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高鉀血癥的藥物治療

高鉀血癥的藥物治療

因為高鉀血癥多有明確的誘發因素,應以預防為主。壹旦發現應采取綜合性措施,其中包括靜脈應用Ga2+、Na+對抗K+對心臟的作用,同時Na+也可促進K+向細胞內轉移;補充堿性溶液促進K+的轉移;靜脈應用葡萄糖、胰島素,給予必需氨基酸,促進合成代謝和K+向細胞內的轉移。應用利尿劑或鉀離子交換樹脂促進K+的排除;在嚴重高鉀血癥、出現並發癥和急性腎功能不全時應透析治療。處理原發病和誘發因素。分述如下:  對抗K+對心肌的毒性作用  (1)鈣鹽的應用 高鉀血癥使心肌細胞靜息電位負值縮小,與閾電位距離縮短,興奮性提高。Ga2+可抑制Na+內流,使閾電位上移,靜息電位與閾電位的差距加大,從而恢復心肌正常的興奮性,拮抗高鉀血癥對心肌細胞的毒性作用。當患者出現心律不齊時,無論血清Ga2+濃度是否正常,應立即給予10%的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20 ml靜脈註射,壹般數分鐘起效,可維持30~60分鐘,對合並低鈣血癥的患者效果更好。若效果不好,5~10分鐘後可重復壹次。若仍無效,無需再應用。該方法不能作為長期治療措施,且對已用或準備使用洋地黃類藥物的患者有壹定的限制,需註意。  (2)鈉鹽的應用 高鉀血癥使細胞膜上Na+通道開放數目減少,傳導速度減慢,故輸入鈉鹽有壹定的效果,特別是合並低鈉血癥的患者效果更好,可以用3%的高滲氯化溶液100~150 ml靜脈點滴,但用高滲碳酸氫鈉或乳酸鈉效果更好。  (3)控制心律失常 根據心律失常的特點,選擇抗心律失常的藥物。  促進鉀進入細胞內  (1)高滲碳酸氫鈉或乳酸鈉的應用 其作用機理主要有:①造成堿血癥,促進K+向細胞內轉移,有酸中毒時效果更顯著。②高滲作用,使細胞外液容量迅速增加,可使血鉀濃度相對下降。③血漿和細胞內液Na濃度升高,激活鈉泵,使K+向細胞內轉移。④Na+直接對抗K+的毒性作用。  壹般首先選擇5%的碳酸氫鈉溶液或11.2%乳酸鈉的溶液60~100 ml靜脈推註,大約數分鐘起效,然後繼續用上述溶液100~200 ml緩慢靜脈滴註。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註意心電圖和呼吸的變化。由於短時間內進入大量的鈉鹽,有誘發肺水腫的危險,對有高危因素者應特別註意。  (2)極化液療法 常用10~25%葡萄糖溶液200~250 ml加入胰島素靜脈滴註,壹般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比例為3~4:1。葡萄糖在細胞內合成糖原時需K+參與,結果K+向細胞內轉移;胰島素激活鈉泵,進壹步促進K+向細胞內轉移,結果血鉀濃度下降。短時間起效,壹般維持2~4 h。  (3)其它措施 如應用必須氨基酸、生長激素等促進合成代謝,也有利於降低血鉀。  3、促進鉀排除體外 促進鉀的排泄是治療高鉀血癥的最有效措施。腎臟是排出鉀的主要器官,應盡可能加強腎臟的排鉀功能。壹般情況下,由於脫水、休克、嚴重缺鈉導致的腎功能不全,在采取適當的措施,如輸液、輸血等後,腎功能可逐漸恢復,尿量增加,高鉀血癥逐漸緩解。腎功能損害本身導致的高鉀血癥,應適當使用利尿劑、或口服鉀離子交換樹脂,嚴重損害者應給予透析治療。  4、控制鉀離子的攝入 壹般鉀的攝入量應控制在30 mmol以下。但事實上控制K+的攝入比較困難,因為食物中大都含有豐富的K+,只要患者開放飲食,就難以控制,因此應嚴格控制飲食,使鉀代謝處於負平衡狀態,能量和蛋白質的供應應以靜脈為主。  此外,高鉀血癥患者往往進食不多,熱量和蛋白質的供應皆缺乏,分解代謝旺盛,因此必須給予足夠的熱量和必需氨基酸,保持正氮平衡。  總之,高鉀血癥患者應靜脈給予足夠的葡萄糖、脂肪乳劑和氨基酸,必要時給予生長激素等促進蛋白質合成的藥物。  5、治療原發病和避免誘發因素 這是治療高鉀血癥的最根本措施。

  • 上一篇:關於不要亂扔垃圾的簡短文案五十四條
  • 下一篇:鋁箔概述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