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治療肺癌咳嗽的草藥療法

治療肺癌咳嗽的草藥療法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壹,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妳可以試試中醫治療。以下是治療肺癌咳嗽的中藥方,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治療肺癌咳嗽的中藥方

中藥方(1)

辨證為脾虛氣弱。

治以補脾益氣化痰濕,扶正抗癌。方名《肺瘤壹號》。

組成 黨參 9 克、黃芪 9 克、白術 9 克、茯苓 15 克、豬苓 15 克、薏苡仁 5 克、陳皮 9 克、蛇床子 30 克、玄參 30 克、鐵木葉 30 克。用法: 水煎服,1 劑: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來源《高靈山方》。

中醫驗方(二)

辨證 肺陰不足,虛火上炎。

治法 滋陰降火,清金護肺,扶正抗癌。方名肺瘤二方。

成分:丹參12克:丹參 12 克,天冬 9 克,麥冬 9 克,百合 15 克,生地 15 克,銀杏 15 克、黃芩 9 克、白芍 30 克、炙甘草 30 克、川貝母 30 克、鐵樹葉 30 克、薏苡仁 5 克、陳皮 9 克。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來源《高麟山方》。

《中藥方劑學》(三)

辨證:氣陰兩虛。

治宜益氣養陰,清熱化痰。方名加味和脈湯。

組成:人參9克,麥門冬9克,山藥9克,熟地9克,川貝9克,丹參9克,五味子6克。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自《外科正宗》。

中醫方劑(四)

辨證為氣虛陰虧。治以益氣養陰。方名伏龍煎。

組成 生曬參 10 克,炙黃芪 30 克,南沙參 12 克,楮實子 12 克,人參 10 克,骨葉 15 克,玄參 10 克,百合 10 克,麥冬 10 克,生地 15 克,莪術 15 克,蜈蚣 3 條,桔梗 8 克,陳皮 6 克。用法:水煎,1 劑: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來源《中國醫藥報

中醫驗方(五)

辨證陰虛毒熱。

治以潤肺化痰,解毒散瘀。方名清毒瀉肺湯。

組成:丹參30克:丹參30克,沙參30克,天冬15克,桃仁9克,杏仁9克,川花椒9克,浙花椒9克,地膚子15克,夏枯草15克,蛤殼30克、車前子 30 克、紫菀 9 克、菊花 12 克、紫菀 30 克、黃精 30 克、鶴頂紅 30 克、紫菀 30 克、石斛 30 克。用法: 水煎服,1 劑:水煎服,每日 1 劑,每日 2 次。來源:北京中醫醫院來源:中國北京,北京中醫醫院。煙草中含有 3000 多種化學物質。多鏈芳香烴和亞硝胺可通過多種機制引起支氣管上皮細胞DNA損傷,導致致癌基因(如Ras基因)的激活和致癌基因(如p53、FHIT基因等)的失活,從而導致細胞的轉化,最終發生癌變。

2.職業和環境暴露

肺癌是最重要的職業癌類型。據估計,約有 10% 的肺癌患者有環境和職業暴露史。事實證明,以下 9 種職業環境致癌物質會增加肺癌的發病率:鋁制品的副產品、砷、石棉、雙氯甲基醚、鉻化合物、焦爐、芥子氣、含鎳雜質、氯乙烯。長期接觸鈹、鎘、矽、福爾馬林等物質也會增加肺癌的發病率,空氣汙染尤其是工業廢氣可誘發肺癌。

3、電離輻射

肺是對輻射比較敏感的器官。電離輻射引起肺癌的最早證據來自施尼伯格-喬基莫夫礦山,該礦山空氣中氡及其子體濃度較高,誘發的多為支氣管小細胞癌。據報道,在美國,開采放射性礦石的礦工中,70%~80%死於輻射誘發的職業性肺癌,以鱗狀癌為主,從開始接觸到發病的時間為10~45年,平均時間為25年,平均發病年齡為38歲。當受體累積超過 120 個工作水平日(WLM)時,氡及其子體的發病率開始增加,超過 1800 個工作水平日時增幅更為顯著,可達 20-30 倍。小鼠暴露在這些礦井的氣體和粉塵中會誘發肺部腫瘤。日本原子彈爆炸幸存者的肺癌發病率顯著增加。Beebe在對廣島原子彈爆炸幸存者進行終生跟蹤調查時發現,距爆炸中心不到1400m的幸存者和距爆炸中心1400~1900m及2000m以外的幸存者的肺癌死亡人數明顯增加。

4.既往有肺部慢性感染

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等患者,支氣管上皮在慢性感染過程中可蛻變為鱗狀上皮,導致癌變,但較少見。

5.遺傳因素

家族聚集性、遺傳易感性、免疫功能降低、代謝和內分泌功能失調等也可能在

肺癌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許多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可能在易受環境致癌物質影響的人群和/或個體中發揮重要作用。

6.大氣汙染

發達國家肺癌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汙染,如工業和交通發達地區燃燒石油、煤和內燃機產生的苯並(a)芘致癌碳氫化合物以及瀝青公路灰塵。大氣汙染與吸煙可能相互促進,在肺癌的發病率中起著協同作用。

肺癌的臨床表現

肺癌的臨床表現十分復雜。癥狀和體征的有無、嚴重程度、出現早晚取決於腫瘤的位置、病理類型、有無轉移、有無並發癥以及患者的反應程度和耐受性差異。肺癌的早期癥狀通常較輕,甚至沒有任何不適。中心型肺癌的癥狀出現早且嚴重,而周圍型肺癌的癥狀出現晚且輕微,甚至無癥狀,常在體檢時發現。肺癌的癥狀大致分為:局部癥狀、全身癥狀、肺外癥狀、浸潤癥狀和轉移癥狀。

(1)局部癥狀

局部癥狀是指腫瘤在局部生長時,由於腫瘤本身對組織的刺激、阻塞、浸潤和壓迫而引起的癥狀。

1.咳嗽

咳嗽是最常見的癥狀,以咳嗽為首發癥狀的占35%~75%。肺癌引起的咳嗽可能與支氣管粘液分泌改變、阻塞性肺炎、胸膜侵犯、肺不張及其他胸內合並癥有關。當腫瘤生長在直徑較大、對外界刺激敏感的段以上支氣管黏膜時,可產生類似異物樣刺激引起的咳嗽,典型表現為陣發性刺激性幹咳,壹般鎮咳藥不易控制。當腫瘤生長在節段以下的小支氣管粘膜時,咳嗽癥狀不明顯,甚至不咳嗽。對於吸煙或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如咳嗽加重、頻率改變、咳嗽性質改變如高亢金屬音等,尤其是老年人,應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

2.痰中帶血或咯血

痰中帶血或咯血也是肺癌的常見癥狀,約30%的患者以痰中帶血或咯血為首發癥狀。由於腫瘤組織血供豐富,質地較脆,劇烈咳嗽時血管破裂出血,腫瘤局部壞死或血管炎也可引起咳血。肺癌咳血的特點是間歇性或持續性、反復少量痰中帶血,或少量咯血,偶因較大血管破裂,形成較大空洞或腫瘤破裂進入支氣管和肺血管,導致無法控制的咯血。

3.胸痛

以胸痛為首發癥狀的約占 25%。常表現為胸部不規則隱痛或鈍痛。多數情況下,周圍型肺癌侵犯壁胸膜或胸壁,可引起劇烈的間歇性胸膜炎樣疼痛,繼續發展則演變為持續性鉆痛。中心型肺癌侵犯縱隔或累及血管或支氣管周圍神經時,有時會出現難以定位的輕微胸部不適,25%的惡性胸腔積液患者主訴胸部鈍痛。藥物難以控制的持續性劇烈胸痛通常表明胸膜或胸壁廣泛受侵。肩部或胸背部持續疼痛提示腫瘤可能侵犯縱隔附近的肺內葉。

4.胸悶氣短

約10%的患者以此為首發癥狀,多見於中心型肺癌,尤其是肺功能較差的患者。引起呼吸困難的原因主要包括肺癌晚期縱隔淋巴結廣泛轉移,壓迫氣管、隆突或主支氣管,可出現氣促甚至窒息。大量胸腔積液壓迫肺組織,造成縱隔嚴重移位,或有心包積液時,也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但抽液後癥狀可緩解。③彌漫性細支氣管肺泡癌和支氣管播散性腺癌,使呼吸面積縮小,氣體彌散功能障礙,導致嚴重的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引起呼吸困難逐漸加重,常伴有紫紺。其他:包括阻塞性肺炎。肺不張、淋巴管炎肺癌、腫瘤微栓子、上氣道阻塞、自發性氣胸、合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聲音嘶啞

5%至18%的肺癌患者以聲音嘶啞為首發癥狀,通常伴有咳嗽。聲音嘶啞通常提示縱隔直接受侵或淋巴結增生累及同側喉返神經,導致左側聲帶麻痹。聲帶麻痹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阻塞。

(2)全身癥狀

1.發熱

20%-30%的患者以發熱為首發癥狀。肺癌引起發熱的原因有兩種,壹種是炎癥性發熱。中心型肺癌腫瘤生長時,常首先阻塞肺段或支氣管開口,引起相應肺葉或肺段的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張而發熱,但多在38℃左右,很少超過39℃。抗生素治療可能有效,陰影可能被吸收,但由於分泌物引流不暢,常反復發作,約 1/3 的患者可在短時間內發生肺炎。肺炎在同壹部位反復發生。周圍型肺癌多在晚期因腫瘤壓迫鄰近肺組織引起炎癥而發熱。其次是癌熱,癌熱多由腫瘤壞死組織被機體吸收引起,這種發熱用消炎藥治療無效,用激素類或吲哚類藥物有壹定療效。

2.消瘦和惡病質

肺癌晚期由於感染、疼痛引起的食欲減退、腫瘤生長和毒素引起的消耗增加,以及TNF、Leptin等細胞因子水平升高,可引起嚴重的消瘦、貧血和惡病質。

(3)肺外癥狀

由於肺癌產生的壹些特殊活性物質(包括激素、抗原、酶等),患者可出現壹種或多種肺外癥狀,常先於其他癥狀出現,可隨腫瘤的生長而消退或出現,臨床上以肺源性骨關節增生性疾病多見。

1.肺源性骨關節增生癥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皺縮指(趾),長骨遠端骨膜增生,形成新骨,受累關節腫脹、疼痛、壓痛。長骨的特征是脛骨平臺、肱骨和掌骨,關節則多見於膝關節、踝關節和腕關節等大關節。指趾骨質增生的發生率約為 29%,主要見於鱗癌;增生性骨關節病的發生率為 1%-10%,主要見於腺癌,小細胞癌很少有此類表現。確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雌激素、生長激素或神經功能有關。手術切除癌癥後可緩解或消退,復發時又會出現。

2.腫瘤相關激素異位分泌綜合征

約有 10%的患者會出現這種癥狀,可能是首發癥狀。其他患者在沒有臨床癥狀的情況下,也可能檢測到壹種或多種血漿異位激素。這些癥狀在小細胞肺癌中最為常見。

(1)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異位分泌綜合征 腫瘤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ARF)活性物質,使血漿皮質醇升高。臨床癥狀壹般與庫欣綜合征相似,可能包括進行性肌無力、外周水腫、高血壓、糖尿病和低鉀性堿中毒等。其特點是病情進展迅速,可伴有嚴重的精神障礙,皮膚色素沈著,而向心性肥胖、多血質、紫紋等多無明顯癥狀。該綜合征多見於肺腺癌和小細胞肺癌。

(2)異位促性腺激素分泌綜合征是由於腫瘤自主分泌LH和HCG,刺激性腺類固醇分泌所致。多表現為男性雙側或單側乳腺發育,可發生於各種細胞類型的肺癌,以未分化癌和小細胞癌最為常見。偶見陰莖異常勃起,除與激素分泌異常有關外,還可能是陰莖血管栓塞所致。

(3)異位甲狀旁腺激素分泌綜合征是由於腫瘤分泌甲狀旁腺激素或溶骨物質(肽)所致。臨床上以高血鈣和低血磷為特征,癥狀包括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煩渴、體重減輕、心動過速、心律失常、易激惹和精神錯亂。多見於鱗癌。

(4)胰島素異位分泌綜合征 臨床表現為亞急性低血糖綜合征,如精神錯亂、幻覺、頭痛等。原因可能與腫瘤消耗大量葡萄糖、分泌胰島素樣體液物質或分泌胰島素釋放肽有關。

(5) 類癌綜合征是由於腫瘤分泌 5-羥色胺所致。表現為支氣管痙攣性哮喘、皮膚潮紅、陣發性心動過速和水樣腹瀉。多見於腺癌和燕麥細胞癌。

(6) 神經肌肉綜合征(Eaton-Lambert 綜合征)是由腫瘤分泌箭毒物質引起的。其特點是肌肉力量隨意喪失和疲勞。多見於小細胞未分化癌。其他還包括周圍神經病變、脊髓根神經節細胞和神經變性、亞急性小腦變性、皮質變性、多發性肌炎等。它可能表現為肢體疼痛和無力、眩暈、眼球震顫、****jetty 障礙、步態困難和癡呆。

(7)異位生長激素綜合征表現為肥大性骨關節病,多見於腺癌和未分化癌。

(8)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 是由於癌組織分泌大量的 ADH 或具有抗利尿作用的多肽所致。其主要臨床特征是低鈉血癥,血清和細胞外液滲透壓低(270 mOsm/L),持續性腎排泄,尿滲透壓大於血漿滲透壓(尿比重1.200)和水中毒。多見於小細胞肺癌。

3.其他表現

(1)皮膚病變:黑棘皮病和皮炎多見於腺癌,皮膚色素沈著是由於腫瘤分泌黑素細胞刺激素(MSH)所致,多見於小細胞癌。其他還包括硬皮病和掌跖角化過度癥。

(2)心血管系統 各類肺癌均可出現凝血機制異常,出現遊走性靜脈栓塞、靜脈炎、非細菌性栓塞性心內膜炎等,可發生在肺癌確診前數月。

(3)血液系統:慢性貧血、紫癜、紅細胞增多癥、類白血病反應。可能由鐵吸收減少、紅細胞生成障礙壽命縮短、毛細血管出血性貧血引起。此外,DIC 還可見於各種細胞類型的肺癌,這可能與腫瘤釋放促凝因子有關。鱗狀肺癌患者可伴有紫癜。

(四)侵襲轉移癥狀

1.淋巴結轉移

最常見的是縱隔淋巴結和鎖骨上淋巴結,多在病變同側,少數可在對側,多較堅硬,單個或多個,有時可作為第壹主訴就診。氣管旁或聲門下淋巴結腫大可壓迫氣道,表現為胸悶。氣短甚至窒息。食管受壓可出現吞咽困難。

2.胸膜侵犯和轉移

胸膜是肺癌常見的侵犯和轉移部位,包括直接侵犯和種植轉移。臨床表現因有無胸腔積液和胸腔積液量的多少而異。造成胸腔積液的原因除直接侵襲和轉移外,還包括淋巴結阻塞以及伴隨的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張。常見癥狀包括呼吸困難、咳嗽、胸悶和胸痛等,也可無任何癥狀。體格檢查可見肋間充盈、肋間增寬、呼吸音減弱、震顫減弱、叩診實音、縱隔移位等。胸腔積液可為漿液性、漿液血性或血性,多為滲出液,惡性胸腔積液的特點是生長速度快,多為血性。極少數肺癌可發生自發性氣胸,其發生機制為直接侵犯胸膜,阻塞性氣腫破裂,多見於鱗癌,預後較差。

3.上腔靜脈綜合征(SVCS)

腫瘤直接侵犯或縱隔淋巴結轉移壓迫上腔靜脈或腔內栓塞,使上腔靜脈狹窄或閉塞,導致血液回流受阻,出現壹系列癥狀和體征,如頭痛、面部浮腫、頸胸靜脈曲張、壓力增高、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和體征。出現壹系列癥狀和體征,如頭痛、面部浮腫、頸胸靜脈曲張、壓力增高、呼吸困難、咳嗽、胸痛和吞咽困難,彎腰時常出現暈厥或眩暈。胸前靜脈和上腹部靜脈可能由曲張靜脈代償,這反映了上腔靜脈阻塞的持續時間和阻塞的解剖位置。上腔靜脈阻塞的癥狀和體征與阻塞位置有關。如果上腔靜脈阻塞在壹側,頭面部和頸部的血流可以通過對側的靜脈回流到心臟,臨床癥狀較輕。如果上腔靜脈阻塞發生在奇靜脈入口下方,除了上述靜脈擴張外,還有腹腔靜脈瘤,血液通過這壹途徑流入下腔靜脈。如果梗阻發展迅速,可能會出現腦水腫,伴有頭痛、嗜睡、煩躁和意識狀態改變。

4.腎轉移

約35%的肺癌死亡患者有腎轉移,是肺癌手術切除後1個月內死亡患者最常見的轉移部位。腎轉移大多無臨床癥狀,有時可表現為腰痛和腎功能不全。

5.消化道轉移

肝轉移可表現為食欲不振、肝區疼痛,有時伴惡心、血清?-肝常呈陽性,AKP呈進行性增高,體檢時可發現肝臟腫大、質硬、結節。小細胞肺癌以胰腺轉移為特征,可出現胰腺炎癥狀或阻塞性黃疸。各種細胞類型的肺癌可轉移至肝臟、胃腸道、腎上腺和腹膜後淋巴結,臨床上多無癥狀,體檢時常可發現。

6.骨轉移

肺癌骨轉移常見於肋骨、椎骨、髂骨、股骨等。但以同側肋骨和椎骨多見,表現為局部疼痛、局部壓痛和叩擊痛。脊柱轉移瘤可能會壓迫椎管,導致阻塞或壓迫癥狀。關節受累可出現關節腔積液,穿刺可發現癌細胞。

7.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1) 腦、腦膜和脊髓轉移 腦、腦膜和脊髓轉移的發病率約為 10%,癥狀可因轉移部位而異。常見癥狀為顱內壓增高,如頭痛、惡心、嘔吐、精神狀態改變等。罕見的癥狀包括癲癇發作、腦神經受累、偏癱、****jetty 障礙、失語和突然昏厥等。腦膜轉移不如腦轉移常見。腦膜轉移不如腦轉移常見,常發生於小細胞肺癌患者,其癥狀與腦轉移相似。

(2)腦病和小腦皮質變性 腦病主要表現為癡呆、精神錯亂、器質性病變等,小腦皮質變性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肢體功能障礙、肢體活動困難、運動震顫、發音困難、眩暈等。有報道稱,腫瘤切除後上述癥狀可緩解。

8.心臟侵犯和轉移

肺癌累及心臟並不少見,尤其是中央型肺癌。腫瘤可通過直接擴散侵入心臟,也可通過淋巴管逆行擴散,阻塞心臟的引流淋巴管,引起心包積液。發展較慢的患者可無癥狀,或僅有心前區、肋弓下或上腹部疼痛。發展較快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典型的心包填塞癥狀,如心動過速、心悸、頸面部靜脈血管擴張、心界擴大、心音低而遠、肝腫大和腹水。

9.周圍神經系統癥狀

癌腫壓迫或侵犯頸交感神經,引起霍納綜合征,表現為病側瞳孔縮小、上瞼下垂、眼球內翻、面部無汗等。當其壓迫或侵犯臂叢神經時,可表現出典型的心包填塞癥狀。壓迫或侵犯臂叢神經時,會出現臂叢神經壓迫征,表現為同側上肢燒灼樣放射痛、局部感覺異常和營養性萎縮。當腫瘤侵犯膈神經時,可出現膈肌麻痹,X 線透視下可見胸悶、氣短、膈肌矛盾運動。當腫瘤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時,可引起聲帶麻痹和聲音嘶啞。肺尖部腫瘤(肺上溝腫瘤)侵犯頸8神經、胸1神經、臂叢神經、交感神經節及鄰近肋骨,可引起肩臂劇痛、感覺異常、截癱或壹側手臂無力、肌肉萎縮,即所謂的潘科斯特綜合征。

  • 上一篇:如何理解醫藥代表?
  • 下一篇:孟津區網吧KTV恢復開放了嗎?孟州網吧什麽時候恢復營業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