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張克忠的個人經歷

張克忠的個人經歷

張克忠出生在天津。父親去世早,他和母親住在爺爺家,家裏並不寬裕,母親靠做點針線活把兒子養大。張克忠沒有辜負母親的希望,小學畢業後考上了南開中學。愛才的張伯苓校長非常看重這個聰明勤奮的學生,特批準他免費學習。因為擅長數學,他在寒暑假破例包車張克忠當老師。年紀輕輕的張克忠,既是“南中”學生,又是“南中”老師。張校長開的政策,終於讓這個後來的化工人才沒有因為家庭貧困而輟學。

張克忠中學畢業後,當時還處於起步階段的南開大學不具備招收數理類學生的條件,張克忠只好就讀於唐山交通大學。但南開大學很快成立了數理學部,張克忠重新報考,成為南開大學文理混合班最早的學生,得以與南開重續情緣。

同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董事長簡氏兄弟設立簡獎學金,資助國內大學生赴美留學。只有大壹的張克忠沒有資格參加這次畢業生考試,但是壹向愛才的張伯苓校長親自到簡壹基礎招聘機構推薦了張克忠。有了伯樂,怎麽會沒有千裏馬呢?張克忠破例獲準參加考試,以最年輕、學歷最淺的身份脫穎而出,名列第壹。65438-0923,張克忠獲得簡氏助學金赴美留學,進入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化學工程,這也是美國的壹個新學科。從此,他的人生指向了化工。

W.被戲稱為化學工程“鼻祖”的著名教授k·劉易斯(K.Lewis)對張克忠這個來自科學落後國家的學生有如此好的數理化和英語知識感到非常驚訝,被任命為張克忠的導師。

百分之壹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終於讓張克忠在五年後戴上了博士的頭銜。1928期間,麻省理工學院授予張克忠理學博士學位,發表博士論文《擴散原理》。這本書立即在美國科學界引起轟動。壹直被忽視的中國人,讓美國科學界學到了很多,“擴散原理”被命名為“張定理”。那年張克忠才二十四歲。

經過5年的努力,張克忠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生通常需要89年才能完成的所有課程和實驗,速度驚人,寫了壹篇高水平的博士論文。本文提出的擴散原理,是他對精餾過程機理研究的結果,綜合原有的基本擴散方程,結合實驗數據,對影響塔板效率的因素進行定量分析。這個擴散原理很有啟發性,被稱為“張擴散原理”,沿用至今。1928,張克忠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中國第壹個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的人。導師路易高度贊賞張克忠的成就和才華,堅持讓他留下來當助教。但張克忠毅然離開美國,懷著為祖國培養化工人才、振興化學工業的強烈願望,回到了母校南開大學。

路易斯教授堅持把他最喜歡的學生張克忠留在麻省理工學院,三次給他安排職位。美國壹方面有著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壹方面又是科學上貧瘠貧窮的祖國。張克忠出於壹顆赤子之心選擇了後者,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導師的好意,回到了祖國。

張克忠回國前夕,與麻省理工學院同學、後來的化學家張進行了壹次長談。他告訴張宏遠,在擁有廣闊陸海資源的中國,發展化工是壹條可行的富國之路。張克忠還談到了他對愛國教育家張伯苓的無比崇敬,對南開的無比熱愛。為了報答老師對他的恩情和母校的培養,他決定接受南開大學的聘任任教,盡管當時南大要自籌經費,經費有限,能給他的工資與國內同類學校相差甚遠。張克忠甚至勸說張回國後到南開來,因為這裏有他很大的空間。

張伯苓的理想是把南開變成國人公認的名牌大學。當時南開與清華、北大等名校相比,無論是教授陣容、設備還是經濟實力都相差甚遠。怎樣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張校長根據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認為教育是要培養有用的人才的,研究也要符合國計民生,於是決定抓住“應用”二字,下功夫。

擅長應用化學的張克忠的回歸,無疑讓張校長如久旱逢甘霖般興奮。難怪當時有先生開玩笑地對張克忠說:“張校長得了麻省理工的及時雨。”張克忠壹直非常贊同麻省理工學院“理論與實踐並重”、“教學與科研並舉”的辦學方針,這本身就與張校長的理念不謀而合。張克忠真的是張伯苓的“及時雨”,張克忠回到南大如魚得水,馬上投入工作。

張克忠受聘於南開大學時才25歲,是當時最年輕的教授。他首先積極創辦了化學工程系和技術學院。1931年8月,化工系成立。隨即聘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博士張宏遠教授以及高、蔣子展研究員、嚴鐵軍講師分別講授化工原理、化工計算、定量分析等課程。張克忠親自教授工業化學。他每年還安排壹定的時間讓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比如化學分析、設備安裝調試等。張克忠是中國化學工程學會的創始人之壹。為了活躍學術交流,中國化學工程學會張克忠及其同事創辦的《化學工程》於65438年至0934年在天津出版。他擔任經理和編輯。這篇文章是用英語發表的。每年4期,1卷。這是國內第壹本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高水平化工學術期刊,受到化工同行的高度重視。

應用化學研究所和化工系相繼成立,正好符合“教學與科研並舉”的方針。張克忠還是華英研究所所長和化學工程系主任。

在南開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的章程中是這樣寫的:“本所的宗旨是研究中國工商業的實際問題,利用南開大學的設備協助中國工商業提高其出口商品的質量,以達到學習和社會合作的實際效果。”張克忠強調“科研和生產並重”,華英的研究課題不是從“象牙塔”裏拿書看,而是直接受各工廠委托,攻關技術,解決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常說“科學技術要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在當時,華英所采用的科研與生產直接掛鉤無疑是最快的轉化方法。

在基層時期,華英研究所非常簡單。那是在職工宿舍的鍋爐房附近,只有幾間低矮的平房,舊桌子和幾條不同風格的長板凳。隨著科研和委托業務的發展,舊址不夠申請,才搬到南大理科教學樓思源堂的大教室。人員也很精簡。研究所最多只有十五名工作人員,包括著名化學家邱宗嶽、和高長庚教授,由張克忠在海外宣誓的張,回國後擔任研究部副主任和主任。雖然條件差,人少,但大家都精力充沛,效率高。張克忠甚至以身作則,壹天八小時裏外不分,沒有節假日這種概念。他把教學之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華英學院。

人們常說,應用化學研究所和何廉教授主辦的經濟研究所是張伯苓的兩個掌上明珠。事實上,華英學院的確為南大貢獻良多。

65438年6月至0933年6月,應用化學研究所接受天津利眾硫酸裝置的設計、建設和調試。到1934年5月,試運行成功,運行良好。該廠年產硫酸3萬噸,總成本僅為654.38+0.3萬元。之前工廠想委托國外承包商,要價25萬,還要支付國外工程師和電焊工的生活費。兩者相比,節省投資65438+萬元以上。硫酸廠的建成極大地鼓舞了中國化工技術人員的雄心,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從1932到1936,應用化學研究所陸續收到了300多份樣品。有些改進了原有的分析方法,如錳礦中錳含量的分析。還幫助企業研究解決了茶油硬化、蜂蜜脫臭、草帽辮子漂白、印刷制版膠、自行車鏈條發藍劑、手電筒反光鏡等諸多生產難題。研究所還仿制了金屬拋光皂、墨水、復寫紙、鞣夜光水、上漿粉、麻辣醬油等產品。酒精、硬脂酸、油酸、甘油、鉀皂、黃丹粉、紅丹粉等都是我們自己試制成功的。這些雖然只能少量生產,但對緩解市場需求,抵制洋貨起到了積極作用。

從華英研究所的報告中可以看出,在1932到1936的五年間,華英研究所* * *接受了323份樣品進行分析測試。其中,美國《化學文摘》摘錄了兩個研究工作重點:華英研究所研究人員對Goutel煤發熱量計算公式的修正和錳礦中錳含量分析方法的改進。為了抵制洋貨,華英研究所還仿制了壹些輕工業產品。同時,為了更好地解決生產問題,華英所還派人親自上門送技術,可謂“教學到家”。

在華英院的委托工作中,有壹件事特別值得壹提,那就是天津利眾公司硫酸裝置的設計和施工。天津利眾公司原想讓外商建壹個日產三噸的硫酸廠。外國投資者的報價是設備25萬元,外加壹名工程師15美元,兩名焊工各5美元。當時,利眾公司能夠籌集的資金總額只有20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利眾制酸廠的創始人趙、創辦了研究所。張克忠欣然同意,和張宏遠、蔣子展壹起扛起了這個重擔。從1933年6月酸廠投產設計,到5月1934,公司僅花費13萬元,酸廠建成投產,各項承包指標均超過外商。原本想撈點“油水”的外商只能望洋興嘆。立中酸廠的建立,無疑為天津的制酸工業奠定了基礎,也使中國的化工科技人員雄心勃勃地成長起來。華英研究所在其1934的報告中記錄了這壹事件,並得出結論:“中國問題可以由中國人自己解決”,“中國工程師未必不如外人”。

大小工廠紛紛委托華英研究所解決生產中的問題。20世紀30年代中期,張克忠的華英研究所“生意興隆”。華英賺的壹些錢被用來擴充設備和支持進壹步的研究。張克忠實地履行了自己“以校養校”的承諾,手裏拿著橘子君證據的張伯苓應該會心壹笑。

華英學院和化學工程系本來是相輔相成的。化工系的學生在這裏找到了實習的地方,壹些優秀的學生成為了這裏的技術力量。後來,華英研究所成立時,天津半導體研究所所長閆鐵娟才大二,卻也加入了研究所的分析研究工作。

雖然化工系已經成立,但是作為化工新學科,國內沒有現成的教材,張克忠、張宏遠開始翻譯國外教材。後來他們兩人和浙大的壹些教授開始自己編教材,以避寒暑,中國化學學者編寫的化學教材出版了。

此外,張克忠還會和世界各地的同行壹起重新審定和編纂化學術語,改變了我國化學術語“舶來品”的局面。張克忠的壹個部門蒸蒸日上的時候,1937走近了...

1937年7月29日午夜,蓄謀已久的侵華日軍炮轟天津城,目標之壹是南開大學。張克忠苦心經營的華英學院和化學工業部也被炸了,南開陷入了困境。他不在現場,但協助和侯擴建硫酸鈕扣廠。留在後面的高教授和嚴鐵冒著槍林彈雨搶救了許多設備,然後他們帶著這些設備向西南後方轉移。

雖然張克忠在重慶與妻子、母親和二兒子團聚,但大兒子張松壽卻因為生病無法救治而去世。遭受喪子之痛的人鐘並不沮喪。他在重慶重建了華英學院和化學工程系。他整日忙碌,不遺余力地與困難作鬥爭,還創辦了壹個小規模的工廠——南開化工廠。化工廠最初的情況是好的。

但國難在即,科研難度可想而知。苛性鈉和硫酸等最常見的化學品必須從香港進口。大多數樂器只能從當地的偽造品店買到。這些儀器不靈敏,實驗誤差驚人。那時候我們只能做什麽研究,有什麽藥物和設備就做什麽工作。張克忠的野心最終化為無聲的嘆息!化工廠關閉後,華英研究所也停止了活動,張伯苓的掌上明珠也丟失了。

在此之前,受時局影響,張克忠協助、侯的永利寧廠擴建項目也受阻。張克忠感嘆,永利谷廠(範和侯索凱都有)產堿,在東南亞僅次於日本。請範先生、侯先生全力以赴,擴建南京永利寧廠,發展5-亞硫酸鹽生產,借酸堿之翼,中國化工可望騰飛。但最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神不如願。

國難當頭,張克忠在南方辦系、開中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理想破滅了。但他沒有停下來。他覺得敵人就在眼前。作為壹個七尺男兒,即使不能上戰場抵禦外侮,也要跟著愛國實業家範、侯前輩們為振興民族工業、發展化學工業做點事。張克忠走出書房,開始辦工廠搞技術。不幸的是,這條路並不平坦。

天府之國四川地下寶藏豐富。範、侯、張克忠等人在四川老隆壩、五通橋壹帶打鹽井,創辦永利川廠。當時落後中國的鹽業還是用鹵水濃縮制鹽的笨辦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永利川廠想采用德國專利“茶庵法”,於是派侯和張克忠去了德國。在柏林的談判桌上,趾高氣揚的外國人使出渾身解數,以至於用這個專利生產的產品不允許在中國以外的東北三省銷售。在他們眼裏,東北三省已經不是中國的領土了。侯大怒,當即告訴德方:東北三省是中國的領土,我們的產品當然要銷往東北三省!談判破裂了。

張克忠認為,德國之行雖然沒有買回茶庵的專利,但買回了更有價值的教訓。如果壹個民族不抵抗外來侵略,那麽它是否富強是無關緊要的。弱國沒有外交,甚至弱國也沒有權利和外國人平等交易。中國人民要想富強,首先必須依靠自己。

侯對可謂忠心耿耿。他向化工行業的同事呼籲:“黃頭發藍眼睛的人能做出的,我們黑頭發黑眼睛的人也要做出!”侯苦幹三年,* * *進行了500多項實驗,創造了震驚中外的化學工業。

“侯的純堿工藝打破了國外專利的壟斷,化工界的所有同仁都為此激動不已。”

在此期間,張克忠成為昆明化工廠廠長。在別人眼裏,這可能是大材小用,但他願意。也許他認為中國化學工業的“翅膀”可以在那裏誕生。事實上,這正是張克忠所做的:他親自設計改造舊設備,生產硫酸;在沒有先進設備的情況下,經過壹番努力和土外結合,生產出少量純堿和食用堿。也許壹個人的命運和事業的成功總是和國運聯系在壹起的。侵華日軍很快加強了對西南的封鎖,昆明被炸。張克忠向往的發展已經成為泡影。

八年抗戰期間,張克忠屢戰屢敗,成績斐然,卻又屢屢陷入無奈的境地。幸運的是,他從未放棄。他壹次次從零開始,夢想著祖國化工事業的騰飛,但不知道好夢何時才能實現。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張克忠帶著壹批優秀的技術骨幹到青島接收傀儡廠。八年抗戰結束了,是時候重整河山了。經過壹段時間的努力,* * *已經有11化工廠產品投放市場,當壹切都有所好轉的時候,內戰爆發了。1946年底,宋子文派人與張克忠談判,想給張克忠壹個經理的職位。實際目的是覆蓋十幾家化工廠。由於無法與宋子文競爭,張克忠最終含淚放棄了在青島的工廠。

相信科學的人不應該談命運,但奇怪的是,曾克忠從進入南開中學開始,就在南開度過了他職業發展最輝煌的時刻,他與南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947年,南大復學後不久,張克忠回來擔任工學院院長和化學工程與重建華英學院系主任。

這時,張克忠教授選修了《工業化學》這門課,並親自利用業余時間編寫了這門課的教材。《無機工業化學》和《有機工業化學》兩本書相繼出版。

張克忠是壹位嚴格的老師。據天津大學化工系副教授姚玉英回憶,張克忠當時的學生說:“張老師經常在講課前考試,搞得大家都很緊張。上他的課之前要預習,考完之後會根據考試反映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讓大家記憶非常深刻...他的考試很難,有壹次班裏只有壹個同學及格。學生們都害怕他。.....我在做實驗的時候,用電爐加熱,但是我只離開了壹會兒,因為我想拿點東西。碰巧被張老師看到了,因為不按操作規程操作,被他臭罵了壹頓。百分之壹的疏漏都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雖然大家都怕他,但是大家都不得不對他的學術嚴謹印象深刻...張先生的家長式作風很嚴重。我畢業前夕,他根本沒有認真找我談話,征求我的意見,只是對我說了壹句‘妳留在學校吧’,就為我決定了命運。”話雖如此,如果姚玉英不敬畏她的老師,她離開學校並不困難。張克忠的三個字,決定了她的壹生。

其實張克忠也是壹個善良的老師。張克忠在導師張伯苓的幫助下才得以完成學業,沒有被貧困壓垮。張克忠對貧困生也有特殊的感情。南開大學化學系沈教授、天大化工系原主任張教授在不同時期都得到了張克忠的幫助。

政局變了,張克忠看清了國民黨的本質。1947下半年,他的老朋友楊公樞想拉他去臺灣省辦壹個辦公工廠。張克忠永遠不會忘記青島十幾家工廠被宋子文吞並的悲慘經歷。他果斷地回答楊公述:我為蔣介石和國民政府,永不死。並勸楊也不要去。張克忠在從上海回天津的飛機上因情緒過激暈倒。

急救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高血壓已經埋下了致命的根源。

不久,天津局勢緊張,學校成立“安全委員會”,做好學校的護理工作。張克忠也是該委員會的成員。理工學院師生張克忠、齊欣合力,在最後的黑暗中保護了華英學院和理工學院各部門,迎來了天津衛的曙光。

解放初期,張克忠接受了新中國溫暖的陽光。南開大學校友周恩來關心張克忠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應邀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會議,列席最高國務委員會。開會第壹天,張克忠就覺得自己沒有為新中國做出值得稱道的貢獻。他不想坐在指定的座位上,而是選擇了壹個不顯眼的最後壹個座位坐下。沒想到,周總理很快就找到了他,走過來,笑著把他拉到毛主席面前,介紹說:“這是張克忠,子丹教授。”毛主席認識他很久了,見到他就像見到老朋友壹樣高興。毛主席說:新中國要富強,就要發展科學和化學工業。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張克忠激動不已,他覺得自己做了20多年的祖國化工騰飛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

  • 上一篇:使用化妝品時應註意的事項
  • 下一篇:奇字大全(約50個)奇字釋義_奇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