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洋地黃毒素簡介

洋地黃毒素簡介

目錄 1 讀音 2 英文參考資料 3 摘要 4 洋地黃毒素說明書 4.1 藥品名稱 4.2 英文名稱 4.3 洋地黃毒素別名 4.4 分類 4.5 劑型 4.6 洋地黃毒素的藥理作用 4.7 洋地黃毒素的藥代動力學 4.8 洋地黃毒素的適應癥 4.9 洋地黃毒素的禁忌癥 4.10 洋地黃毒素的用法用量 4.11 洋地黃毒素的不良反應 4.12 洋地黃毒素的用法用量 4.13 洋地黃毒素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4.14 專家點評4.10 註意事項 4.11 對洋地黃毒素的不良反應 4.12 用法和用量 4.13 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4.14 專家評論 5 洋地黃毒素中毒 4.12 洋地黃毒素的用量和用法 4.13 洋地黃毒素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4.14 專家意見 5 洋地黃毒素中毒 5.1 臨床表現 5.2 治療 附錄:* 1 拼音 yáng dì huáng dú gān

2 英文參考

digitoxin [朗道] 漢英詞典

Lanatoxin [湘雅醫學詞典]

Crystodigin [湘雅醫學詞典]

3 概述

地高辛是壹種慢作用強心甙。具有正性肌力藥理作用,適用於低輸出量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由於具有較大的蓄積效應,可能會引起洋地黃中毒。人體中毒血藥濃度>0.0045mg/dl,成人致死量為3mg。

4 洋地黃毒素說明書 4.1 藥品名稱

洋地黃毒素

4.2 英文名稱

Digitoxin

4.3 洋地黃毒素的別名

洋地黃毒素葡糖苷;洋地黃毒素;Digitoxin;Digitoxin;Digitoxin;Digitoxinum;Digitox

4.4 分類

循環藥> 抗心功能不全藥> 強心甙

4.5 劑型

片劑:0.1mg、0.2mg。

4.6 洋地黃毒苷的藥理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這是壹種不通過神經機制實現的直接作用。正性肌力作用是由於抑制 Na K ATP 酶,鈉、鉀離子通過心肌細胞膜主動轉運能量,即酶提供(鈉泵)。洋地黃苷與細胞膜上的 Na K ATP 酶可逆結合,阻止了 ATP 的結合,抑制了 Na 和 K 的主動轉運。細胞內Na的增加可***Na Ca2交換增加,並使細胞對Ca2的攝取增加,Ca2在興奮與收縮耦聯中起著重要而關鍵的作用,因此細胞內Ca2的增加可能是洋地黃毒苷正性肌力作用的基礎。洋地黃毒苷對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有益,可增加衰竭心臟的心輸出量和心臟做功。洋地黃毒苷引起的心肌收縮力增加會導致心臟耗氧量增加,但同時會增加收縮期心室腔內的血液排量,減少殘余血容量,進而反射性地降低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心臟容積隨之縮小,心室壁張力降低,心臟收縮期縮短,舒張期相對延長,導致因心衰而擴大的心臟體積縮小,心率減慢。因此,心肌總耗氧量減少。

2.電生理效應:治療劑量的洋地黃毒甙可輕度降低竇房結自律性,延長房室結傳導時間和折返期,使房室傳導減慢,心房心肌應激性降低,心房心肌折返期縮短,房室結折返期延長。這是由於迷走神經張力增加、抗腎上腺素能效應,其次是直接效應。洋地黃毒苷中毒後引起的電生理變化是自律性增加和傳導抑制,可導致各種心律失常的發生。

3.自主神經系統效應:洋地黃毒苷作用於心肌,具有迷走神經和擬交感神經效應。迷走神經常傳導中樞發出的沖動,對心臟活動有持續抑制作用,使竇性心率減慢,房室傳導延遲,心房折返期縮短。洋地黃毒苷的擬交感作用可提高竇房結的興奮節律,加速心肌和房室束傳導至興奮,並增強心房和心室肌肉的收縮力。大劑量的洋地黃毒苷還會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並可因交感神經興奮增強而誘發異位心律失常。洋地黃毒甙屬於非極性洋地黃毒甙擬交感作用較強,有較強的正性肌力作用,但易誘發或加重異位性心律失常。

4.治療劑量的洋地黃毒甙可引起以下心電圖改變。壹是心電圖上常出現ST段魚鉤樣下垂,T波雙向或倒置,T波的改變是洋地黃毒苷影響心肌代謝的表現。洋地黃毒苷中毒時,心電圖上通常不會出現這種特征性的 STT 變化。第二,QT 間期縮短。第三,PR 或 PQ 間期延長,這是負性傳導的結果,並不表明洋地黃毒苷中毒。

5.血管效應:洋地黃毒甙直接興奮血管平滑肌或血管運動中樞作用,可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

6.對腎臟的影響:對腎臟本身有輕微的直接和間接利尿作用。

4.7 洋地黃苷的藥代動力學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可達90%以上,服藥後1h血漿藥物濃度達高峰,4h後達顯效,6~12h達峰效,血清治療濃度為15~25mg/ml,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7%,主要經肝臟微粒體酶代謝消除,消除半衰期壹般為4~7天。消除半衰期壹般為 4~7 天。它從肝汁中排出,再循環,最後從尿液中排出,其中 80% 為非活性代謝物。母體化合物經腎排泄的比例僅為 10%至 20%。肝功能不全時,肝外排泄途徑增加。

4.8 洋地黃苷的適應癥

低輸出量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4.9 洋地黃毒素禁忌癥

II 級或 III 級房室傳導阻滯或竇性心動過緩、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預激綜合征、心外機械因素如心包填塞、縮窄性心包炎、嚴重二尖瓣狹窄導致的心力衰竭和高鈣血癥。

4.10 註意事項

1.嚴重心肌損害和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肝病患者禁用。

2.洋地黃苷以口服為主,肌肉註射易引起註射部位疼痛,且生物利用度與口服相同,故很少使用。

4.11 洋地黃苷的不良反應

1.消化系統:厭食、流涎、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心功能不全的胃腸道癥狀伴有胃腸道淤血加重,應與洋地黃毒苷中毒相鑒別。

2.神經系統癥狀:乏力、頭痛、失眠、抑郁、頭暈、意識模糊、定向力障礙、惡夢和煩躁不安、幻覺等精神反應。

3.眼部變化:瞳孔放大、畏光、色覺改變(黃視、綠視)、閃光、視力下降等,偶爾會出現暫時性失明。視力下降表現為兩側中心盲點,這似乎是洋地黃毒苷對視網膜感覺細胞的影響所致。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能是洋地黃毒苷中毒的首發癥狀。任何類型的心律失常都可能發生。最常見的是室性早搏或三環律、多形性多基因室性早搏、房室傳導阻滯性房性心動過速、非陣發性房室交界性心動過速伴房室分離,尤其發生在原有心房顫動的患者中。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提示晚期洋地黃中毒。

5.臨床上用洋地黃毒甙治療心力衰竭,在病情逐漸好轉,繼續使用洋地黃毒甙治療過程中,地因特殊原因出現功能惡化,應懷疑洋地黃中毒。血清洋地黃濃度的測定,對診斷洋地黃中毒有壹定的參考價值,壹般洋地黃毒甙濃度為0.5~2ng/ml,由於患者對洋地黃毒甙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洋地黃毒苷濃度的測定必須結合臨床癥狀才能做出中毒結論。

4.12 洋地黃苷的劑量

洋地黃苷的治療應劑量個體化。洋地黃苷類藥物的傳統使用方法是分兩步進行,首先在短期內給予足量的洋地黃苷類藥物,以基本控制心力衰竭的癥狀;這壹劑量也被稱為數字化劑量,然後再給予較小的維持劑量,以將血藥濃度穩定在有效治療濃度範圍內,從而維持療效。全劑量可口服洋地黃毒素 0.1 毫克,每天 3 至 4 次,總量為 0.8 至 1.2 毫克。維持劑量為每天口服 0.1 毫克,這種傳統用法現在已很少使用。

4.13 藥物相互作用

1.洋地黃毒苷與利尿劑合用,易因低鉀血癥而誘發心律失常,氫氯噻嗪不改變洋地黃毒苷的藥代動力學,但非保鉀利尿劑與洋地黃毒苷合用,可因利尿劑引起的低鉀血癥而增加洋地黃毒苷的毒性。

2.奎尼丁與洋地黃毒甙合用,可使洋地黃毒甙的血漿濃度顯著升高。

3.維拉帕米與洋地黃毒甙合用,可使血清中洋地黃毒甙的濃度略有增加。

4.巴比妥類、苯妥英鈉與洋地黃毒苷合用,因能使肝微粒體酶活性增高,故血清中洋地黃毒苷濃度降低。

5.蒼術樹脂與洋地黃毒甙合用,在腸道內可吸附洋地黃毒甙,使洋地黃毒甙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4.14 專家點評

在強心劑中,洋地黃最獨特的作用是在增強心肌收縮力的同時可減慢心率,且無耐藥性,服用方便,價格低廉,與利尿劑、ACE抑制劑有協同作用,還可抑制心衰出現的神經內分泌活性增加,對心衰的自然病程無不良影響,不增加病死率。

5 洋地黃甙中毒

洋地黃甙(鏟地黃素、雙黃連)為慢作用強心甙,作用緩慢而持久。

口服全量0.7~1.2mg,分48~72h口服;維持量每次0.05~0.1mg,l/d;極量每次0.4mg,1mg/d.肌註常用量每次0.2~1mg,口服後幾乎完全吸收,2~4h後起效,8~12h達最大作用。藥效維持 2~3 周,靜脈註射 30min 起效,4~8h 達到最大藥效,由於蓄積效應大,可引起洋地黃中毒。人體中毒血藥濃度>0.0045mg/dl,成人致死量為3mg。

5.1 臨床表現

5.1 臨床表現

初起惡心、嘔吐、腹瀉、頭暈、手足感覺異常,全身乏力,視物發黃、發綠。病情進壹步加重可出現情緒變化、煩躁不安、迷失方向、意識模糊、噩夢、幻覺、視力模糊。

嚴重者可見低血壓、各種心律失常,如各種先兆宮縮、室性心動過速、室顫、房室傳導阻滯、心動過緩、中房傳導阻滯、竇性停搏等。

5.2 治療

洋地黃毒素中毒的治療要點如下。

  • 上一篇:如何看待國內首例CAR-T治療患者康復出院,120萬治療癌癥值不值?
  • 下一篇:(連載壹抵達肯尼亞)登頂“乞力馬紮羅”·馳騁“東非大草原”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