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健康智慧
任林賢
中醫是古代人民為生存與自然艱苦鬥爭的產物,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保健智慧。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行為違背了中醫理論,對身體是極大的破壞。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理論分會主任委員陳明解讀了以下對身體有害的行為。
冷飲味甘辛辣,有痰濕在其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魚大肉、燒烤火鍋、飲料、啤酒、冰淇淋甜品成為餐桌上的常客,但在中醫看來,這種貪吃、寒涼、甜辣的飲食習慣是非常不健康的。首先,生冷、冰鎮的食物最容易損傷陽氣,尤其是脾胃的陽氣,導致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食物。時間長了,人體會蠟黃、無精打采、肌肉發達、思維遲鈍。其次,大量吃甜食會引起內熱、痰濕、肥胖、內分泌失調等諸多問題。很多人都有壹個誤區,認為吃辣椒、羊肉、火鍋,喝點冰鎮飲料,就會中和冷熱。事實上,食物進入體內的作用對各種臟腑經絡有不同的親和力。熱性食物和涼性食物各有各的渠道,它們的寒熱屬性不能很好的中和抵消,卻各自為營誘發各種疾病。建議妳保持更符合國人消化特點的飲食:以米、面為主,蔬菜為輔,肉、蛋、奶及各種水果適量攝入,烹飪少油限鹽,清淡清淡,少吃生冷食物。
工作緊張,陽氣消散。
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上有老下有小...這是很多成年人的正常生活。當註意力高度集中時,人體的引擎“陽”必然處於興奮狀態。清醒時,陽的分布偏向體表。如果暴露、放松的狀態維持太久,會導致陽氣過度消散,呈現虛損狀態,嗜睡、反應能力下降、註意力難以集中、經常感冒等問題也會隨之而來。所以平時工作學習要放松,緊張工作後進行適度的身心放松,可以適量做有氧運動,如瑜伽、慢跑、遊泳等。如果沒有時間和鍛煉條件,聽聽相聲,放點音樂緩解壹下緊張的心情,也是很好的休息。
經常熬夜,陽不回根。
人體內有壹種非常重要的陽,叫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抵抗力。它是人體的“小衛士”,晝夜隨黎明黃昏而變化,按規定路線在人體經絡中“逐點”運行。壹般來說,當人們在白天醒著的時候,齊威在陽經值班,他們時刻警惕著抵禦外來的病原體。晚上,齊威也隨著人們的睡眠切換到陰經,進入低能耗的“待機充電”狀態,為白天的工作充電。現在很多人守著手機,經常熬夜,使得陽經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陽氣消散,久而久之導致身體抵抗力低下。所以大家要完全按照“白天走在陽光下,晚上走在陰涼處”的生理特點來按時生活,盡量在晚上10之前睡覺。如果工作學習忙,可以推遲到下午11。成年人每天可以保證7-8小時的睡眠,未成年人可以根據年齡適當延長睡眠時間。中午可以午休,讓陽氣午睡。
思維復雜,氣血受損。
人體氣的運動遵循自身的循環規律,也受活動和精神狀態的影響。復雜的思維和過度的欲望會導致太陽陽的疲倦和放松,這很容易導致內火。火熱之邪壹方面會導致太陽的陽氣進壹步彌散,另壹方面也會灼傷陰氣和津液,導致人體陰陽兩虛。《黃帝內經》描述了壹種理想的養生狀態,應該是“閑而無欲,心安而不懼”。只有當我們心中沒有太多的欲望和煩惱,氣的運行才能真正遵循其規律,保持氣血津液充盈。建議大家每天辛苦工作之余抽出壹部分時間靜坐學習,以養陽養津。
陽虛,人為傷寒
壹般認為秋冬是感冒的高發季節,但臨床上可以發現,夏天和夏天看感冒的人是最多的。因為,夏天吃冷的,喝冷的,吹空調的,很容易“人造傷寒”。《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世界在這兩個季節自然處於陽氣旺盛的狀態。作為自然的壹部分,人體也不例外。人體有限的陽氣大部分運行到外肌表面,處於耗散狀態,而內陽相對不足。因此,在春夏季,我們應該更加註意陽氣的保養,無論是吹空調還是喝冷飲,吃生冷食物都應該有所節制。吃生冷食物時,可搭配溫熱辛辣的食材,如生姜、辣椒、孜然、芥末等。
運動不當傷津液,傷心。
現代人對身材的要求很高,女人看重瘦,男人追求肌肉豐滿。因此,有些人為了在短時間內快速減肥,進行超過自身負荷的高強度運動,導致身體多處拉傷、扭傷、挫傷。中醫認為,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體內氣血的循環。所謂“流水不腐,家軸不茍延”,氣血運行順暢,可以很好地滋養筋骨,達到養生的目的。但是適當的運動,否則得不償失。如何判斷運動量是否合適?主要有兩個原則:壹是運動時不宜過度出汗,最好不要“汗如洗”。大量出汗後,人體的陽氣過度興奮,容易感到寒冷。同時,由於陰與津液、陽與心氣的相互作用,多汗不僅損傷陽和津液,也容易損傷心氣。第二,如果運動後出現關節、肌肉疼痛或無力,吃飯沒有胃口,夜間睡眠質量下降,休息1天後仍不能緩解,說明運動強度過高,需要及時調整。從中醫的角度,推薦八段錦、吳張行、太極拳等運動,相對溫和,符合東方人身體結構的特點。可以在網上搜索相關視頻來學習。
產後感冒,邪風入侵
中醫認為,女性在3月7日至4月7日期間(265,438+0-28歲),男性在3月8日至4月8日期間(24-32歲),身體陰陽充盈,是生育的最佳時期。但是很多年輕人都要等到有了穩定的工作,有車有房,各方面都成熟了才生孩子。雙方往往都在35歲以上,此時生育能力開始下降,很難受孕。另外,女性產後空虛,容易被小偷吸引,所以產後註意避風寒。目前醫院的手術室常年空調溫控,產婦在手術過程中難免會有寒邪之感。很多年輕女性生完孩子不久就吃涼的,喝涼的,吹冷風的,幾個月後就會感覺身體“鉆風”。中國人的身體素質和飲食習慣與西方有很大不同,客觀上存在身體差異。所以,產後不要盲目照搬喝涼水、吃冷食等西方人的生活習慣,要註意避風。同時遵循生理規律,適齡受孕。
陰陽失衡滋生弊端。
現代人非常重視健康,希望通過早期預防和保健來保持健康的身體。為了迎合這種消費心理,很多滋陰的藥物都打上了“美容養顏,延年益壽”的標簽。其實人體最自然最健康的狀態就是陰陽在壹定的水平內保持相對平衡,也就是所謂的“陰陽之秘”。就像植物的生長既需要陽光,也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以養陰代替辨證來追求養生的想法並不符合中醫理論,要客觀理解。
濫用西藥傷害正氣。
抗生素的發現和應用迅速解決了大量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臨床疾病,但也造成了人們為了追求療效和速度而濫用和過度使用抗生素的問題。很多人家裏都儲備了青黴素和頭孢。他們吃壹片治喉嚨痛,壹片治感冒...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大部分抗生素都是寒性的,過量使用會傷害人體健康。最常見的例子是,患者感冒後,大量流失抗生素後,往往伴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畏寒等癥狀,這是大量感冒抗生素“誤傷”正氣的結果。所以要慎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