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盆栽蘆薈不僅可以美化客廳,還可以隨時采摘,獲得最新鮮的蘆薈葉,用於家庭保健。有人說,在家裏種幾盆蘆薈,相當於請了壹個常駐的“私人醫生”。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無論蘆薈是入藥治病,還是美容護膚,只有新鮮的蘆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盆地土壤的制備
制備蘆薈盆栽基質的配方多種多樣。常用腐殖土、田園土、河沙,比例為4:4:2。實踐證明,這種基質制備是比較合適的。用鋸末代替河砂,可以減輕胎體重量,增加透氣性和透水性,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鋸末要用堅硬的雜木,使用前要堆放發酵。
盆土消毒
作為室內栽培蘆薈的盆栽土,使用前最好消毒,殺死基質中可能存在的蟲卵和病菌。常用的方法有三種:燃土消毒、蒸汽消毒、藥物消毒。
(1)燒土消毒:將準備好的混合基質放在裝有鐵板的爐子上,加熱翻炒。壹般80℃30分鐘就能殺死基質中的有害微生物和各種蟲卵。
(2)蒸汽消毒:將準備好的基質放入容器中,充分蒸汽消毒。壹般家用煤爐、煤氣爐可以用來加熱消毒。蒸汽消毒應保持在80℃以上,蒸2小時即可達到徹底消毒的效果。
(3)藥物的消毒:常用40%福爾馬林,將400-500ml藥液均勻灑在每立方米培養基上,密封後用塑料薄膜覆蓋,65,438+0-2天後打開,晾幹2-3天,待藥液揮發後盛於盆中。
上盆地和變化盆地
在花盆中培育蘆薈種子的過程叫做放入花盆。壺飼時間:應在春夏進行。室內溫度為15-28℃。盆栽方法:盆栽前選擇幼苗是壹個重要的關鍵。蘆薈幼苗健壯,葉片短而厚,顏色深綠,帶4個以上自根。裝盆時,先在盆底鋪上壹些碎瓦,以利於排水和通風,然後填壹些準備好的基質,將蘆薈放入盆中,盡量將根部拉長,填土蓋住根部,然後輕輕向上提起幼苗,稍微壓實,使根部與基質緊密接觸,再將盆土填至距盆邊2厘米左右。最後慢慢往盆裏倒水,盆就完成了。
上菜後不宜多澆水。壹般不做也不澆水,幹了就澆透。經常向蘆薈葉片噴水可以加快蘆薈的復壯和生根。剛放入盆中的蘆薈不要讓陽光直射,可以在半陰涼處保養。
換盆:壹般盆栽蘆薈1-2年換壹次。春天也是換鍋的最好時機。換鍋時要掌握正確的脫鍋技術。將盆株倒置,左手握住盆土,右手手掌敲擊盆沿數次,盆自然與老盆土分離。然後,將蘆薈連同土球壹起移入壹個更大的新盆中,在盆的四周加入新盆土,然後用手壓實盆土,再澆水。換盆後需要在半陰涼處養護壹段時間,待完全緩苗後再移至向陽處。
管理和維護
家庭盆栽蘆薈的管理主要包括施肥、澆水和冬季保溫。
施肥:蘆薈需要大量的碳、氫、氧、氮、磷、鉀、硫、鈣、鎂、鐵等元素。,其中的碳、氫、氧來自空氣,其他元素則是從盆栽基板中吸收。此外,還需要硼、錳、鉬、鋅、銅、氯等元素。雖然所需量不大,但它們是其他元素無法替代的。科學施肥可以補充營養。
澆水:冬天壹般15-20天澆水1次即可。必要時可噴灑在葉片上。盡量少澆水,保持土壤幹燥,有利於植物安全越冬;春季壹般5-7天澆水1次。不做就澆透,盆土幹了就濕了;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澆水1次需要2-3天。另外,每天早晚可以在蘆薈葉上噴水。還要註意少在烈日下暴曬,減少水分流失;秋季蘆薈的澆水方法基本和春季差不多,要做到盆土幹濕。澆水時間壹般在清晨和傍晚較好,此時水溫接近盆土溫度,可避免盆土溫度劇烈變化,影響根系生長。記住:“盆栽蘆薈,寧幹勿濕。”
越冬管理
(1)溫度要求:蘆薈可在我國南方熱帶地區和常年無霜期地區安全自然越冬,如福建南部、廣東沿海、海南等地,其他地區應加強越冬和防凍管理。5℃被認為是蘆薈越冬的最低溫度安全線。掌握蘆薈的安全越冬溫度是家庭盆栽蘆薈成敗的關鍵技術之壹。
(2)增溫保溫的方法:在冬季不是很冷或者室內有取暖條件的地區,盆栽蘆薈壹般可以通過移至室內安全越冬。當溫度不能高於5℃時,我們必須采取壹些相應的保暖措施。比如挖長方形的洞(俗稱地下大廳),做壹個簡易的孵化器。
(3)控制澆水,增加光照:冬季盡量少澆水或不澆水,保持盆土幹燥。如果空氣太幹燥,可以采取在葉子上噴水的方法。另外,盡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
參考資料:
2006424115415
吊蘭是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叢生的圓柱形肥大須根和根莖。葉基生,條狀至條狀披針形,狹長,柔韌似蘭,長20-45厘米,寬1-2厘米,頂端長而漸細;底座環繞莖幹並插在短莖幹上。吊蘭最大的特點就是成熟的植物會時不時的長出莖。莖長30-60厘米,頂端會長出小植株。花亭細長,長於葉,彎曲;總狀花序單生或分枝,有時花序上部節上生長2-8厘米長條狀葉簇;花是白色的,幾朵壹簇,散布在花序軸上。花期在春夏,冬季也可在室內開花。目前除了純綠葉,還有大葉吊蘭、金鑫吊蘭、金邊吊蘭三個園藝品種。前兩者的葉子是綠色的,而葉子中間是黃色和白色的;另壹方面,金邊吊蘭在綠葉邊緣的兩側有黃色和白色條紋。其中,大葉吊蘭是壹種優雅的室內觀葉植物,株型大,葉寬,葉色柔和。
吊蘭原產於南部非洲,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它的天性喜歡溫暖、潮濕和半多雲的環境。適應性強,抗旱耐寒。它在疏松的沙壤土中生長得更好,不需要選擇土壤。對光的要求並不嚴格,壹艘船適合在中等光照條件下生長,也耐弱光。最適生長溫度為15-25℃,越冬溫度為5℃。
吊蘭可以通過分株繁殖。除了冬季氣溫太低不適合分株外,其他季節都可以進行。對於已盆栽2-3年的植株,春季換盆時,會將密集的盆苗從老的培養土中取出,分成兩個或幾個叢,分別盆栽成新植株。吊蘭也可以通過使用莖上的小植物來繁殖。在生長季節,將莖上的小植株剪下,種植在培養土或水中,待小植株生根後,移栽到盆中。另外種子也可以用來播種,但壹般用的比較少。
盆栽吊蘭通常與腐殖土或泥炭土、園土、河沙等量混合,並加入少量基肥作為基質。每2-3年換盆,重新準備培養土。其肉質根儲水組織發達,抗旱性強,但在3-9月的生長期高峰期需要大量水分,要經常澆水、噴水,增加濕度。秋後逐漸減少澆水量,以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旺盛生長期每月施兩次稀液肥。氮肥是主要肥料,但金鑫和金邊品種不宜施氮肥過多,否則葉片的紋斑會變得不明顯。吊蘭喜歡半陰涼的環境。如果場所光線過強或不足,葉子很容易變成淡綠色或黃綠色,缺乏活力,失去觀賞價值,甚至死亡。如果陽光直射,空氣幹燥,最容易導致吊蘭枯死,所以要放在陰涼通風處,註意保持環境濕度。吊蘭不易發生病蟲害,但如果盆土漬水,通風不良,不僅會導致根腐,還會引起根腐病,所以要註意噴藥。
吊蘭是室內最傳統的懸掛植物之壹。它的葉子細長柔軟,從葉腋抽出的點點莖上有小植株,從盆緣下垂,像花壹樣舒展下垂,終年常綠;剛柔並濟,形似鶴展翅跳躍,故古稱“折鶴蘭”。總之,其特殊的造型構成了獨特的懸掛景觀和立體美感,能起到獨特的裝飾效果。
吊蘭不僅是室內優良的掛葉植物,也是室內良好的空氣凈化花卉。吊蘭有很強的吸收有毒氣體的功能。如果壹個房間養L-2盆吊蘭,可以將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完全吸收,所以吊蘭又被稱為“綠色凈化器”。
吊蘭
(吊蘭屬植物)
吊蘭屬百合科,吊蘭屬。
[形態特征]
吊蘭是壹種常綠草本植物,有根莖和肉質根。基生葉,寬1-2厘米,長約30厘米,綠色。吊蘭的葉緣是白色的;金邊吊蘭葉緣淡黃色,金心吊蘭中間有淡黃色條紋。吊蘭的花梗細長,超出葉片,花梗彎曲。壹、有1-6朵花,花小而白,2輪***6花被,6枚雄蕊,綠色子房。花期從6月到8月。(參見圖1-30)
[習慣性]
原產南非,喜歡溫暖潮濕半陰涼的環境。耐寒性差,宜生長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質土壤上。
[栽培技術]
繁殖:通常采用分株的方法。也就是3月分離出母株,單獨種植。也可以把生長季節的轉輪上的小植物剪掉,和氣生根壹起直接種在花盆裏。
管理:主要是保持土壤濕潤,半個月施壹次稀液肥,然後長勢茂盛。夏季應在遮蔭棚下栽培,冬季應在有遮擋的溫室內栽培,並經常清除枯葉,壹年換壹次盆。
[使用]
吊蘭的枝葉匍匐,匍匐,吊盆栽培。在大堂、窗口或者家庭室掛壹個壺,很有生氣和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