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福軍
養蠶每張蠶的養蠶期短,技術性強,養蠶必須在壹定的季節和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還需要有良好的蠶室、養蠶的優質桑葉,為蠶創造適宜的生理環境、生活環境,並為飼養的操作提供方便,才能獲得蠶繭的豐收,同時提高經濟效益。
壹、養蠶準備
(壹)養蠶布局
1、養蠶時期:我縣每年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可養蠶4-5次。全年四次養蠶布局、蠶種出庫時期及飼養比例見表1。
全年四季蠶種出庫及飼養比例表1
項目春蠶、夏蠶、中秋蠶、晚秋蠶
出庫日期4月中旬-4月下旬、6月10日、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
飼養比例35-40% 15-20% 35-40% 10%
2、蠶種準備:目前生產上推廣的多絲量大、產量高、繭質好、抗性強的優良蠶品種有871×872、783×871×872874、蘇珍×春光、蘇菊×明湖、陜蠶5號等。
3、養蠶數量:按照 "量葉養蠶 "的原則。事先對桑園逐塊進行產量測算,得出產葉種蠶量。壹齡蠶食桑量見表2.
不同齡期壹齡蠶食桑量 表2(單位:公斤)
時期 采葉形式 齡期 全齡桑
1 2 3 4 5
春蠶現蕾 1.5 4 20 80 600?-650 705.50- 755.50
同齡期蠶?755.50
夏蠶 葉片 1.5 4 15 70 450-500 540.50-595.50
秋蠶 葉片 1.5 4 13 60 400-450 478.50- 528.50
4、蠶種布局:根據我市氣候,春蠶和中秋蠶應養足。夏蠶飼養量可占 15-20%。晚秋蠶應根據剩余桑葉數量靈活掌握。
(二)設備和消耗品準備:蠶室、蠶種應根據養蠶數量及早安排。小蠶室和春蠶期要能保溫、保濕為好,大蠶室和夏秋蠶室要能通風、對流開窗,蠶室要遠離竈房、豬、牛、羊圈、廁所等。
(3)勞動準備:壹般小蠶采用小蠶教育的形式****,1~2齡每人可餵4~5張蠶(含采葉);3齡每人餵3~4張蠶,4齡每人餵1.5~2張蠶;5齡每人餵1~2張蠶。-2蠶種。所用物品見表 3。
養蠶所需主要設備和消耗品表 3
名稱 單位 數量 備註
養蠶室 1 專用養蠶室或壹般單間(長 4 米、寬 3 米、高 3 米)
養蠶箔 40-45 長 1 米、寬 0.8 米寬
小蠶網 30 只
大蠶網 30 只
小蠶網 30 只
大蠶網 30 只
大蠶網 60-80 只
塑料薄膜 公斤 1.5 聚乙烯薄膜
蠶架 2-3
簇片 180-200 紙板方簇
漂白粉 公斤 1.5 -2
漂白粉 1.5 -2
甲醛溶液 公斤 3
毒力消毒劑 公斤 0.2-0.3
抗病 1 號公斤 0.5-1.0
生石灰 公斤 25鮮塊
蜂煤 公斤 100
二、消毒防病
(壹)消毒防病的重要性
無病才能保證蠶繭豐收。蠶室裏存在的病原體對養蠶來說,是造成蠶發病的主要原因,特別是養過蠶的地方蠶發病更為嚴重,病原體潛伏在蠶室裏養蠶,壹旦被蠶吃掉或皮膚接觸就能造成蠶發病,影響生長發育,嚴重時造成顆粒無收。因此,養蠶前必須進行徹底消毒,把病原消滅在養蠶之前,才能保證無病、高產。
(二)養蠶前蠶室消毒
1、消毒時間:壹般要求養蠶前7-10天。
2、消毒方法:消毒前對蠶室蠶具及周圍環境認真清掃,用清水清洗幹凈。如病蠶室土地表面應刮去舊土,墊上新土。墻壁用石灰砂漿刷白。蠶放在陽光下暴曬數小時後,移入蠶室,用藥物消毒兩次以上。
(1)第壹次用1%漂白粉澄清液(含25%原粉0.5公斤加水12公斤)均勻噴灑在蠶室地面、墻壁、養蠶用具上。每平方米噴灑 0.25 公斤澄清液。噴灑後保持30分鐘濕潤,室溫不低於100C,要求噴灑均勻,不留孔洞,金屬和纖維制品不能用此藥消毒。
漂白粉對病毒病、細菌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等病原體有殺滅作用。
也可用2%福爾馬林(即甲醛溶液)1公斤,加水16.5公斤攪勻,再加新鮮石灰粉0.33公斤攪勻即可成為福爾馬林石灰漿進行消毒。每平方米用0.1公斤稀釋液,均勻噴灑在蠶室、蠶具上。
註意:噴灑前必須將門窗縫隙用紙條封嚴,噴濕後,蠶室保持240C以上6小時,封閉壹晝夜開窗換氣。福爾馬林有刺激性,消毒時應戴口罩。
消毒對象:病毒、細菌、真菌、微粒子病等均有殺滅作用。
(2)二次熏蒸消毒與散毒
消毒時先將門窗縫隙關嚴,按蠶室容積每立方米用藥3克-4克,對密封不嚴的蠶房增加用藥量25%,即每立方米3.75-5克。為了增加藥劑的透氣性,消毒前應將蠶室蠶具用清水噴濕,蠶具架好,然後將藥粉放在鐵鍋內預先在爐子上燒開,藥劑遇熱後,先變成液體,冒出大量煙霧,並立即關閉門窗,室內保持240C以上5-6小時,消毒密閉10小時後打開門窗放出藥味,過5
註:煙熏消毒竈離蠶房1米以上,以防火災。
(三)蠶期消毒防病
1、嚴格執行衛生防病制度:
(1)養蠶人員要做到 "三洗、兩換、壹消毒",進蠶室前洗手、調桑、洗桑手,選蠶後除沙洗手。進蠶室要換鞋,進儲桑室要換鞋。壹耗是蠶室、儲桑室每天用0.3%有效氯漂白粉溶液消毒。或在門口放新鮮石灰粉進行鞋底消毒。
(2)未經消毒的用具不能帶入蠶室。
(3)蠶沙及時運到離蠶室較遠的地方挖坑堆漚,不要倒在周圍或院子裏撒曬。
(4)大小蠶具嚴格分開,不能混放。
(5)養蠶中發現病蠶,嚴格隔離淘汰。
2、蠶體蠶座消毒:
蟻蠶采桑前消毒後,齡前消毒率食;齡後葉齡前消毒,每天或隔天壹次。如已發生蠶病,可多進行壹次,消毒劑用柳條篩或布袋均勻撒到蠶體蠶座上,起薄霜。12分鐘後還桑。消毒藥物有:
(1)鮮石灰粉,可防治病毒病。
(2)抗病壹號,對多種病害有特效。
(3)滅掃利,對各種真菌病有效。
(4)蠶用消毒網,對蠶病毒病、細菌病、真菌病、微粒子病均有效。
(5)使用抗菌劑402、抗生素等藥物。
三、做好桑園害蟲防治:防止桑園害蟲屍體、蟲糞汙染桑葉,造成交叉感染。
(四)養蠶後消毒(回山消毒)
與養蠶前消毒基本相同,除做好蠶室養蠶、簇室、簇帶的清理工作外,對死蠶廢簇應立即燒毀,然後清理幹凈再進行二次消毒,回山消毒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對所有消毒死角徹底消毒。
三、蠶種的補青和收蟻
(壹)補青:領種前壹天下午,飼養室溫度升至210C,蠶種入室後,立即將蠶種從箱內倒出,平鋪在事先墊好的紙上,紙上墊有黑色的蠶種框,框內有鋁箔,蠶卵不重疊,小蠶******飼養點以4-6張蠶種鋪壹張鋁箔,再蓋壹張紅紙,窗口用壹個黑色的方框。壹張紅紙,窗上掛上黑布窗簾,遮光室內黑暗。溫度每小時升高0.5-10C,直至25.50C,幹濕相差1-1.50C,撒種時如發現卵不發綠,應先用240C暗箱保護壹天,然後在收蟻前壹天下午將溫度升至25.50C,這樣可提高壹天孵化率。
(2)收蟻
1.收蟻前的準備:
準備好蠶箔、筷子、收蟻紙、克重、雞毛或鵝毛、塑料薄膜、切桑刀等收蟻工具。收蟻當天或頭天上午,或前壹天下午,將溫度升至 25.50℃,可提高壹天的孵化率。采蟻當天上午或前壹天傍晚,撿拾桑葉采蟻。
2、收蟻時間:
春季早晨5點鐘感光,8-10點鐘收蟻結束。夏秋季早晨4點鐘感光,7-9點鐘收蟻。
3、螞蟻采集方法:
(1)紙張采集法:用薄白紙(適於小蠶 **** 繁育點采集螞蟻)或用棉紙(適於個體戶采集螞蟻)。其方法是:在蠶卵上蓋上塑料窗紗網(壓卵),然後在網上鋪壹張白紙或棉紙,放在桑葉上,待蠶爬到紙上,掃去桑葉,撿起收集螞蟻的棉紙,另壹張鋪在墊有塑料薄膜的蠶箔內。****,可在飼養點收集螞蟻,兩人手持棉紙的四個角,輕輕將螞蟻和蠶用鵝毛掃在墊有塑料薄膜的蠶箔內,稱重,壹般每張棉紙收集10克螞蟻種壹次。用筷子將蟻蠶輕輕攤開,並給每只蟻蠶貼上標簽,以防混淆。然後用小蠶病預防1號消毒螞蟻,15分鐘後給少許桑葉,第二次給桑後整理蠶座,使蠶座平整均勻。
(2)網收法:在蟻蠶上蓋兩張塑料紗網,網上鋪壹層剪成小方塊的桑葉,待蟻蠶爬上後,把上面的壹張網掀起,放在另壹張墊有塑料薄膜的蠶箔內,蟻蠶消毒和整座蠶座用紙收法是壹樣的。
收蟻結束後,將未孵化的蠶卵繼續陰幹,放在蠶架下層,待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收蟻。
四、小蠶**** 飼養
小蠶生長發育快,對葉質要求高,對病原微生物抵抗力弱,對高溫高濕的適應性強,要加強管理,精心飼養。為養好大蠶打下堅實基礎。
(壹)按每張10克螞蟻的標準采集螞蟻
(二)溫濕度調節
小蠶期溫濕度標準表 表4
齡期
溫濕度和濕度 壹二三
吃桑中眠 吃桑中眠 吃桑中眠 吃桑中眠
溫度(0℃) 27-28 26-27 27-28 26-27 25-26 24-25
濕度(%) 85-90 80- 85 85-90 80-85 75-75 85 85-90 80-85 75-80 73-78
(三)蠶期消毒防病
收蟻後、每天用 "小蠶防病 1 號 "或 "漂白粉防僵劑 "給蠶消毒壹次。1號或漂白粉消毒。每齡蠶必須先消毒,再給桑。
用過的蠶網、塑料薄膜等要在每次眠蠶時清洗消毒後再用。蠶室、桑園貯藏室地面每天用0.5%漂白粉溶液或2%石灰漿消毒壹次。
(四)對桑
桑葉采摘標準表 表5
葉齡 葉色 葉位 其他標誌
壹是將轉為濃綠的芽尖從上至下的第3-4葉托葉自然脫落
二是將剛轉為濃綠的芽尖從上至下的第4-
二是剛轉綠的芽尖從上至下第4-5葉托葉痕為紅銹色
二是剛轉綠的芽尖從上至下第4-4葉托葉痕為紅銹色
濃綠的三眼葉、停心芽葉柄基部表皮呈褐色
2、桑量:要做到見蠶給桑,付食八成飽,飽食期十成飽,減食期逐漸少給。總之,不剩葉或略有殘葉為好。
3、給桑葉的次數:每天3-4次,給桑葉前把桑葉剪成身長正方形的小方葉。
4、擴座除沙:
(1)擴座,每次給桑前用蠶筷、鵝毛輕輕向蠶座四周移放。在除蠶沙時要加箔。
幼蠶期蠶座面積標準表 表6
齡期 收蟻當天 壹、二、三齡次日
蠶座面積(m2) 0.13-0.17 0.9-1.1 2-2.2 2.9-3.3
蠶箔數量(張) 2 2 4 6
(2)除沙:壹齡壹次,二齡壹次,三齡壹次,次日放蠶。
5、眠處理:
齡期大部分蠶體色為炒米色,約有0.1%的個體達到眠,部分蠶體粘附糞便;齡期大部分個體體色轉為乳白色,體肥而短,約有0.5%的個體達到眠,部分蠶出現駱駝現象可加眠網。起蠶98%以上時,可進行蠶體消毒,用小蠶防病1號或漂白粉防僵粉在蠶體上均勻撒壹層薄霜,15分鐘後撒壹層炭殼!
在蠶體上均勻撒上壹層薄霜狀的防僵粉或漂白粉,15分鐘後再撒上壹層焦糠,即可對蠶進行消毒。
小蠶 **** 育種質量標準(供參考)
1蠶頭數:1張蠶10克蟻,蠶頭數抽檢前蠶要達到22000頭以上。
2蠶重標準:三齡蠶起蠶第二天,發蠶時百頭蠶重12-15克(春蠶15克,夏秋蠶12克)。
3 蠶體的強弱:蠶體色正常,健康無病,食桑旺盛,動作活潑,箔內無病蠶和死蠶,發病蠶嚴禁出售。
四、蠶的發育整齊度:要求同壹批蠶的發育整齊度(發育不齊,嚴格分批)發育整齊度達到98%以上。
五、大蠶飼養技術
(壹)芽(片)葉飼養
壹般春蠶用芽葉,秋蠶用片葉。
1、芽(片)葉飼養類型:因養蠶設備的不同,可分為蠶匾飼養、蠶座飼養和地面飼養3種類型。
(1)蠶匾式:壹般用梯架或竹、木搭成8-10層蠶架,可多層插方匾、圓匾,因蠶匾可充分利用空間,占房較省,有利於隔離防病。
(2)蠶臺:蠶臺用料可就地取材,用竹、木或繩索代替立柱搭成固定或活動蠶臺,壹般搭3-4層,每層間距60㎝左右,鋪寬約1.5米、長約3.4米的蘆葦或竹竿簾,簾上給芽葉或葉片養蠶。
(3)地面養蠶:地面養蠶是選擇地勢高燥、通風良好、不施化肥、農藥等的蠶房,堵塞蟻洞、鼠洞,清理幹凈,消毒後,地面撒上壹層新鮮石灰粉,再鋪上壹層短稻草,蠶在4、5齡後率移至地面飼養。蠶座寬1.2-1.5米,蠶床間留有50㎝寬的通道,蠶床長度根據蠶房深淺靈活控制。
2、芽(片)葉養殖飼養要點:
(1)調節飼養環境:4齡適宜溫度為24-25℃,幹濕差2.5℃左右,5齡適宜溫度為23-24℃,幹濕差3℃左右,應盡量避免20℃以下的低溫和30℃以上的高溫。要經常調換蠶匾,使蠶匾溫度均勻,蠶室要加強通風換氣。
(2)註意飽食:壹般每天給桑4-6次。春蠶應選用三眼葉和小枝葉,用葉前10-13天應將桑樹摘葉,以提高葉質。5年後第三天要特別註意蠶桑飽食量,做好勻桑和補桑工作。
(3)擴座除沙:擴座要及時,每張(盒)蠶種的蠶座面積應在4齡時達到13-15㎡,5齡時達到28-36㎡;地蠶不能放倒,要給滿地的蠶留有余地;蠶臺蠶座四周應空出10-15㎝,防止蠶從簾子邊緣掉到地上。要給蠶留出空間。
4齡蠶起眠壹次,中眠兩次,起眠後5齡每天壹次。蠶沙也應適當清除。地蠶5齡下地壹般不除沙,但蠶座上應撒石灰粉或短稻草等幹料,以利蠶座衛生。
(4)抓好大眠處理:大眠睡得慢,容易睡起不均勻,加眠網不能過早,要及時分批提青,及時率。
3、桑葉的采摘、運輸、貯藏
(1)采摘:分早晚兩次采摘,采摘枝條下部的三眼葉,止芯芽和芽葉。
(2)運輸:要采、運、松裝快。防止桑葉受熱變質。
(3)貯桑:要有能保持低溫低濕的專用貯藏室,遠離豬、牛、雞、鴨,遠離廁所。貯藏室應先清洗消毒。上面鋪上塑料薄膜或放上幹凈的席子、竹簾等,把桑葉存放在上面,蓋上濕布,以保持桑葉新鮮。
六、夏秋蠶飼養技術
從6月中下旬開始,可飼養到10月中下旬的夏蠶、初秋蠶、中秋蠶和晚秋蠶稱為夏秋蠶。在此期間,由於氣溫較高,蠶和桑樹生長發育旺盛,可進行多次桑蠶共育,提高桑葉利用率,改善蠶室養蠶條件,增加蠶繭產量,提高畝桑產繭量。但是,由於夏秋季壹般葉質較差,氣候多變,經常遇到長時間的高溫幹旱天氣,加之翌年春蠶連續多次養蠶,飼養環境中病原體滯留較多,容易發生養蠶病害。因此,從思想上應高度重視夏秋蠶飼養技術的落實和實施,采取合理有效的養蠶技術措施,才能使夏秋蠶飼養蠶座安全,從而穩定高產。
(壹)夏秋蠶飼養的三大特點
1、氣候特點:我縣夏秋蠶各時期氣候變化大。由於地理位置不同,氣候具有冬暖、春旱、夏熱、秋雨的特點。桑樹生長期較長,從4月至11月均可養蠶。自 6 月中下旬開始養夏蠶,此時氣溫逐漸回升,晴天氣溫較高,濕度大,形成濕熱氣候格局,雨天則陰冷潮濕。秋蠶期氣溫常出現350C以上,時有幹旱,形成燥熱天氣,秋蠶後期常陰雨連綿,常出現低溫多濕天氣。
2、葉質特點:夏秋季葉質好壞,受氣候條件影響很大。如果陰雨天多,日照不足,桑葉含水量高,蠶體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含量就要相應減少。若遇久旱無雨,土壤缺水,桑葉含水量少,光合作用能力減弱,合成營養物質少,葉片粗纖維減少,葉片硬化,桑樹停止生長,出現封頂現象。如果在水肥充足的情況下,桑葉生長快,新梢、新葉生長率高,葉質較好。
我縣夏秋季正處於高溫高濕季節,桑樹生長茂盛,可分批采葉,分期養蠶。夏蠶和晚秋蠶用葉壹般葉質較好,但中秋蠶期,常有幹旱,桑樹易失水老化,葉質較差。
3、病蟲害特點:夏秋蠶產繭量和質量不如春繭,主要原因是蠶病危害。夏秋蠶期隨著養蠶數量的增加,病原積累多,擴散面大,加之高溫多濕的環境條件,病原繁殖快,致病性強,如蠶室養蠶消毒不徹底,飼養管理馬虎,易感染蠶病。加之夏秋蠶期往往處於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桑葉質量又差,蠶體容易虛弱,使抗病力降低。因此,夏秋蠶比春蠶容易發病,導致產繭量低,蠶繭質量差。
夏秋桑樹害蟲桑蟥、野蠶、桑尺蠖和桑毛蟲危害較嚴重。這些害蟲還可發生與蠶相同的病害,蠶吃了害蟲屍體或蟲體糞便汙染桑葉後,可感染發病。夏秋季農田使用農藥比較普遍,蠶因農藥中毒死亡或成為無繭蠶的情況時有發生,桑園治蟲不當或不掌握藥物的殘效期也會發生中毒,如果使用帶菌農藥,還會汙染桑葉,使蠶發生猝倒病。因此,夏秋蠶期農田農藥使用應統籌安排,及早通知養蠶村、組、戶,桑園病蟲害防治應嚴格控制使用農藥品種。註意濃度、時間和方法,防止蠶中毒。
夏秋季養蠶,多化蠶的蠅蛆蟲害也比春季嚴重,要及時采取措施防治蠅蛆病,蠶室要用門窗紗窗防護。
夏秋蠶飼養技術,與春蠶飼養技術基本相同。應特別註意掌握的不同點是:
(二)合理布局
1、夏蠶適當飼養:壹般夏蠶飼養量相當於全年的15%-20%為宜。采摘春伐桑的枝條下部葉片。溫度適宜桑樹生長,葉質較好,產量較穩定。
2、養足中秋蠶:壹般中秋蠶飼養量約占全年飼養量的40%。中秋蠶期正值桑樹生長旺盛時期,應養足壹批蠶。桑樹梢端必須留7-8片葉,養護好桑樹。
3、看葉養晚秋蠶:壹般為全年飼養量的10-20%左右。晚秋養蠶期間氣溫適宜,蠶葉質量好,蠶體健壯,可穩產高產。
(三)徹底消毒防病
夏秋蠶易發病是由於氣溫高,葉質差,加上上壹季養蠶留下的病原體的影響,所以夏秋蠶應輪換蠶室養蠶。必須全面徹底消毒,不留死角。
(四)合理采摘桑葉
夏蠶1-2齡先采摘新條熟葉,3齡開始疏蕾疏葉,中秋蠶小蠶選擇采摘熟葉,4齡起利用基部枝葉,自下而上采摘。枝條頂端保留7-8片葉,晚秋蠶采葉時,枝條頂端保留3-4片葉,不能隨意采摘,以防損傷腋芽,影響桑樹生長和來年產量。
(五)溫濕度的調節
1、高溫幹燥:中午酌情關閉門窗,傍晚門窗可全部打開,也可在蠶室掛壹塊濕布,大蠶中午可加水,以葉面不滴水為度,保持蠶座幹燥。
2、高溫高濕:要加強通風,勤除沙、疏蠶頭,以減輕危害。
3、低溫幹燥:可在室內生爐子,爐上燒水壺,以補充溫度和濕度,並註意采摘新鮮桑葉,增加給桑次數。
4、低溫高濕:蠶室溫度要比標準溫度高0.5℃,打開門窗排濕。蠶座內多放幹料,如焦糠、草結、新鮮石灰等,以降低蠶座濕度。
(六)飼養管理措施
抓好 "三疏壹勤 "即 "蠶架疏、蠶匾疏、蠶頭疏",以利通風換氣,減少高溫危害。壹勤即勤除沙,按齡期除沙規範操作。
七、關於簇繭
(壹)簇繭是提高蠶繭質量的基礎
實踐證明,使用方格簇的優點是:簇內通風好,繭色白,成繭率高,解舒好,繭形整齊,繭層厚薄均勻,橫向營繭,並可多次使用,便於消毒,便於儲存收藏。
紙板方簇:壹般采用吸濕性、柔韌性好的12號馬糞紙制成。簇片邊框由2-4層牛皮紙粘合而成,邊框寬39.3㎝,長54.5㎝,高3.1㎝。每個簇有 12 個縱格、13 個橫格和 156 個穴格,每個穴格的尺寸為 4.5×3×3㎝。壹張蠶需要 180-200 張。
(2)上簇技術
1、成熟上簇:蠶的胸部透明,身體縮短,停止食桑,排出綠色軟糞,是上簇的適期。
2、上簇方法:用手壹張壹張地拿起,要求輕抓輕放,隨抓隨上,不能積壓,以防損傷蠶的皮膚,造成血繭。上簇壹定要有順序,當壹個簇上滿後,再上另壹個簇,並註意記錄上簇時間,以便依次摘繭。
(三)簇內保護
1、溫濕度調節:先將簇內室溫調到24.5-250C,然後開窗通風排濕,簇內溫度應控制在24-250C之間。溫度過高,易產生雙宮繭、死籠繭。溫度過低蠶營繭慢,不結繭蠶增多,影響蠶繭質量。
2、簇室保護:簇室光線要均勻,要防風、防震、防鼠。第二天對蠶簇進行檢查,發現遊絲要撿起,集中在冷水中浸泡,另起簇。
(四)吐絲結繭
1、適時結繭:春蠶上簇後7天,夏蠶5-6天,秋蠶6-7天結繭。結繭前應按順序上簇,取樣繭,剖開繭層觀察,蛹體變為黃褐色,說明結繭正當時。
2、采繭方法與采繭:先采摘蠶簇上的死蠶,汙染蠶繭,再采摘好的蠶繭。摘繭時要邊摘邊清除草屑和蠶糞。摘繭時壹定要輕,防止蠶蛹體震出血,汙染繭層。同時,還應按照蠶繭檢驗等級的要求,分別對蠶繭進行檢查,對雙宮、黃斑、柴陰、畸形、薄皮、血絲和爛繭,分類裝框待售。
3、鮮繭運輸和蠶繭銷售:好繭要及時銷售,運輸途中要輕便快捷,防止日曬雨淋和高溫變質。鮮繭不能剝去繭衣,以保護繭層,不影響蠶繭質量。鮮繭出售要用背籠、竹筐等運輸,不能用麻袋或塑料編織袋運輸鮮繭。同時要做到不賣毛腳繭,不賣潮繭,力爭多賣好繭,提高蠶繭質量,增加經濟效益。
作者:
:漢陰縣科學技術局,農藝師。QQ:1542580511
本網訊(通訊員:張艷)近日,漢陰縣科技局在 "漢陰科技 "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 "漢陰蠶繭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