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調理脾胃的十種藥對

調理脾胃的十種藥對

我讀了指南

治療疾病時,準確用藥非常重要。只有熟悉藥物的性質和特點,靈活運用,才能提高療效。那麽,在治療脾胃病時,如何準確用藥呢?我們來學習十種治療脾胃病的藥物吧?

1.加濕等級

針對濕困中焦、脾不清、胃不降濁的病機,藥物對芳構化、清熱、清熱等。被陷害了。如麝香配豆蔻,芳香濁;青蒿配飛機草,芳香化濕熱;蒼術配厚樸,味苦,性溫燥;滑石配通草、竹葉,清濕熱。都是芳香淡滲的藥物,不需要燥熱之品。中樞神經運行時,會清則濁,上下貫通,濕濁轉化,陰陽到位。

2.調肝

針對肝郁之虛,影響脾胃升降運化功能,設置疏肝、抑肝、斂肝、柔肝等不同藥對。比如柴胡配枳殼疏肝,柴胡配防風抑肝,枸杞子配白芍柔肝,白芍配烏梅斂肝。以解除肝郁,滋養肝體,恢復肝之用,調肝穩中。

3.打開排水類

脾胃為表裏,肝膽脾胃相互影響。膽主升,肝主靜降。膽反則熱,肝反則寒。陽明為實,太陰為虛,胃熱脾寒。故證屬寒熱夾雜,用辛苦、辛酸、鹹寒等藥治療。如吳茱萸配黃連,味苦、苦;烏梅配幹姜、花椒、半夏,辛辣酸味;芒硝全瓜蔞味鹹、寒、潤。

4.酸生產

針對因肝熱傷胃或中焦不足而致水濕壅滯所致的泛酸,建立了溫中化瘀、清熱護膜、理氣制酸藥對。比如烏賊骨配豆蔻,溫酸;烏賊骨加浙貝母,清熱散結制酸;烏賊骨加瓦楞子,祛瘀止痛,制酸;瓦楞子配鳳衣,保護膜止痛制酸;牛蒡子與麥芽、白芍混合,理氣止痛,制酸。治療泛酸要究其病因,辨其證候,選其藥物。若伴有雜音,則應清肝瀉火,如牡丹皮加梔子;便溏宜溫中健脾,如幹姜加白術。

5.止痛劑

針對胃脘痛久治不愈,由氣入血,絡滯血瘀,不動則痛,藥物在理氣、散寒、祛瘀、溫經、清熱、輕重緩急上有所不同。如香附配延胡索,理氣止痛;肉桂生姜罐頭,溫中散寒止痛;五靈脂配蒲黃,祛瘀止痛;當歸配桂枝,溫經通陽止痛;川楝子加延胡索清熱止痛;炙甘草配白芍可以止痛。

6.清熱

嗜石膏厚味而積熱者,或五情過度極化,以致慢性胃炎呈熱證、實證表現者,宜清胃熱、降胃火、祛瘀解毒。此類藥對具有清熱和胃、滋陰燥濕、祛瘀散結、清熱生津的作用。如知母竹茹,清熱、降胃、護津;蒲公英配石斛,清胃熱養陰;蒲公英配黃連,清胃熱,燥濕;大黃加赤芍和失笑散可清熱化瘀止痛;蒲公英配白芷能清胃熱,消腫;蒲公英加天花粉能清熱生津。

7.降胃類

胃由滑變滑。噯氣、呃逆、嘔吐、惡心等癥狀,各因胃氣上沖所致,選擇具有理氣、溫中、清熱、解郁、平肝化濁功效的藥物壹對。如半夏加木香,可降逆止痛;丁香配沈香,降溫溫腎;枳殼配黃連、瓜蔞能健胃、清熱、消積;旋覆花配郁金,降逆解郁,涼血;旋覆花配赭石降胃平肝止血;丁香加豆蔻能降低胃溫,化濁。

8.止血

針對胃腸粘膜直至血絡受損,嘔血便血,選用清熱止血、化瘀止血、溫中生肌止血的藥對。如帶殘炭的大黃炭,清熱止血;蒲黃與地榆、三七配伍,能散瘀、止血、止痛;黑甘草配生姜,溫中止血;蒲黃加白芨能散瘀止血生肌。

9.保護膜

它不僅能保護胃黏膜不受侵犯,還具有修復胃黏膜的作用。如鳳衣木蝶,膜護,肉芽;烏賊骨瓦楞子,保護膜制酸止痛;三七配白芨,保護膜止血消腫。

10.益胃

適用於胃陰不足,傷重或燥結,舌紅少苔或無苔的慢性胃炎。有些患者脾胃虛弱,甚至中氣不暢。比如石斛加花粉的沙參,能養胃陰,生津;沙參配生地、梅花,能養胃陰、理氣;黨參配山藥,益氣健脾益腎;黃芪合白術,益氣健脾,固表。

桐廬名家經歷集錦

桐廬是中醫鼻祖童軍的故鄉。自古以來,中醫行業發展,名醫輩出。他們在治病救人的同時,積累了豐富的單方、驗方、防病治病的經驗,並以祖傳或師徒的形式代代相傳。要了解他們的經歷,請看看這本書——

本書整理學術經驗的14位老中醫,都是桐廬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的名老中醫。他們是當前桐廬中醫學術和臨床醫療水平的傑出代表,是傳承中醫文化、弘揚童軍醫學始祖的重要力量。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童軍《醫脈驗案:桐廬老中醫學術經驗選(下)》(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劉柏洪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杜悅中醫推薦。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上一篇:全國防災減災日簡介及詳細資料
  • 下一篇:古詩《木江頌》中的“露如珠,月如弓”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