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臨床前研究內容包括處方組成、工藝、藥學、藥劑學、藥理、毒理學六個方面。對於具有選擇性藥理效應的藥物,在進行臨床試驗前還需測定藥物在動物體內的吸收,分布及消除過程。
新藥研究包括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及售後調研三個階段。
1、臨床前研究
臨床前的藥理研究是要弄清新藥的作用範圍及可能發生的毒性反應,在經藥物管理部門的初步審批後才能進行臨床試驗,目的在於保證用藥安全。
2、臨床研究
新藥臨床研究是確定壹個藥物在人身上是否安全有效的關鍵壹環。壹般按其目的分為四個階段:安全性預測;有效性試驗;較大範圍的臨床研究;廣泛的安全性,有效性考察。
3、售後調研
售後調研是指新藥問市後進行的社會性考慮與評價,在廣泛的推廣應用中重點了解長期使用後出現的不良反應和遠期療效(包括無效病例),藥物只能依靠廣大用藥者(醫生及病人)才能作出正確的評價。
擴展資料
新藥的來源包括:天然產物、半合成化學物質、全合成化學物質。
新藥開發途徑:
1.根據有效藥物的植物分類學尋找近親品種進行篩選。
2.從有效藥物化學結構與藥理活性關系推斷,定向合成系列產品篩選。
3.對現有藥物進行化學結構改造(半合成)或改變劑型,以獲得高效低毒應用方便的藥物。
4.對於機體內在抗病物質(蛋白成分)利用DNA基因重組技術(即將DNA的特異基因區段分離並植入能迅速生長的細菌或酵母細胞,以獲得大量所需蛋白藥物)進行篩選。
百度百科-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