壹個洞穴,它只有在落潮時將近壹個小時的時間裏可以進 人。
他獨自壹人進人,但洞穴水流很急,當他竭力在水下排除洞外雜物時,洞口的水越 來越多,差壹點將他淹死。經過壹番掙紮,最終回到岸上,他把這個看成是“對藏寶尋 找者的詛咒”,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去那裏冒險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可可島藏寶的資料也越積越多,雖然他們都自稱是可靠的。曾有無數尋寶人滿懷希望去可可島探寶,結果卻總是空手而歸。
幾經折騰,原來風光旖旎的小島已被折磨得滿目瘡痍,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近,為保護島上的植物資源,哥斯達黎加 *** 從長遠利益出發,決定禁止人們到可可島上探寶。
同時 *** 也相應地提高了旅遊者在可可島上應交納的稅金和船只的停泊費,前壹項由原來的1.2美元增加到15美元,後壹項則由每天15美元增至100美元不等。這些措施雖然能大大限制旅遊者的活動,卻不能阻擋人們對可可島寶藏的向往。
可可托海地理位置,歷史,特色,風俗可可托海鎮位於新疆 *** 爾自治區北部富蘊縣城東北48公裏的阿爾泰山間。
額爾齊斯河剛好從鎮中穿流而過,便是鎮名的來歷。可可托海,哈薩克語的意思為“綠色的叢林”。
蒙古語,意為“藍色的河灣”。這裏是全國第二冷極,富蘊的水電部門測出了零下60℃的數據,但未被認可。
而在此期間,黑龍江的漠河氣象站也測出零下60℃的低溫,於是漠河便被定為中國第壹寒冷區,而富蘊就只有屈居第二了。 人口現狀 可可托海鎮處於礦區,礦務局人口占多數,到2000年底全鎮居住總人口為601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14人,由漢族、哈族、維族、 *** 等十七個民族構成,其中漢族2300人,占38.24%,哈族2457人,占40.85%,維族835人,占13.88%, *** 336人,占5.58%,其它少數民族86人,占1.42%。
哈薩克族和蒙古族牧民,他們住的木屋墻很厚,屋內生有熊熊爐火,很暖和。物產概況 (1) 礦產資源:可可托海鎮有世界著名的"三號"礦脈,被世界公認為稀有金屬"天然陳列館",有鉭、鈮、鈹等86種礦產品,可可托海鎮還盛產海藍、碧璽、石榴石、芙蓉石、玉石、水晶等多種寶玉石。
(2) 野生動物、藥用植物資源:可可托海鎮東、西、北部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中草藥和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中草藥主要有冬蟲夏草、雪蓮、黨參、三七、百合、赤芍、野罌粟、麻黃草、柴胡、五靈脂等;野生動物有雪貂、雪雞、鹿、野豬、柴貂、靈貓、旱獺、棕熊、雪兔、松鼠等,還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北極鮭、哲羅鮭魚。旅遊資源 在距可可托海鎮鎮10公裏處有1931年8月11日地震遺留下的壹條規模宏大的地震斷裂帶,它是世界上最罕見、最完好的斷裂帶之壹;有申報國家級含幾十種礦物質的3號礦坑地質遺跡;額爾齊斯河水源頭自然風光;伊雷木湖湖水清澈透明,夏季氣候涼爽宜人,是度假的好去處;獨特的冬季冰雪資源,有神鐘山、大石門、小石門、溫泉、神泉、仙人洞、奇山怪石等,也是尋找碧璽、海蘭、水晶、雪蓮、冬蟲夏草等寶地。
氣候資源(1)春季(4-5月):幹旱多風,溫度變化大。降水少。
(2)夏季:(6-8月):夏季短、少炎熱。光照強、晝長夜短。
山區夏季涼爽,月平均氣溫小於20℃。 (3)秋季(9-10月):秋高氣爽,晴好天氣多,每月晴天日數平均為21~29天;降水較夏季顯著減少,阿爾泰山區7月底即見初霜。
初雪日在9月底10月初,9月下旬至11月由阿爾泰山區向南至河谷平原先後形成凍土。 (4)冬季(11月~翌年3月):冬季嚴寒漫長,積雪厚。
阿爾泰山區東部的青河、可可托海壹帶,冬季各月平均氣溫均低於零下20度,其中,可可托海最冷。歷史沿革 可可托海鎮是依托新疆稀有金屬而發展起來的壹個獨具特色的工業小城鎮,此鎮曾是富蘊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該地三十年代初為遊牧區,當時河兩岸山清水秀,蒼松、翠柳、白樺交錯蔥郁,為此哈薩克族牧民稱之為"可可托海",語意為綠色的叢林。1935年在此地發現稀有金屬礦藏,1951年由中蘇合營成立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礦管處,開始大規模開采,到1955年蘇方撤離時已基本形成壹個礦山集鎮,遺留下許多俄式建築,是壹個具有五十多年稀有金屬礦產品生產歷史,曾經為國家的經濟和國防建設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稀有金屬礦山企業,人口最多時達到3萬余人。
可可托海黑色金屬居全疆之首,全國第二,特別是稀有金屬、重金屬聞名遐邇,可可托海鎮轄區內稀有金屬礦早在建國初期便響譽海內外,被稱為世界第四大露天礦的“三號礦脈”,含有鉭鈮、鉀、矽等84種礦物,被中外專家稱之為“天然礦物陳列館”。60年代,從三號礦脈開出的礦石就占了我國還蘇聯外債的三分之壹。
“三號礦脈”經幾十年的開挖,現已形成了壹個巨大的地坑,好似壹頂草帽,最深可達200余米,“三號礦脈”現已通過申報獲得“國家級地質公園”稱號。城鎮特點 可可托海鎮擁有大量的俄式建築,有歷史文化名鎮的美稱,2004年被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街區。
這裏冬寒夏涼,曾有“中國寒極”之稱,是盛夏休閑避暑的理想去處,周邊有極為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礦產資源,可可托海東溝旅遊風景區是繼哈納斯之後又壹處值得開發的精品級風景區。 可可托海鎮交通便捷,物業通暢為富蘊縣最為繁華的商業流通鄉鎮,其文化昌盛,名勝古跡眾多,自然風光優美。
自建鎮以來,可可托海鎮現存40余處俄式歷史建築,其建築工藝精湛,獨具壹格,影響深遠。 可可托海鎮山水資源非常豐富,環境優越、氣候宜人、四面環山,特別是東部——額爾齊斯河大峽谷,那裏山環水繞、奇石怪巖,尤其是筆直聳立在額爾齊斯河畔的壹座酷似壹口大石鐘的石山,更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讓人感慨萬分,無比神往。
西部有水草豐腴,遼闊無際的夏季牧場;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伊犁木湖離鎮區約2公裏處,可可托海電站就建在深136米的石山之下,這裏還有1932年發生8級大地震因山體塌陷而留下的約300公裏長的地震斷裂帶;經過這 些年的宣傳建設,已初步形成了以額河源、神鐘山、“三號礦脈”、夏季牧場、地震斷裂帶為代表的景點;前幾年在額爾齊斯河發現了壹枚奇石,約1cm3大小,晶瑩透明的結晶體,。
可可原產於哪裏可可豆(Cocoa)原產於南美洲,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歷史
巧克力最早是墨西哥人制作的。15世紀初期,西班牙探險家埃爾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發現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正在飲用壹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壹種飲料。科爾特斯品嘗後在1528年帶回西班牙,並且在西非的壹個島上種植了可可樹。西班牙人將可可豆磨成粉,加入水和糖,加熱後制成的飲料被稱為“巧克力”。這種飲料非常受歡迎。不久制作這種飲料的方法被意大利人學會,並且很快傳遍了歐洲。
1642年,巧克力被作為藥品引入法國,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1765年,巧克力進入美國,被托馬斯·傑斐遜贊為“具有健康和營養的優點”。 1847年,巧克力飲料中被加入可可脂,制成如今人們熟知的可咀嚼巧克力塊。 1875年,瑞士發明了制造固體巧克力的方法,從而有了現在所看到的巧克力。 1914年,第壹次世界大戰 *** 了巧克力的生產,巧克力被運到戰場分發給士兵。
制作
可可豆經發酵、幹燥、烘焙、研磨,制成可可汁。可可汁可制成可可油與可可粉,或選高品質的粗制可可汁經進壹步加工制成巧克力。
巧克力的歷史巧克力是拉思科發明的。
早在16世紀初,可可豆就被哥倫布從南美洲帶到了歐洲,可是到了16世紀30年代初,可可才在歐洲受到廣泛的歡迎,並生產出了巧克力。究竟是什麽原因使歐洲人重新認識可可了呢? 這裏面還有壹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呢。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險家科爾特斯為首的探險隊進入墨西哥腹地。旅途艱辛,隊伍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壹個高原。
隊員們個個累得腰酸背疼、筋疲力盡,壹個個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動彈。 正在這時,從山下走來壹隊印第安人。
友善的印第安人見科爾特斯他們壹個個無精打采,立刻打開行囊,從中取出幾粒可可豆,將其碾成粉末狀,然後加水煮沸,之後又在沸騰的可可水中放入樹汁和胡椒粉,頓時壹股濃郁的芳香在空中彌漫開來。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給科爾特斯他們。
科爾特斯嘗了壹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難喝!”但是,考慮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禮節,科爾特斯和隊員們還是勉強喝了兩口。 沒想到,才過了壹會兒功夫,探險隊員們好像被施了魔法壹樣,體力得到了恢復!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將配方如實相告,並得意地說:“這可是神仙飲料啊!”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國王敬獻了這種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飲料,只是,考慮到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聰明的科爾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樹汁和胡椒粉。
“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並因此封科爾特斯為爵士。 從那以後,可可飲料風靡了整個西班牙。
壹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為經營可可飲料而發了大財。 壹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想:調制這種飲料,每次都要煮,實在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壹小塊,用水壹沖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裏就能吃,那該多好啊! 於是,拉思科開始了反復的試驗。
最終,他采用濃縮、烘幹等辦法,成功地生產出了固體狀的可可飲料。拉思科將他的固體狀可可飲料叫作“巧克力特”。
拉思科發明的巧克力特,是巧克力的第壹代。 西班牙人是很會保密的。
他們嚴格保密可可飲料的配方,對巧克力特的配方也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後的1763年,壹位英國商人才成功地獲得了配方,將巧克力特引進到英國。
英國生產商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原料裏增加了牛奶和奶酪,於是,“奶油巧克力”誕生了。 奶油巧克力,是巧克力的第二代。
當時,巧克力的味道雖說不錯,但因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無法與水、牛奶等融為壹體,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爽滑。直到1829年,荷蘭科學家豪威發明了可可豆脫脂技術,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於完美。
這就是巧克力的第三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享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