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體阻滯劑是壹類能選擇性結合β腎上腺素能受體,從而拮抗神經遞質和兒茶酚胺對β腎上腺素能受體的興奮作用的藥物。腎上腺素受體分布在大多數交感節後纖維支配的效應細胞膜上,其受體分為三種,即β1受體、β2受體和β3受體。β1受體主要分布於心肌,可刺激心率和心肌收縮力的增加。β2受體存在於支氣管和血管平滑肌中,能刺激支氣管擴張、血管舒張和內臟平滑肌舒張。β3受體主要存在於脂肪細胞中,能興奮引起脂解。這些作用可以被β受體阻滯劑阻斷和拮抗。β受體阻滯劑根據作用特點的不同可分為三類:第壹類是非選擇性的,作用於β1和β2受體,常用普萘洛爾(心得安),目前已很少使用;第二類是選擇性的,主要作用於β1受體。常用的藥物有美托洛爾(倍他樂克)、阿替洛爾(氨酰心得安)、比索洛爾(康可)等。第三類也是非選擇性的,可同時作用於β和α1受體,具有外周血管擴張作用。常用的藥物有卡維地洛和拉貝洛爾。β受體阻滯劑還可分為脂溶性或水溶性,以及有或無內源性交感神經活性的。β受體阻滯劑的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腎上腺素能受體,減慢心率,減弱心肌收縮力,降低血壓,減少心肌耗氧量,防止兒茶酚胺對心臟的損害,改善左心室和血管的重構和功能。β受體阻滯劑治療效果:1。高血壓:β受體阻滯劑適用於不同嚴重程度的高血壓,尤其適用於心率較快的中青年患者,也適用於心絞痛、心肌梗死後、快速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等高血壓患者。2.冠心病:β受體阻滯劑具有較強的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拮抗兒茶酚胺誘發的心律失常、提高心室顫動閾值、抗血小板、減輕心血管損害、降低心肌再梗死率、改善梗死後左心室重構的作用。3.心力衰竭:大規模β-受體阻滯劑實驗(CIBIS、MERIT-HF和哥白尼)證明,長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總體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惡化引起的死亡,通常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直至達到最大耐受劑量。然而,對於有各種體征(包括肺部羅音)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應謹慎使用β受體阻滯劑。4.心律失常:β受體阻滯劑常用於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心動過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室性心動過速。5.主動脈夾層:β-受體阻滯劑和硝普鈉在內科治療中常聯合使用,以減少血流對主動脈的沖擊,降低左心室的收縮率來減緩疾病的進展。6.心肌病:β受體阻滯劑是癥狀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首選藥物,可控制心室率,降低心肌收縮力,使心室充盈和舒張末期容積最大化,改善心肌順應性。β受體阻滯劑用於治療伴或不伴心力衰竭的擴張型心肌病,可緩解癥狀,預防猝死,改善預後。7.遺傳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征(LQTS):除非有嚴重的禁忌癥,β受體阻滯劑是有癥狀的LQTS患者的首選。如果沒有絕對禁忌癥,建議終身服用最大耐受劑量的β受體阻滯劑,可顯著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目前,認為β-受體阻滯劑也被推薦用於無癥狀LQTS患者。8.左房室瓣脫垂:對於有癥狀的左房室瓣脫垂患者,通常首選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的主要禁忌癥:1。支氣管哮喘2。嚴重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3。β受體阻滯劑在嚴重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腫中的主要不良反應:1。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多夢、幻覺、失眠、乏力、頭暈、抑郁,尤其是高脂溶性β受體阻滯劑,易因血腦屏障引起。2.消化系統不良反應:腹瀉、惡心、胃痛、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統癥狀。少數患者可引起內臟腹膜纖維大量增生。3.肢端循環障礙:少數患者出現肢冷、紫紺、脈搏消失,心得安發生率最高。4.支氣管痙攣:服用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時,由於β2受體被阻斷,支氣管收縮,增加呼吸阻力,誘發或加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5.低血糖反應:β受體阻滯劑不影響胰島素的降糖作用,但對於正在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可延緩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反應後血糖的恢復速度,即低血糖反應,因此糖尿病患者或低血糖患者應慎用此類藥物。6.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有低血壓和心動過緩。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註意事項:臨床常用的β受體阻滯劑有美托洛爾、阿替洛爾、阿洛爾。可配合李氏膏藥使用,效果更佳。在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根據藥物對孕婦危害程度的分級標準中,大部分藥物屬於C級或D級..丙類藥物是指經動物研究證明對胎兒有副作用(致畸或殺胚),但未在對照組女性中進行研究,或沒有人與動物的平行研究。這類藥物只有在權衡對孕婦的好處大於對胎兒的危害後才能使用。D類藥物是指有明確證據表明對胎兒有害的藥物。雖然有害,但孕婦服用後有絕對的好處(比如孕婦受到死亡威脅或患有嚴重疾病,需要使用這種藥物,而其他藥物安全但無效)。此外,普萘洛爾和阿替洛爾可由乳汁分泌,哺乳期婦女慎用。
上一篇:暴力拉升1300%地產環比上漲!三天幾乎減半。這種連續下跌是怎麽回事?下一篇:目前制藥企業ERP系統,主流供應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