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特蕾莎修女作文素材

特蕾莎修女作文素材

人可以不仁,但必須有愛。沒有愛的源泉,就沒有生命的根基。德蕾莎修女說:"當我們工作時,常常會有為工作而工作的危機感。只有當我們為基督工作時,尊重、愛和熱情才會發揮作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為妳提供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積累:特蕾莎修女,更多高考資訊請關註我們網站的更新!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積累: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人間的善良天使

特蕾莎修女,用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註著窮人,讓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特蕾莎修女沒有高深的哲理,只是用真誠、服務和行動的愛,醫治了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樂、冷漠、殘暴、剝削等罪惡;也為通往社會正義與世界和平的道路,開辟了壹條嶄新的道路。

她沒有像摩西那樣呼籲分開紅海,並在紅海兩邊設置堡壘,讓以色列人在陸地上行走。

她沒有用食物餵飽五千人,讓許多人跟隨她、擁抱她。

她沒有掀起壹場改變天地顏色的社會革命,她不是壹個顛覆世界的偉人。她所做的,是每壹個有手有腳的普通人都能做到的:照顧瀕臨死亡的病人,為他們洗腳、擦拭身體,在他們被不幸的命運踐踏時,給予他們做人的尊嚴,僅此而已。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壹生都在追尋這樣壹個真理:我們都不是最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大愛去做生命中每壹件最平凡的事。

德蕾莎修女的人生使命既簡單又直接: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她認為,最大的貧窮不是缺乏物質財富,而是不被需要,不被愛。在壹次采訪中,她說:"感覺不被需要是人類經歷的最嚴重的疾病之壹。因為任何疾病都有治愈的方法,但 "不被需要 "卻沒有治愈的方法,只有壹雙願意幫助的手和壹顆充滿愛的心。

特蕾莎的壹生都在帶領仁愛修女會為世界服務。她的身後沒有達官貴人,修女會也沒有社會名流的積極贊助;她只是依靠自己近乎無限而又堅韌的愛。

在特蕾莎修女樸素的外表下,隱藏著壹顆高尚的靈魂。她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特殊的人物之壹,也是最令人敬佩的女性之壹。她用無限的愛去服務窮人中的窮人,她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大愛。

她的職業生涯有壹個重要特點: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才能價值。那些最孤獨的人,那些處境最悲慘的人,都得到了她真誠的關懷和照顧。這種情感源於她對人的尊重,完全沒有居高臨下的施舍姿態 ......。她個人成功地縮小了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她用尊重人的尊嚴的理念在富國和窮國之間架起了壹座橋梁。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公報

她是壹位永垂不朽的偉大聖人!

--伊斯蘭教伊瑪目布哈裏

德蕾莎修女是和平、犧牲和歡樂的象征。

-- 菲律賓紅衣主教梅辛

德蕾莎修女 1910 年出生於塞爾維亞,本名阿格尼絲。她的家庭很富裕,家裏有三個孩子,連德蕾莎****也是。她從小就開始思考人生,12 歲時,她意識到自己的天職是幫助窮人,這決定了她的壹生是 "活著的聖徒"。17 歲那年,她決定到愛爾蘭的洛拉克斯修道院學習,1928 年,她來到印度大吉嶺工作,在當地學校擔任教師,教授地理和歷史。大吉嶺位於喜馬拉雅山麓和加爾各答之間,1937 年,完成宗教培訓後,特蕾莎發願成為壹名修女,並被分配到加爾各答的聖瑪麗亞女子學校擔任校長。這所學校是壹所貴族學校,學生來自孟加拉的上層社會。

然而,特蕾莎並不想止步於聖瑪麗亞女校。當地的貴族把他們的孩子送到了這所學校。當地的貴族把他們的孩子送到這所學校,希望能在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在加爾各答聖瑪麗女校的圍墻外,到處都是骯臟汙穢的貧民窟。特蕾莎看到貧民窟與貴族學校形成的鮮明對比,內心深受震撼。她知道,貧民窟就是她要去的地方。她將進入最貧窮、最底層的人中間。

特蕾莎修女在修道院生活了十年,她了解修道院。生活既舒適又穩定。特蕾莎承認,離開修道院走進貧民窟是壹個艱難的選擇。因為對她來說,離開修道院所帶來的痛苦和折磨要比她離開家人和朋友進入修道院的決定更重要。

當特蕾莎準備離開修道院時,修道院院長找她談話,試圖勸阻她。其實,特蕾莎知道,壹旦脫下女修道院的修女袍,她就會失去修會的支持,也不會有人幫助她,但她還是堅持要離開。最後,修道會終於點頭同意了。

離開修道會後,特蕾莎來到最悲慘的貧民窟,在那裏用幾盧比租了壹間房子,接待貧民窟裏嗷嗷待哺的孩子們。為了他們,她自己也到街上乞討食物,並送藥幫助他們清洗身體。這間房子裏沒有桌椅和黑板。她用地板當黑板,教孩子們壹些孟加拉語字母。

此時,她的工作完全依靠內心的感動,哪裏最需要幫助,她就去哪裏幫助別人。有壹次,她看到壹個奄奄壹息的病人躺在大街上,便焦急地敲開醫院和診所的門尋求幫助,但無人理睬。當她終於弄到壹些藥時,回來卻發現那個人已經死了。

還有壹次,她遇到了壹個渾身是膿和傷口的男人,膿上還有蠕動的蛆和虱子。她悲哀地感嘆道:"貓狗都比這個人活得好,為什麽人卻如此卑微地走向死亡?之後,她去了趟派出所,請求派出所給她安排壹個可以接待流浪漢的地方,在那裏她可以為他們清洗身體,清理化膿的傷口,包紮傷口,讓這些孤獨的人可以有壹個安靜的地方面對死亡。她認為,這樣做至少能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壹刻感到被需要、被愛和被關懷。於是,特蕾莎創辦了 "逝者之家"--Nirmalahriday,意為純潔心靈的地方。她在加爾各答的壹座寺廟旁借用了壹間設有香爐的冥想室,開始收容瀕臨死亡的旅行者。懷著同樣的信念,特蕾莎為那些被丟棄在路上、警察局門前、垃圾桶裏和兒童之家門前的棄嬰建立了壹個之家。有壹天,在瓢潑大雨中,在齊膝深的水中,壹位貧窮的婦女抱著壹個發高燒的孩子。因為交不起房租,房主拆掉了房頂,婦女和孩子無助地站在雨中,沒有任何棲身之地。特蕾莎難過地說:"想象壹下,壹個孩子就因為交不起8盧比的房租而死在雨中。

除此之外,特蕾莎還創辦了壹家麻風病院。當時,特蕾莎聽說壹個由修女會支持的麻風病院將被迫拆除。她立即前往班加羅爾市政廳,為他們向市長求情。後來,市長在市郊撥出壹塊地給特蕾莎用作麻風病院,這就是麻風病院的由來。麻風病人在這裏得到了妥善的照顧。

1979年,特蕾莎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同年,她還被印度政府授予國家最高榮譽。世界各地的大學爭相授予特蕾莎修女榮譽學位,並邀請她去講學。壹夜之間,特蕾莎修女成了擁有眾多頭銜的名人。然而,她從未被這種虛榮所迷惑。她衣著樸素,簡單地接受了人們對她的贊美和榮譽。在代表窮人發表的簡單聲明中,她充滿了愛和感激。她是這樣說的:"這份榮譽,我個人並不配得,我今天是代表世界上的窮人、病人和孤獨者來接受這份獎賞的"。因此,對她來說,用這筆巨額獎金為窮人和受苦受難的人做些事情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1997年9月,特蕾莎去世,葬於加爾各答。特蕾莎去世的噩耗,引起了世界更大的震動:在印度,成千上萬的普通百姓冒著傾盆大雨走上街頭,悼念他們敬愛的 "特蕾莎修女",政府宣布為她舉行國葬,全國哀悼兩天,總統宣布取消官方活動,總理親赴加爾各答敬獻花圈,發表吊唁演說;從新加坡到英國,從新西蘭到美國,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紛紛發表講話,為這位 "仁慈天使 "的逝世表示哀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特別聲明向她致敬,羅馬教廷舉行特別彌撒悼念她;菲律賓紅衣主教梅辛稱她為 "和平的代表,犧牲的代表"、"和平的象征,犧牲的象征"。"代表和平、代表犧牲、代表喜悅 "的象征,就連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的伊瑪目布哈裏也稱她是 "永生的偉大聖徒"!

  • 上一篇:小兒退熱顆粒簡介
  • 下一篇:通過戰鬥獲得的獎勵物品叫什麽英文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