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卡拉揚(1908-),奧地利指揮家。
出生於薩爾茨堡。我從小學習鋼琴,先後就讀於維也納音樂學院和薩爾茨堡莫紮特音樂學院。他的指揮生涯始於小城烏爾姆,在1934考入亞洲歌劇院指揮時逐漸聲名鵲起。1938被聘為柏林歌劇院指揮。1947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樂團指揮。
從1949開始,他擔任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常任指揮,從1950開始,他擔任倫敦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1955是柏林愛樂樂團的終身常任指揮,1956是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音樂總監,1967-1969是巴黎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人們稱之為“歐洲音樂的總導演”。
他也是拜羅伊特和薩爾茨堡音樂節的主要人物。1967年,他開始主持自己的第壹個音樂節——復活節音樂周。他有著驚人的指揮技巧,與樂隊配合默契,通過熱情大膽的表演將音樂準確有力地傳達給觀眾。近幾年可以說是走向了其指揮藝術的巔峰。
倫納德·伯恩斯坦是壹位美國指揮家。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勞倫斯。他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和柯蒂斯音樂學院。1942年成為指揮serge koussevitzky的助理,第二年擔任紐約愛樂樂團副指揮,1958年成為該團第壹位美國指揮。
在他任職的十壹年間,正是劇團的黃鑫時代奠定了他作為壹流指揮家的聲譽。他的著名作品包括《耶利米交響曲》、《第二交響曲欲望時代》、《小提琴獨奏、弦樂和打擊樂小夜曲》以及芭蕾舞劇《幻想的自由》。
他的流行音樂劇《小鎮》和《美妙小鎮》經常在百老匯上演。1969辭去指揮,專攻作曲,但仍在歐洲各地客串指揮,備受矚目。享受紐約交響樂團的桂冠指揮的稱號。奧地利於1977年舉辦了伯恩斯坦音樂節,以表彰他的藝術活動。
卡爾·博姆(1894-1981)是奧地利指揮家。出生在格拉茨。先後在格拉茨和維也納學習音樂,1921年受聘於慕尼黑歌劇院擔任指揮。從那以後,他壹直是泰特美術館、達姆斯美術館的首席音樂總監,以及漢堡、德累斯頓和維也納的音樂總監。從65438年到0954年,他是倫敦修道院花園歌劇院和大都會歌劇院的指揮。他多年來壹直活躍在維也納音樂周、薩爾茨堡音樂節和路透音樂節。
他指揮了維也納愛樂樂團40年。1964年被授予‘奧地利音樂指揮’的最高稱號,1970年被維也納愛樂樂團授予終身榮譽指揮稱號。1974當選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榮譽會員。他的指揮氣勢磅礴,語言嚴謹周到,能把握住觀眾的感受。他指揮下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堪比卡拉揚的柏林愛樂。
4.小澤征爾成治(1935-)是日本著名的指揮家。出生於中國沈陽。1941隨父母回國。1951年進入桐朋書院,指導齋藤英夫學校。1959貝桑松國際指揮大賽暨伯克希爾音樂節齋藤秀夫指揮。
1960年第壹次指揮法國國家廣播樂團,之後又出色地指揮了紐約愛樂樂團、舊金山愛樂樂團、加拿大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1970起,任舊金山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兼音樂總監。後來,他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簽訂了終身合同,擔任音樂總監和指揮,並兼任新日愛樂樂團的首任指揮。每年他都有壹些時間回祖國活動。
他曾兩次帶領波士頓交響樂團在中國演出,受到好評。他的指揮充滿熱情,音樂表達清晰。
指揮家基本情況20世紀偉大指揮家系列始於最具傳奇色彩的指揮家尼基什的錄音1914,在同壹張唱片中收錄了魏格納指揮勃拉姆斯的《第四交響曲》錄音和理查·施特勞斯作為指揮家對自己作品的演繹錄音。在這裏,我們會聽到主觀靈感派的尼基什和客觀樂譜派的溫加特納在音樂處理上的巨大差異。尼基什的指揮藝術被稱為催眠,他指揮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錄音是歷史上貝多芬交響曲的第壹次錄音。魏因加特納《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的錄制也是歷史上第壹次貝焦全集的錄制。溫加特納與勃拉姆斯私交甚篤,他的勃拉姆斯交響曲演奏被稱為最接近作曲家本意的演繹。
19世紀,作曲家開始創作更具表現力的作品。因此,指揮家必須熟練掌握那些日益復雜的樂譜的內涵,以及如何將音樂演繹得更有感染力。隨著簡單節拍的時代成為歷史,新壹代的指揮家出現了,他們發展出壹種清晰有效的指揮手勢,壹種全新的演繹藝術。《指揮的藝術》是16名管弦樂隊指揮的錄音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