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魚體抵抗力。
魚病處理應以預防為主。如何預防,關鍵在於平時的健康養殖,這其中包括清塘消毒、科學投餌、合理施肥、調節水質、定期防病、優化環境、強化管理等相關內容,把握這些關鍵內容和技術,完全可以控制或減少魚病的發生和危害。根據魚類不同生長階段的生長需要,投餵優質的魚飼料,進行科學的飼養和管理,提高魚類機體對病害的抵抗能力,依靠魚類自身的免疫力防止病菌的侵入,從而達到不用藥或少用藥的效果。
2.優化養殖環境,嚴防疫病傳播。
水產養殖場的確立要符合魚類防疫要求,其選址、設計應選擇無工業汙染、水源穩定、水質清新、環境安靜、背風向陽的地方,嚴防工農業汙染對魚類的危害。加強養殖過程中的投入品的管理,如苗種、飼料、漁藥等。另外,利用生物修復技術,大力發展各種益生菌和微生態制劑,運用生物的方法來降解水體中的有機物和毒物,使水域環境得到改善和修復。
?3.實行免疫接種,控制疫病流行。
對某些傳染病要進行疫苗接種,及時免疫,定期驅蟲,達到有效控制疫病流行的目的。
二、準確診斷病癥,嚴格實行規範用藥 ?1.正確診斷,對癥下藥。魚病發生的原因很多,總的來說,有病原、寄主、環境三種主要因素,三個因素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就會引起魚類發病。要想達到治病的目的,首先應該分析、研究其病因,才能不致貽誤病情,及時診治。?
?2.規範操作,科學用藥。
治療魚類疾病要在有資質的魚醫指導下規範用藥,選擇成本低、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漁藥按規定劑量使用。有的養殖者由於對養殖水體體積計算不準確,或者用藥數量上不標準,造成用藥不足或者過量。用藥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浪費資金;用藥過量,超過魚類耐受程會造成死亡,且浪費投資,還會增強魚類耐藥性,給今後的防治帶來困難。
?3.做好記錄,積累經驗。治療魚病,必須填寫“用藥記錄”,其內容包括藥物名稱、用藥方式、劑量及停藥日期等,既可以規範用藥規程,又可為來年的治療積累經驗。
三、堅持選藥原則,確保漁藥高效低毒盡量使用安全無毒或低毒漁藥。治療和預防疾病用藥,均應選擇通過質量認證的漁藥和飼料廠家生產的產品,盡量使用高效、低毒、無公害、無殘留的“綠色漁藥”,最大限度地降低藥物殘留和中毒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