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和危險性,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更不允許攜帶。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鈉(NaOH),俗稱燒堿、苛性鈉、苛性鈉,常溫下為白色晶體,具有強腐蝕性。易溶於水,其水溶液呈強堿性,能使酚酞變紅。氫氧化鈉是壹種極為常見的堿,是化學實驗室必備藥品之壹。氫氧化鈉在空氣中易吸收水蒸氣,因此必須用橡皮塞密封保存。其溶液可用作洗滌液。
化學性質
1.NaOH 是壹種強堿,具有堿的所有性質。
2.在水溶液中電離出大量的 OH- 離子:與酸反應:NaOH + HCl = NaCl + H2O
NaOH + HNO3 = NaNO3 + H2O
4.與多種酸性氧化物反應
2NaOH + SO2(不足)= Na2SO3 + H2O
NaOH + SO2(過量)= NaHSO3①(①NaHSO3 是由 Na2SO3 和水與過量 SO2 反應生成的)
2NaOH + 2NO2= 2NaNO3+ NaNO2+H2O
5.氫氧化鈉溶液和鋁的反應
2Al + 2NaOH + 2H2O= 2NaAlO2+3H2↑
6. 它可以用來由強堿制取弱堿,NaOH + NH4Cl = NaCl + NH3-H2O
7.它可以用來與某些鹽反應,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2NaOH + MgCl2 = 2NaCl + Mg(OH)2↓ (實驗室測試 OH-)
8. NaOH 有很強的腐蝕性,可以破壞蛋白質的結構。
9.NaOH 能吸收二氧化碳。反應過程如下
2NaOH + CO2= Na2CO3+ H2O(少量二氧化碳)
NaOH + CO2= NaHCO3(過量二氧化碳)
10.NaOH 能與二氧化矽反應,SiO2+ 2NaOH= Na2SiO3+ H2O
(因為 Na2SiO3 是玻璃膠的主要成分,如果用玻璃瓶塞盛氫氧化鈉,會使瓶塞與瓶子粘連,不易打開,所以壹般用玻璃瓶盛氫氧化鈉,應用橡膠瓶塞)
11.能與指示劑'堿的共性'反應
遇無色酚酞變紅色(氫氧化鈉過多也會使酚酞褪色),遇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
12.在空氣中易潮解,吸收空氣中的 CO2 而變質。因此,應置於幹燥的環境中,也可用來幹燥氣體。
環境影響
壹.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攝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粉塵或煙霧會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蝕鼻中隔;皮膚和眼睛直接接觸 NaOH 會造成灼傷;誤食會造成消化道灼傷、粘膜糜爛、出血和休克。
二、環境危害
危害性質:本品不會燃燒,遇水和水蒸氣放熱,形成腐蝕性溶液。與酸發生中和反應,放熱。具有強腐蝕性。
應急處理和處置方法
壹.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汙染區,周圍設警示標誌,建議應急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好防化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幹凈的鏟子將其收集在幹燥、幹凈的帶蓋容器中,在大量水中加入少量 NaOH,調至中性後,放入廢水系統。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然後將稀釋後的沖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果大量泄漏,可收集回收或無害化處理後丟棄。
二、防護措施
呼吸道防護:必要時佩戴防病毒口罩。
眼睛防護:佩戴化學安全眼鏡。
防護服:穿工作服(由防腐材料制成)。
手部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他:下班後要洗澡更衣。註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然後塗上 3%-5%的硼酸溶液。
眼睛接觸:立即擡起眼瞼,用流動的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 15 分鐘。或用 3% 的硼酸溶液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離開現場,呼吸新鮮空氣。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咽下:應盡快用牛奶、酸奶等含蛋白質的東西清除口腔中的毒物。患者清醒後盡快漱口,口服稀釋的醋或檸檬汁,並及時就醫。
註意事項
密封包裝並存放在陰涼幹燥處。與酸、易燃(可燃)材料等分開存放和運輸。皮膚(眼睛)接觸,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如果是皮膚,事後塗抹硼酸。如果誤食,用水漱口,喝牛奶或蛋清。滅火措施:水、沙土。市場上有些商販用工業氫氧化鈉處理凍蝦,這是不允許的。
高鐵嚴禁攜帶物品:
(壹)嚴禁非法攜帶易燃、易爆、劇毒、腐蝕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和槍支、彈藥、管制刀具等可能危及公眾安全的物品****,進站乘車。
(二)管制刀具以外的菜刀、餐刀、大型水果刀、工藝刀、剪刀、鋼(鐵)銼、斧、錘等利器、鈍器,壹律不得托運,不得攜帶。
(三)旅客應自覺接受、配合鐵路部門在車站、列車上實施的安全檢查。檢查中發現可疑物品的,旅客應當自行取下,並接受進壹步檢查。拒絕接受安檢或堅持攜帶上述物品的旅客,鐵路安檢人員依法禁止其進站上車。
(4)嚴禁在托運普通貨物時夾帶危險品,不得匿名或謊報危險品為普通貨物托運。行李、包裹托運人應自覺接受鐵路部門的安全檢查,實行實名登記。對拒不接受安全檢查或虛報貨物品名登記的托運人,鐵路部門應依法拒絕托運行李、包裹。行李包裹收貨人應當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領取,否則鐵路部門有權拒絕交付。
因為氫氧化鈉屬於危險品,符合上述禁帶物品(四項),所以不能攜帶氫氧化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